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视角下的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研究(1)

合同视角下的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研究(1)

合同视角下的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权运动的发展,各国和地区对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保护问题更加关注,尤其表现在成年人监护改革方面。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意思能力处于逐渐衰弱状态,不能理智处理个人事务,往往需要设置监护人。而以往监护制度中忽视老年人、残疾人意愿、忽视残存意志,以“禁治产”、“准禁治产”的方式近乎完全的限制老年人、残疾人权利,以至于被监护人处于非正常化生活中,与社会逐渐呈隔离状态。为了改变老年人监护问题的现状,各国纷纷吸收人权保护运动中提出的新理念——“生活正常化”、“尊重自我决定权”,转变成年人监护理念,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也应运而生,而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成为老年人自我选择监护人的有效途径。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允许老年人在意思能力健全时通过协议选任监护人,待老年人意思能力衰弱时由其按照老年人意愿承担监护职责,以有效保护老年人的意志自由。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作为该制度的核心内容,类似于委托合同,但又存在诸多差异,是由被监护人在其有意思能力之时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之人签订,以委托将来生活中诸如衣食住行等事实行为,诸如财产管理、医疗护理等法律行为,亦可就相关事项做部分委托,为老年人提前安排将来的生活提供了途径,尊重了老年人自己对生活事务做出决定的权利。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传统家庭结构缩小,加之传统监护制度存在诸多不足,老年人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老年人赡养、监护问题频发,随之而来的是对老年人社会保障完善的强烈呼吁,是对私法制度设计的殷殷期盼。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老年意定监护制度引入我国,改变法定监护单一模式,是老年人监护制度发展的进步。但此条规定具有原则性,缺乏对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的具体规定,老年人意定监护如何实现值得探讨,国内学者也在呼吁完善意定监护制度的实现途径,主要见于少数学者的文章之中,山东大学李霞教授为代表,其在《意定监护制度纲论》中勾勒出意定监护的框架,是目前国内较为权威的学术文章。而本文则以法条原则性规定为背景,通过比较分析、资料分析、法理分析等方法,在分析域外意定监护制度成功经验、梳理权威文献资料等前提下,以我国民法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实际探讨我国老年人意定监护的实现途径——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以期有助于我国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尽快实现。

二、研究目的

本文打算通过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的相关概念,探讨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的特殊性、复杂性、不可替代性;然后探讨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的主体,主要有意思能力的老年人和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受托人(合同生效后的监护人),关键在于对监护人资格的分析、确认;再者分析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的订立形式及内容,宜以书面形式订立,经公证登记后合同成立,内容上则在遵循辩证的私法自治原则基础上对意定监护合同约定内容加以限制,同时明晰监护人的权利义务,探析意定监护监督的相关内容;最后分析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的效力问题,主要涉及合同的生效要件、合同的效力种类等。

三、研究框架

引言

一、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概述

(一)合同性质

(二)合同的原则

(三)合同的类型

二、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的主体

(一)被监护人

1.年龄标准

2.行为能力标准

(二)监护人

1.近亲属

2.其他组织

3.多人意定监护

三、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的订立形式以及内容(一)订立形式

1.书面形式

2.公证形式

(二)合同内容

1.合同相关条款

2.监护人的权利义务

3.关于监督的内容

四、老年人意定监护合同效力

(一)合同的生效

1.生效要件

2.生效之后对本人行为效力的影响

(二)合同的撤销和变更

(三)合同的终止

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