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4个特征区,分别是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它们各自发生在变形分离的阶段,即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阶段和塑性变形阶段后期。
2.冲裁件的排样方式有几种,即有废料排样、少废料排样、无废料排样。
3.在确定凸、凹模刃口尺寸时,必须遵循下述原则:落料模先确定凹模刃口尺寸;冲孔模先确定凸模刃口尺寸。
4.弯曲件的主要质量问题有拉裂、截面畸变、翘曲和弯曲回弹。
5.对于带孔的落料件,如果选用单工序模,一般先落料,再冲孔;若选用级进模,则先冲孔,最后落料。
得分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有哪几种方法?答:在冲裁高强度材料或厚度大、周边长的工件时,所需的冲裁力较大,如果超过现有压力机吨位,就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冲裁力。
---------3分降低冲裁力的方法有:阶梯凸模冲裁;斜刃口冲裁;材料加热冲裁。
---------3分在设计普通冲裁模时,应怎样确定凸凹模间隙?答:设计模具时一定要选择一个合理的间隙,使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模具寿命长,所需冲裁力小。
但严格说来,并不存在一个同时满足所有理想要求的合理间隙。
考虑到模具制造中的偏差及使用中的磨损,生产中通常是选择一个适当的范围作为合理间隙,只要模具间隙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基本满足以上各项要求,冲出合格制件。
考虑到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逐步磨损,设计和制造新模具时应采用最小合理间隙。
---------4分确定合理间隙的方法主要有理论计算法和查表选取法两种。
---------2分弯曲时产生回弹的原因是什么?减少回弹的措施是什么?答:原因之一:材料在弯曲过程中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当凸模上行时即卸载时,材料就发生弹性回复从而产生回弹:原因之二:弯曲过程中材料内侧受压应力、外测受拉应力,当卸去外载时,由于应力释放产生与弯曲方向相反的弯矩,从而产生回弹。
-------2分减少回弹的措施有:合理设计产品;改变应力状态:校正法、纵向加压法、拉弯法;利用回弹规律:补偿法、软模法。
---------4分4.为什么有些拉深件要用二次、三次或多次拉深成形?每点2分)压边圈在拉深工件时起何作用?何时采用压边圈?答:压边圈的作用是在凸缘变形施加轴向(材料厚度方向)压力,防止起皱。
-------2分用锥形凹模拉深时,材料不起皱的条件是:首次拉深()mDt-≥103.0;以后各次拉深⎪⎭⎫⎝⎛-≥1103.0mDt。
用普通的平面凹模拉深时,毛坯不起皱的条件是:首次拉深()mDt-≥1045.0;以后各次拉深⎪⎭⎫⎝⎛-≥11045.0mDt。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则在拉深模设计时应考虑增加压边装置。
-------4分1.下图所示二拉深件分别出现了哪种质量问题?第一个拉深件是凸缘出现起皱现象;-------3分第二个拉深件是筒底出现拉裂现象。
-------3分2.分析如图两个冲裁件的特点,确定其采用什么模具结构并说明理由。
A件用复合模具结构-------2分理由是内孔与外形间的位置精度要求高,且凸凹模最小壁厚也能满足要求。
-------4分B件用级进模具结构-------2分理由是孔与孔、孔与边缘件的距离太小,采用复合模时凸凹模壁厚不能满足要求。
----4分计算下图所示弯曲件的坯料长度。
(各5分)2.冲裁件尺寸如图所示。
冲裁间隙:mm Z 04.0min =,mm Z 07.0max =,料厚mm t 5.0=。
计算模具刃口尺寸(凸模、凹模采用分别加工,尺寸30按孔距尺寸计算,计算结果填入表内)。
1 塑料模的型腔刚度计算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型腔不发生溢料(2)保证塑料精度(3)保证塑件顺利脱模。
2 3 注射模的浇注系统有﹑4 主流道一般位于模具喷嘴轴心线重合。
5 模侧向分型时,抽芯距一般应大于塑件的侧孔深度或凸台高度的。
6 对于或的塑件,可用推管推出机构进行脱模。
7 在实际生产中斜导柱斜角α一般取,最大不超过。
8 塑料模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约为塑件总公差的,成型零件的最大磨损量,对于中小型塑件取1/6△;对于大型塑件则取小于1/6△。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1.各种型号的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均与模具厚度无关。
( ×)2.塑料不可能只有树脂组成。
(√)3.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成型零件的制造公差。
(×)4. 一般来说,对高粘度塑料应低温充模以利于成型。
(×)5. 在斜导柱抽芯机构中,采用复位杆可能产生干扰。
尽量避免推杆与侧型芯的水平投影重合或者使推杆推出的距离小于侧型芯的底面均可防止干扰。
(×)6.脱模阻力与塑件壁厚有关,与包容长度有关,与它们之间摩擦系数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
(×)一般情况下使塑料在开模时留在定模或上模上。
7.为了便于塑件脱模,(×) 8.注射机的最大注射压力应稍大干塑件成型所需的注射压力,所以要对注射机的注射的注压力进行校核。
(√)9. 冷却水孔数量应尽量少,尺寸应尽量大。
(×)10.点浇口对于注射流动性差和热敏性塑料及平薄易变形和形状复杂的塑件是很有利的。
(×)三.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1.对于注射模塑成型慢速充模时塑件内高分子定向程度大,塑件性能各向异性显著。
高速充模时高分子定向程度小,塑件熔接强度高,充模速度以 C为宜。
A. 慢速充模B. 高速充模C. 速度不宜过高2.注射成型时型腔内熔体压力大小及其分布与很多因素有关,在工程实际中一般用C 来校核。
A. 注射机柱塞或螺杆加于塑料上的压力B. 锁模力C. 模内平均压力3.采用多型腔注射模时,需根据选定的注射机参数来确定型腔数,主要按注射机的A 来确定。
A. 最大注射量B. 锁模力C. 公称塑化量4.采用直接浇口的单型腔模具,适用于成型B 塑件,不宜用来成型CA 的塑件。
A. 平薄易变形B. 壳形C. 箱形5.熔体通过点浇口时具有很高的剪切速率,同时由于摩擦作用,提高了熔体温度,因此,对A 的塑料来说,是理想的浇口。
A. 表观粘度对速度变化敏感B. 粘度较低C. 粘度大6.大型深腔容器,特别是软质塑料成型时,用推件板推出,应设置B 装置。
A. 先复位B. 引气C. 排气7.对于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熔体在浇注系统中流动时,整个截面的流速是A 。
A. 相等B. 模壁处低,中心处最大C. 模壁处高,中心低8.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中B 的结构,需有定距分型机构。
A. 斜导柱在动模,滑块在定模B. 斜导柱在定模,滑块在动模C. 斜导柱和滑块同时在定模D. 斜导柱和滑块同时在动模9.热固性塑料的模压成型温度是指A 。
A. 压制时所规定的模具温度B. 压注时规定的塑料温度C. 规定的模内塑料温度10.塑料齿轮设计时,除考虑避免产生应力及收缩不均匀引起变形外,轴与齿轮内孔的配合采用 C 。
A. 过盈配合B. 间隙配合C. 过渡配合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什么是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答:热塑性塑料主要由聚合树脂制成,其特点是受热后软化或熔融,此时可成型加工,冷却后固化,再加热仍可软化。
而热固性塑料大多数是以缩聚树脂为主并加入各种添加剂制成的,在开始受热时也可以软化或熔融,但是一旦固化成型就不会再软化。
-------2分热塑性塑料的分子结构呈链状或树枝状,这些分子互相缠绕但并连结在一起,受热后具有可塑性,即受热产生的是物理反应。
-------2分热固性塑料在加热开始时也具有链状或树枝状结构,但受热后这些链状或树枝状分子逐渐结合成网状结构(即为交联反应),成为既不熔化又不熔解的物质,即产生化学反应。
-------2分2.注射成型分为几个阶段?答:注射成型工艺过程包括成型前的准备,注射过程和塑件的后处理三部分。
(1)成型前的准备:原料外观的检查和工艺性能测定;原材料的染色及对料粉的造粒;对易吸湿的塑料进行充分的预热和干燥,防止产生斑纹、气泡和降解等缺陷;生产中需要改变产品、更换原料、调换颜色或发现塑料中有分解现象时的料筒清洗;对带有嵌件塑料制件的嵌加进行预热及对脱模困难的塑料制件选择脱模剂等。
-------2分(2)注射过程:加料、塑化、注射、冷却和脱模。
注射过程又分为充模、保压、倒流、浇口冻结后的冷却和脱模。
-------2分(3)塑件的后处理:退火处理、调湿处理。
-------2分3. 简述注射机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答:根据注射装置和合模装置的排列方式进行分类,注射机可以分成:卧式注射机,立式注射机,角式注射机。
其特点为: 卧式注射机---注射装置和合模装置在一条水平线上。
-------2分立式注射机---注射装置和合模装置的轴线成一线并与水平方向垂直排列。
-------2分角式注射机---注射装置和合模装置的轴线相互垂直排-----2分4.分流道的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分流道的设计应能使塑料的流向得到平稳的转换并尽快地充满型腔,流动中温度降低尽可能低,同时应能将塑料熔体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型腔。
-------2分设计时应注意:a,分流道的截面尺寸视塑件的大小和壁厚、塑料的品种、注射速率和分流道长度等因素而定的;b,分流道的表面不必很光滑,其表面粗糙度为1.6μm即可,这样流道内料流外层的流速较低,容易冷却而形成固定表皮层,有利于流道的保温。
-------4分5.什么是冲击型浇口?为什么要采用冲击型浇口?答:冲击型浇口指浇口开设方位正对型腔壁或粗大的型芯,-------2分这样,当高速料流进入型腔时,直接冲击在型腔壁或型芯上,从而降低了流速,改变了流向,可均匀地填充型腔,使熔体破裂现象消失。
-------4分6.斜销侧向抽芯机构有哪几部分组成?各自的作用?答: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由斜导柱、侧型芯滑块、楔滑块、挡块、滑块拉杆、弹簧、螺母等零件组成。
-------2分各部分作用如下:开模时,动模部分向后移动,开模力通过斜导柱带动侧型芯滑块,使其在动模板的导滑槽内向外滑动,直至侧型芯滑块与塑件完全脱开,完成侧向抽芯动作。
塑件包在型芯上,随动模继续后移,直到注射机顶杆与模具推板接触,推-------4分五. 综合题(第4小题5分,其余的每小题6分,共29分)如图所示模具结构1.分析本注射模结构是否存在问题,若存在,请加以订正或用文字说明。
2.本模具采用的是何种形式的浇口?采用这种浇口形式的模具应是几板式的?若塑料材料为PVC ,该浇口形式是否合适?为什么?3.说说图中组成侧抽芯机构的各个部件的名称。
4.标出图中各零件的名称,标示出分型面。
5.简述本模具的正确开合模动作。
答:1.无导柱定距分型拉紧装置,滑块无止动装置,不适合用推杆推出而应采用推板推出;-------4分无导柱导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