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与方向》(例1)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一、把学生带到操场上,面向东方坐成四大组。
师:小朋友们,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
生:早晨,太阳在东方(从东方升起)。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方向(位置)的知识?
生1: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
生2:晚上,北斗星在天空的北方。
生3:清晨,启明星出现在天空的东方。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知道这么多有关方向的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位置与方向》。
师:你能根据现在所坐的方向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吗?
(让学生伸出两臂指一指。
)
师:你能根据现在你坐的方向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吗?
生:我的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师让学生面向东站好,告诉学生他们背对着的方向是西;再让学生伸开两臂,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师:学了这四个方向的位置,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
师:说说你的东面、西面、南面、北面各是哪一位同学?
(指名说、同桌互问互答)
师:小朋友们,你能说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吗?
生回答,师小结。
二、在操场上做游戏:找方向、转方向、背对背游戏。
二、回到教室,绘制学校的示意图。
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
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像积累。
因此,这堂课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另一面又体会到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教学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辨别东南西北,第二部分在教室内进行学校示意图的绘制。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持和丰富的表像积累。
因此,教师大胆地将上课的地点定在学校的操场,教学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操场上通过大量的活动、游戏,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积累自己的感受,使学生有一定的方向感,并学会辨认东、南、西、北。
在学生获得具体感知后,到教室里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将具体的景物抽象成平面图,在展示交流中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我们知道,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
不仅要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方向,还要求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而本课的活动主题图是一幅街镇生活图,比如图书馆、少年宫、动物园等,这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我们学生在图上认方向已经基本学会了,但是当老师要求他们说说自己回家的路线,并把这条路线画出来的时候,只有少数几个能画出来,这就说明学生不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主题图换成了一幅我们实际生活的主题图,以学校为中心,先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面、西面、南面、北面都有些什么主要的建筑物,学生一看都是我们生活当中能找得到的,都很有兴趣。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一想乡镇府在什么方向,然后紧紧抓住学生这份好奇心,设疑引思,如:老师的家在学校的哪一面?铁路在学校的哪一面?用这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通过让学生先在教室中指一指这些地方的方向,然后在图上添画上去。
之后,再制成方向板。
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
境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体现生活亲历性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
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
设疑引思,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获得数学经验。
三、体现数学活动趣味性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一定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状态的。
”我创造性地将学习内容放在学生熟悉的地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陌生的知识为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学生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