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械安装拆卸作业指导书控制范围:各类塔机、人货两用梯的安装、升节、拆卸作业过程。
引用文件:1) JGJ33—200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2) GB5144-9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3) GB10055-1996《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管理、技术控制措施:1 拆卸和装配的一般规定1.1拆卸1.1.1拆卸另、部件前,应熟悉设备的技术条件,了解其构造、性能和原装配程序,周密考虑拆卸方法和顺序,对特殊复杂的另、部件拆卸时,应订出专门拆卸方案。
1.1.2拆卸前应检查测量出被拆件的装配间隙的有关另、部并作记录或在机件的适当部位做出标件的相对位置,记。
1.1.3加热装配的机件一般均不得拆卸;如必须拆卸时,应将机件加热到规定温度后方可拆卸。
1.1.4滚动轴承一般不宜拆卸,如必须拆卸时,应选用正确的工具和方法,如系加热装配到轴颈的滚动轴承拆卸时,严禁用火焰直接加热的方法拆卸,一般可采用热油等加热方法,但油温不得超过1000C。
1.1.5拆卸下的另、部件,就按顺序放置;拆下螺栓后,应将螺母、垫圈和开口销等装在螺栓上,以免丢失或错乱。
1.2 装配的一般规定1.2.1装配(或组装)机件前,应熟悉设备技术文件,了解其性能、构造和装配数据,周密考虑装配方法和顺序。
1.2.2装配时,应选按图纸查对另部、部件的规格的数量,并检查装配有关的外表形状的尺寸精度;确认符合后方可装配。
装配时,应将另、部件的接合面清洗干净,去除毛刺,1.2.3.并以适量的润滑油脂,然后安装配顺序进行,防止错装或漏装;每一机件装配完毕,应随即检查装配精度,并做出必要的记录。
1.2.4装配时用的工具要适当,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装配件,如需敲击时,应垫上衬垫或采用铜锤;采用千斤顶装配时,也应垫上衬垫后进行。
1.2.5在装配和吊装许可条件下,应尽量装配成大件后进行整体吊装;对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装配时尚应按设计规定检查防漏、防腐、防爆等是否符合规定;对装配后不易拆下检查的设备应作渗漏或试压试验。
1.3 螺栓的装配1.3.1螺纹联接件装配时,螺栓头、螺母母子与连接的接触应紧密,如该处为斜平面时,应垫以同斜度的垫圈;不锈钢螺纹部分应加涂油脂。
(见图1-1)图1-1 拧紧螺母次序示意图1.3.2拧紧螺母时,应次序对称;其拧紧力应均匀一致,并循序几次拧紧(见图1-1)1.3.3 螺母拧紧后,螺栓末端应露出螺母外,露出长为1.5~5个螺距;沉头螺栓头不得凸出于连接件表面。
1.3.4 需热装螺栓时,加热温度一般不得超过4000C,否则会影响材质的金相组织,加热装配连接螺栓的顺序,应按对角线顺序同时进行。
1.3.5加热螺栓时,不得直接在螺纹部分加热,而且尽量使螺纹部分少受热,以免应螺纹膨胀而妨碍螺母拧入。
如采用的是油加热,可将螺母拧在螺栓上同时加热。
1.3.6紧配螺栓或有特殊要求的大直径螺栓装配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或拟订专门方案进行。
1.4 键装配1.4.1键的形式的规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两配合件上的键、槽应保持互相平行和对准。
.1.4.2键装入键时,应将毛刺等清理光洁;1.4.3平键、光元键,与键的工作面(键与键的两侧面)间,应紧密贴合,不得松动,而键非工作面(顶面)与轮壳槽键底面间不得接触,一般应有0.1~0.40mm间隙,导向平淡键有固定螺钉者,装配时不得遗漏。
1.4.4滑键装配后,轮壳与轴及键上平面,两侧面间,应无法为动配合状态。
以保证轮壳在轴上能滑动灵活,且键的长度不得小于轮壳在轴上滑动的距离。
1.4.5楔键、钩头楔键(见图1-2)的工作面,(键的斜面)与轮壳槽底面应紧密配合,不得松动,而键与键槽两侧面应有间隙;钩头楔键装配后,键头与轮壳间应留出a 的长度,a约等于钩头楔键高的长度以便拆卸。
1-2图甲----普通楔键乙-----钩头楔槽1-----非工作面(键的两侧面)2----工作面(键的斜面)1.5密封件装配1.5.1密封件在密封时,所用的垫料、填料的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装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金属垫料,装在法兰凹槽内者,应略小于凹槽直经,其间隙作为受压变形后的填充余量;b)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或质一类的垫料,一般不得有接头,如因情况特殊,有接头时其接头处应斜口搭接,并用白铅油或胶类粘牢;c)法兰平面结合处,垫入石棉绳者,如系多圈垫入时,宜在螺栓内侧浇成S形,装填后应仔细检查,使垫料均匀受力;d)减速机等封闭设备的盖与座之间的接合面上,可涂一层吸纳胶或用酒精和漆片(酒精与漆片重量)调和涂上,以防渗油。
1:2比为1.5.2装配O型,V 型密封圈时,应正确选择预压量(橡胶密封圈用于固定密封时,预压直经的25%,用于运动密封的预压量为直经的15%)。
1.5.3装配V型,U型密封圈时,其唇边应对着密封解质的压力方向。
1.5.4密封圈如需搭接时,接口家成45度剖口,相邻圈的接口应错开90度以上。
1.5.5装配环形间隙密封,曲折(迷宫式)密封时,缝隙应均匀,在缝隙内一应填满润滑脂(气封除外)。
1.6 联轴节装配1.6.1联轴节连接时,两个半联轴节的端面间隙;两轴的同轴度均应符合国家规范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1.6.2两个半联节的同轴度偏差,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采用钢皮尺、塞尺、百分表等进行测量。
1.6.3联轴节装配时,一般利用过盈配合使联轴节和轴牢固地连在一起,一般过盈配合装配有二种:压入装配和可采用在具有较大直经或过盈量较大时,热套装置;热套装配。
1.6.4 联轴节加热装配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a)加热前应对配合件的孔径和轴径进行测量,测出实际过盈量;b)根据测出的过盈量,计算热装时的增大量;然后做几样棒,用这几根样棒来控制加热温度,直到样棒能塞入孔中,就可进行套装;c)加热套装时。
取小间隙如无规定时,可参照表1-1的规定,但加热温度不宜超400C。
加热装配的最小间隙表1-1十字滑块联轴节,挠性爪型联轴节的装配,其同轴度1.6.5,C的规定。
应符合表1-2十字滑块联轴节的端面间隙;时,应为190mm当外形最大直经不超过0.5~0.8mm。
挠爪型联轴节的端面间1时为190mm超过~1.5mm 。
隙约为2mm十字滑块和挠性爪型联节两轴的同轴度表1-2.1.6.6蛇形弹簧联节的装配,其同轴度和两端面间隙应符合表1-3的规定蛇形弹簧联轴节的同轴度和端面间隙表1-31.6.7齿轮联轴节的装配,两轴的同轴度和外齿轴套端面处的间隙C应符合1-4的规定。
齿轮联轴节两轴的同轴度和外齿轴套端面处的间隙表 1-41.6.8弹性圆柱销联轴节的装配,两轴的同轴度C符合表1-5的规定。
两个半联轴节端面间隙C应符合表1-6的规定,并不应小于应测的轴向窜动。
弹性圆柱销联轴节的同轴度表1-5弹性圆柱销联轴节的端面间隙表1-61.6.9尼龙柱销联轴节的装配,应配符下列要求:a)两个半联轴节连接后端面间隙C应符合符表达1-7的规定,并不应小于实测的轴向窜动。
b)两轴的同轴度可参照表1-5的规定7-1表尼龙柱销联轴节两面间隙.1.7滑动轴承装配滑动轴承装配前,应对轴瓦(或轴套)与轴座作下列1.7.1 检查: a)检查巴氏合金与瓦底贴合是否良好。
同一轴承的几块瓦枕合并放入轴承座内,合缝处用b)塞尺检查不得有错口或漏缝。
轴瓦与轴承座的接合面应均匀贴合,球形面者,并c)应转动灵活,可用着色法检查其接触斑点,必要时.应进行刮研。
1.7.2轴瓦与轴颈的间隙值,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如无规定时可参照表1-8选择。
轴瓦负荷小,转速低、润滑条件好者,可取较小间隙值,反之则应取较大间隙值,高速运转更应取大值;同时为了便于工作时使用,也可根据经验公式:顶隙为轴颈直径的1.5/1000~2.5/1000计算。
轴瓦与轴颈的间隙值(mm)表1-81.7.3轴瓦与轴颈的接触角度,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会影响油膜形成,过小会增加轴瓦的压强,者将引起轴瓦的加快磨损。
一般接触角度应在600~900之间,转速越高接触角度越小,转速低于500转/分的重负荷轴瓦,其接触角度不应适当增大,(见图1-3)1.7.4轴瓦与轴颈的接触斑点,可用着色法查,必在时可进行刮研。
图1-3.轴与轴颈的接触角度1.7.5轴承的紧力(过盈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若无规定时,一般为0.02~ 0.06mm;但上轴瓦有三块瓦枕时,其侧面瓦枕应无过盈。
1.7.6液体静压轴承装配时,油孔、油腔应完好,油孔应畅通,节流器、轴承间隙不应堵塞;轴承两端的油封槽不应与其它部位穿通。
含油轴套装入轴承座时,轴承端部应均匀受力,并不1.7.7.得敲打轴套;轴套与轴颈的间隙一般应为轴颈直径的0.7/1000~2/1000。
1.7.8尼龙套与轴颈间的间隙一般为轴颈直径的5/1000~6/1000;装配时应涂以较多的润滑油脂。
1.8 滚动轴承装配1.8.1滚动轴承装配前,应按轴承、轴颈及轴承座的配合性质及尺寸,选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
1.8.2滚动轴承进行热装时,严禁用火焰直接加热,应采用热油加热。
装配时,应先将轴承在油箱中加热,待内圈膨胀后再装配;轴承在油箱中加热时,油温不得超过100度。
加热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
1.8.3滚动轴承装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装配时应先检查轴承是否良好,轴承与轴颈的配合性质,尺寸和精度是否符合要求;b)将轴承套在轴颈上时,压力应加到轴承内圈上,将轴承同时装到轴颈和轴承座上时,压力应同时加在轴承内圈和外圈上;且不行用锤直接敲打轴承;c)装配时应使用轴承和轴肩靠紧,并且将轴承上注有规格字样的端面向外以便检查;d)轴承装配后应用手检查其转动是否灵活,有无卡死现象,并按规定的规格加注适量的润滑油脂。
1.8.4滚动轴承安装在对开式轴承座内时,轴承盖与轴承座的接合面之间应无间隙(以保证有一定的紧力),但轴承外圈两侧的瓦口处应出一定的间隙(见图1-4),以防由于拧紧螺栓或浇铸时的残余应力,使“瓦口”向中心方向收缩产生“夹帮”而影响轴承的正常工作,“瓦口”的侧间隙可用塞尺测量检查;若间隙太小或出现“夹帮”现象时,可用刮刀刮削以增大间隙,并应符合表1-9的规定。
图1-4滚动轴承与骊开式轴承承间的间隙滚动轴承与对开式轴承座间的间隙表1-91.9 传动皮带与健条的装配1.9.1每对皮带轮(或链轮)主动与从动轴的平行度允差每米为0.5mm; 两轮的轮宽中央平面应在同一平面上(指两轴系平行者),其偏移可用拉线没量(见图1-5)。
三角皮带轮或链轮为1m m,平皮带轮为1.5mm,两侧的平行度不超过0.5/1000。
甲----两轮偏移乙----两轴不平行 1----轮宽中央平面图1-5 每对皮带轮位置偏差1.9.2皮带装在皮带轮上时,工作面应向内,皮带载面上各部分张力应均匀,皮带松紧适当,以手按皮带应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