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练习题
主备人:高一政治组 2013-2-18
1.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相同的原则分配,将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1∶1。
这一修改的意义在于。
①从制度层面消除城乡选举差别②在立法和制定重大决策层面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③拓宽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④保证人大代表平等地行使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
新的刑事诉讼法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等方面增加了有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的这一修改。
A. 体现了人民民主、司法独立的要求 B. 构建了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法律体系
C. 立足于对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保护
D. 体现了既惩治罪犯犯罪又保护了人权的法制精神
3.(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新修改的选举法,规定选举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
这一规定。
A.是对选民平等权利实现的保障 B.是对选民人格尊严权利的保护
C.是对选民自由表达意愿的保障 D.是维护选举秩序的重要措施
4.(2012沪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以下行使这一权利的是。
A.团员选举团支
部书记 B.村民选举村委会成员 C.工人选举职代会代表 D.选民选举区人大代表
5.(2012年山东20.)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
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
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2009年高考广东卷)“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
”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高度评价。
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
A.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B.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 D.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
7.(2011年北京30.)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
①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②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
③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④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2011年全国新课标16.)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同一
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从而改变了以往因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导致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不同的状况。
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
A.坚持了公民权利至上的原则 B.实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C.消除了公民的身份差异 D.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
9.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
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2009年山东19.)某小区有些居民晚上经常一起打牌娱乐,影响乐一张姓居民的正常休息并引发争执,居民委员会就此
召开居民会议,通过表决,会议作出了这些居民可以继续以原方式娱乐的决定。
该决定
A. 错误,因为它没有吸纳张姓居民的意见 D. 正确,因为它是居民会议民主决策的结果
C. 错误,因为张姓居民的休息权受法律保护
D. 正确,因为居民的娱乐要求受法律保护.
11.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人,可以说都必须置身于政治生活,不可能脱离政治而存在。
这里所指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12.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作为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活动可能是()
①参加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②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
③参加共青团④参加选举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活动属于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的是()
A. 政协委员下基层调查水污染问题
B.人大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C政府召开听证会,让群众就有关问题进行公共质询 D.参加党代会
14.中学生应当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寻找民主参与机会,积极参加民主活动,参与实践,提高自己的民主参与能力。
下列不属于中学生民主参与实践的是()
A.参加社区选举
B.竞选学生会主席
C.为学校管理献计献策 D到烈士陵园扫墓,纪念革命先烈
15.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因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有所不同。
制约公民政治参
与的客观因素主要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社会经济发展程度③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④公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的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A.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B.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放在首位
C.把坚持依法治国放在首位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7.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的是:。
A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B.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
C.个人合法政治权利的维护问题D.国际社会竞争与合作问题
18.对于政治生活,“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意思是:。
A.参与政治生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B.只要参与就能学会政治生活
C.我们必须参加所有的政治生活活动D参与政治生活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19.有的中学生认为“政治是大人、政府官员和政党的事,政治与我无关,参加不参加政治生活无所谓”。
下列对这种观点
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错误的,政治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②是错误的,对政治生活采取无所谓的态度,最终必然会损害全体人民的利益
③是错误的,说明持这种态度的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明确政治生活的态度
④是正确的,因为公民有表达自己观点和立场的自由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20.目前,广东登记在册的各类社会团体共有28500多个,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广东社会团体众多的现象表明
A.我国公民享有集会自由
B.我国公民享有结社自由
C.公民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D.公民积极履行政治性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