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展示与升华的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情感的课堂,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课堂,自我升华提高的课堂。
孩子们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他们的学习如何关系着其一生的命运。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同事们常聊学生的学习与教师不无关系,在提倡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今天,我常常思考:应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
关键词:情感展示实践升华
一、情感的课堂
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从事的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课堂上的分分秒秒,对学生来说是痛苦还是快乐,由我们亲手翻阅,我们翻阅的是孩子的生命。
(1)尊重需要,尊重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创造“我要学”“我会学”的气氛。
我在教学课文时常会问道:谁最行?谁能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常让大家编字谜来识字,如如何记忆“碧”孩子们就编成“俩个小朋友小王和小白,一起坐在石头上”这样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过程也“变苦为乐”
(2)融情于境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
培养语感,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在语文课堂上渗入德育。
因此,情显得尤其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情犹如教与学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点拔下进入课文佳境。
小学课文中《去年的树》这篇文章,写小鸟与树是好朋友,小鸟对树的承诺,小鸟寻树,为了履行诺言,小鸟对着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蜡烛唱起了歌。
在导入这篇课文时,我声情并茂,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时而热情、时而快活、时而焦急、时而悲伤。
为同学们描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被小鸟的诚信所振动,感情的闸门由此而开,感情得到升华。
二、自我展示的课堂
(1)给学生对话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对话,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学,让学生能有时间、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让学生溶入课本,与文本对话,我常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文中的某某,你会怎样?处在此角色感受体验其情。
在新形势下我们教师已经改变观念,与学生亦师亦友,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热情的手,与同学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同时,也让学生之间合作讨论,生生之间的交流是不可少的,让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实践展示自我
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重在理解,让孩子们多读。
引导其抓重点词理解,联系生活理解,体会其思想感情。
在学习阅
读课文时,我常常让同学们思考应用什么语气读,应带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留给孩子一定的交流时间,再让孩子来示范读。
在教给孩子方法后,接下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如学习《幸福是什么》时,让孩子们唱一唱关于幸福的歌;如学《去年的树》时,让孩子们分角色演一演;学《独坐敬亭山》等写景古诗时,让孩子们画一画。
这样,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
三、自我升华的课堂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这能使我们在感悟文章时,往往能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与作者产生共鸣,如《白鹅》一文,写到白鹅的高傲,让同学们与作者有同感,并能积累优美的句子。
同时学习把美德语句据为己有,如《桂林山水》中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同学们由此升华,写出了这样的句子:校园里真净啊,净得让你看不到一点儿灰尘;校园真大啊,大得让人惊叹;校园真美啊,美得像一座大花园。
每一篇文章都有我们值得感悟的地方,然而所得又不尽相同。
感悟他人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