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江西省2020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

2020年江西省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1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2.(1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

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3.(1分)月球环境恶劣,是生命的禁区。

但我国嫦娥四号搭载的棉花种子顺利萌发,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叶”的桂冠,科学家不必为种子萌发提供()A.适量的土壤B.适宜的温度C.一定的水分D.充足的空气4.(1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A.植物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B.植物通过筛管将根部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片C.叶片中的绝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D.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落入土壤供植物吸收5.(1分)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A.进行实验时,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B.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D.该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6.(1分)下列农业生产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是()A.庄稼被淹后及时排涝B.刚移栽的植物遮阴处理C.适当降低夜间大棚内的温度D.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7.(1分)俗话讲“食不言、寝不语”。

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其主原因是()A.易伤害舌头B.影响唾液的分泌C.不利声带的保护D.食物易误入气管8.(1分)医学人员为了探究眼轴(眼的前后径)长度和视力的关系,依次检查了不同近视程度的志愿者180人的眼轴长度和视力,记录如下表。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越来越好B.随着眼轴长度的增加,视力越来越差C.眼轴长度与视力好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D.眼轴长度≥30.00mm的志愿者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9.(1分)某同学因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患上了细菌性痢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痢疾杆菌是病原体B.被痢疾杆菌污染的瓜果是传染源C.患细菌性痢疾的人是易感人群D.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10.(1分)某同学尝试“用鲜奶制作酸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鲜奶加热后直接进行”接种”B.制作酸奶不需要密封C.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D.制作酸奶用的菌种是霉菌11.(1分)科学家发现,灯塔水母是一种不会“死亡”的生物,原因是它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后,又会回复到幼虫。

把它切开,甚至打碎,只要有完整的细胞,每个碎片可以变成一只幼虫。

下列关于灯塔水母说法错误的是()A.灯塔水母是多细胞生物B.它的碎片变成幼虫属于有性生殖C.其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D.研究它有助于治疗人体病变或坏死组织12.(1分)退役后的警犬经特殊训练可成为导盲犬。

下列关于导盲犬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B.它的关节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C.犬敏锐的感觉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D.犬的引路行为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13.(1分)遗传学家麦克林托克( Barbara McClintock)发现,单个的基因竟然会“跳舞”,即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至另一个位置,甚至从一条染色体跳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然后可能就在那里“安家”了。

这种能跳动的基因被称为“转座子”。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转座子”中不含遗传信息B.“转座子”与生物的性状无关C.每条染色体上均只有一个基因D.由基因跳动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14.(1分)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C.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D.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5.(1分)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及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C.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16.(5分)如图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和人的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1)叶肉细胞和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膜、【②】和【③】。

(2)叶肉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④】,能释放氧气的结构是【⑤】。

(3)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并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

17.(5分)分析说明:1787年,有一个叫菲力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在澳大利亚种植,用以培养胭脂虫,作为生产染料的原料。

由于澳大利亚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存在,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肆无忌惮地蔓延开来。

到1925年,它们演化成了近20个野生品种,占领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

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了它们的横行。

(1)仙人掌属于影响澳大利亚地区其他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因素。

(2)仙人掌与澳大利亚地区其他植物之间是关系,引进的昆虫与仙人掌之间是关系。

(3)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曼延,并占领了大片土地,说明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要受到环境影响。

一方面生物必须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也能环境。

18.(5分)科学探究小组做了三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如图所示,瓶口密封,③号瓶放置在黑暗环境中,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生态系统的是号生态瓶(填序号),在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初来源是,并通过水草的作用固定能量(2)一段时间后,②中的水比较浑浊,其原因是.(3)③与①比较,小鱼容易死亡,其原因是.2020年江西省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1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物的哪种特征()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生长和繁殖D.能进行呼吸【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描述了小草的顽强的生命现象,体现了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故选:C。

【点评】理解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1分)“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被央视《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广为传唱。

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有关其描述错误的是()A.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B.苔藓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C.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D.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据此答题。

【解答】解:A、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故A正确;BC、苔藓植物只有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真正的根,更不能开花结果,故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B正确,C错误;D、苔藓植物的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D正确。

故选:C。

【点评】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中考的热点内容,注意理解和掌握。

3.(1分)月球环境恶劣,是生命的禁区。

但我国嫦娥四号搭载的棉花种子顺利萌发,摘下了“月球第一片嫩叶”的桂冠,科学家不必为种子萌发提供()A.适量的土壤B.适宜的温度C.一定的水分D.充足的空气【分析】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

生产上往往以幼苗出土为结束。

种子萌发的前提是种子具有生活力,解除了休眠,部分植物的种子还需完成后熟过程。

【解答】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部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多数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温度为35℃~40℃,最适温度为25℃~30℃。

(2)一定的水分: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利用。

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会引起种子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导致种子腐烂。

(3)充分的空气:种子萌发时吸入氧气,把细胞内储存的大量营养物质逐渐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应种子萌发时生理活动的需要。

故选:A。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

实验题中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应注意把握。

4.(1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A.植物通过根尖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B.植物通过筛管将根部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片C.叶片中的绝大部分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D.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落入土壤供植物吸收【分析】(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

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

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

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减少干旱。

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解答】解: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A正确;B、植物茎内运输水分的结构是导管,B错误;C、水分以气态的形式从植物体内的气孔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水,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C正确;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并增加降水,落入土壤供植物吸收,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1分)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描述,错误的是()A.进行实验时,先将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B.将摘下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直接加热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D.该实验说明了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解答】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几个步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