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秋季入学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9年秋季入学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2019年秋季入学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20分满分:120分说明:1.案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班级、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2. 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悠哉悠哉,口口口口。

(《诗经·关雎》)(1分)(2)口口口口口,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分)(3)呜呼!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4)人们常用《大道之行也》中“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来表达希望政府要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的愿望。

(2分)(5)把李白《送友人》补充完整。

(4分)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1)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tàn wéi guan zhǐ( )。

(2)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dài ( )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3)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mán hèng ( )下去的!(4)潭水映照雪山,真让入mùxuàn shén mí( )啊。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

B.他以为这件事做得天衣无缝....,结果还是露出了破绽。

C.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D.咱们跟咱们的祖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自当尝尝他们的营养料,才不至于忘本罗。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为了提高青年人的读书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

(“提高”改为“增强"。

)B.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删掉“在……上”。

)C.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0(在“PM2.5”,后加上“的空调”。

)D.雄安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删掉“因为”。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并说明原因....。

(概括内容时不超过10个字)(4分)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汉语。

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

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汉语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汉语学习班。

二、阅读理解。

(46分)(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0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3分)(1)心乐.之()(2)潭中鱼可.百许头()(3)佁然..不动()7.翻译句子(4分)(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是本文的一大语言特色。

例如:“如鸣珮环”,用珮环自然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泉水注入潭里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

B.文中写到潭中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鱼在水中自由欢快游乐的情景。

C.本文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心中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表露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D.文章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9分)庄子送葬,过惠子墓,顾谓从者曰:“郢①人垩②慢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④研⑤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⑥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注】①郢:楚国的都城。

②垩:白色粘土。

③慢:通“墁”,不规则地涂抹。

④匠石:名叫石的工匠。

⑤斫:用刀斧砍。

⑥质:通“锧”。

砧板,引申为搭配的对手,即郢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过.惠子墓/以其境过.清 B.顾谓从.者日/从.此替爷征C.若.蝇翼/皆若.空游无所依D.尝试为.寡人为之/化而为.鸟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11.庄子借这个故事要表达什么情感?这个故事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10分)塑料瓶污染席卷全球陈欣(1)曾几何时,用于灌装软饮料的玻璃瓶逐渐被塑料瓶所取代。

与前者相比,塑料瓶不仅方便轻巧,易于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而且更容易塑形涂彩,打扮得漂漂亮亮。

由于具备这些优点,在大众软饮料消费市场上,塑料瓶包装迅速挤占了玻璃瓶的市场份额,基本上做到一统天下。

(2)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

这是一个怎样的数量呢?如果将这些塑料瓶连起来,可以在地球和月亮间往返37次。

(3)不过,在现实中,这些一次性塑料瓶不是上了天,而是下了海。

(4)健康的海洋环境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至关重要。

海洋是世界上许多最具代表性物种的家,海洋能吸收大气中的碳帮助维持地球的碳平衡,更是地球上十多亿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然而,如今,每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

其中,塑料饮料瓶是海洋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量塑料瓶在使用之后就被丢弃,最终进入海洋,在全球范围内,有86%的塑料没有被完全回收。

(5)英国《卫报》曾报道,全球每分钟卖出约100万个塑料瓶,且这一数值将在2021年前跃增20%,届时每年销售的塑料瓶逾5000亿,远超过回收处理的程度。

环保人士担心,由此可能制造出严重性直逼气候变化的环保危机,必将危害海洋、海岸线和其他生态环境。

(6)换句话说,塑料这种难以降解的物质,正在海洋环境中迅速积累。

统计显示,我们今天的海洋中有5万亿个塑料碎片,足以围绕地球超过400周。

这些塑料碎片正是来自于塑料垃圾的分解。

(7)事实上,塑料污染问题并不仅局限于海洋本身,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大块塑料缠绕大的海洋动物,如鲸鱼和海龟等,小块塑料则被误认为是食物,在海洋动物食用后令它们中毒或无法消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每年有数十万海洋生物因海洋塑料而死亡。

深受其害的还有海鸟,约44%的海鸟会误食塑料,因为他们仅靠视觉来判断某物体是否可以食用,这导致很多鸟类因食用塑料而窒息死亡。

(8)前不久大热的纪录片《蓝色星球Ⅱ》第4集中,也特别提到了塑料污染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胁。

(9)塑料正在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

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牡蛎、贻贝和鱼类中,均检出了微塑料。

据比利时的科学家估算,吃海鲜的人每年至多吞下1.1万颗塑料微粒。

英国广播公司(BBC)调查后也认为,受检的特定种类的贻贝和牡蛎中确实含有塑料微粒,欧洲食品安全局已呼吁进行相关紧急研究,理由是塑料微粒可能污染商业渔业获得的可食鱼肉。

(10)科学显示,塑料还无法有效被食物链吸收,不管其在何处被消化,都会将毒素带到我们餐盘中。

(11)因而,科学家强调,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海鲜中的微塑料对人类健康的风险。

12.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塑料瓶”取代玻璃瓶的原因B.“塑料瓶”在世界扩张的情况C.“塑料瓶”污染的危害D.防止“塑料瓶”污染的办法1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易塑形涂彩、易于加工制造、且轻巧方便、成本低廉都是塑料瓶抢占玻璃瓶市场的原因。

B.文章认为要避免海洋受到塑料瓶的污染,因为海洋是人类所有蛋白质的来源,一旦受污染,后果很严重。

C.“据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这句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塑料瓶每年的产量非常之多。

D.塑料污染对海洋本身和在海洋生活的生物都造成了危害,甚至随着海产品延伸给人类也带来了危害。

1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应该如何减少“塑料瓶带来的污染危害”?(4分)(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17分)惊诧于陕北窑洞(1)去延安,看见陕北窑洞的气派,甚是惊奇。

(2)陕北的窑洞居然从旮旮旯旯、坡坡坎坎的幽僻角落里强悍地钻腾出来,安安稳稳、大大落落地蹲居于宽展平整的地面上来了。

而且蹲居得那么凝重、雄健,一样地背北面南,一样地高门深院,或陈列路畔,或散落田间,或垒立山脚,一律高擎了深邃的巨眼。

广漠荒凉的陕北高原经它这么凝神一瞧,山水田园万种风情就一下子滚滚滔滔翻涌开来了。

(3)在一个春日既久,春意未足的天气里,从直罗东下至黄陵,又从黄陵北上经洛川、富县、甘泉到延安。

千里路上,陕北的窑洞一座座、一排排、一层层,随了高原的起伏,如潮汐一般从眼前不断涌起,一次次将我从懵懂迷惘中唤醒,我的心不由得随它而起伏而澎湃。

兰州市的设计者,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先生曾呼吁“为寒窑召唤春天”——这陕北的窑洞,莫非就是他头脑里一个远年的样板?哦,窑洞走向了阳光,春天走进了窑洞。

一场山遥水远的巨大变迁,竟然在这里隆重而又静穆地呈现,使我一想到这里,就感到一股莫名的惊恐了。

(4)是的,陕北的窑洞,虽是一副古旧姿态,但在技术上却早已走过了挖掘的时代,达到了一种纯粹意义的搭建了。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技术达到的程度下,摆脱沟沟坎坎的昏沉,缩短粱粱峁峁的迂曲,把一个个家庭呈现得一派光亮平坦,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陕北的窑洞里是有春天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