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
(3)集中财政权: 设立转运使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对封建主义的总结: 参考《世纪金榜》P30.专题归纳整合三
▲四大改革的对比: 参考《世纪金榜》P30.专题归纳整合一
.
课小 堂结
王 安 石 变 法
背景
内忧外患 庆历新政
内容 作用
富国之法
强兵之法
育才之法
积贫局面 的改善 积弱局面 的改善
.
对
王
安
石 性质 变 作用 法 局限 的 结果 评
价
▲富国之法:理财措施
辽、宋、西夏连年征战
书本P41学习思考: 北宋消极防御的国策,统治者昏庸无能。
.
请问: 范仲淹 “忧” 什么? 他曾经 采取哪 些措施, 做过哪 些努力? 结果如 何?
——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范乐忧
仲 淹
。
,
.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 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 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 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 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安 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为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 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 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 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 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 泽”. 。
简记:青龙(农)目(募)四 (市)方+均
措施 具体内容
作用
均输法 书P44
减轻纳税人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市易法 书P44
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增加政府收入
青苗法 政府低息放贷 农民免受高利贷剥削,增加政府收入
募役法 以钱代役 农田水 兴修水利 利法 方田均 按土地大 税法 小收税
减轻农民负担
促进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
②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③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斗争的精神,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
神财富。
★局限性:
①部分措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实行时过于急进;
②变法以维护统治集团利益为出发点,农民处境没有根本
改变,负担依然沉重。(不能也不可能超越的历史和阶级的局
限)
.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比较: 参考《世纪金榜》P28.疑难名师点拨
措施
弊端
宋 初 中 央 过 分 集 权
根本 原因
政治
官僚机构庞 大(科举,恩
荫,一职多官)
扩充军队 军事
冗官 冗兵
养兵 养官 +战 争赔 款 (岁 币)
分散军权 军队战斗力弱
(更戍法,兵无常将)
.
积 冗贫 费局
面
积弱 局面
阶级矛盾 尖锐:
王小波、李顺起义
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苛捐杂税沉重。
.
民族矛盾 尖锐:
.
宰相赵普
▲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 ①解除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
(1)集中军权
②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 “守内虚外”。
③实行更戍法 ,兵将分离 。
.
(2)集中行政权 中央 :参知政事(副相 )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 文臣任知州 ,防武人干政 (重文轻武) 地方 : 设通判监督知州,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选修一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
价其历史作用。
.
.
北宋疆域图
.
太祖
960-976
北宋的统治
太宗
976-997
真宗
997-1022
神宗
1067-1085
哲宗
1085-1100
英宗
1063-1067
徽宗
1100-1125
.
仁宗
1022-1063
钦宗
1125-1127
一、背景
1、内忧外患
宋初中央过分集权导致积贫
积弱的局面出现;
社会矛
内忧 土地兼并严重导致阶级 矛盾尖锐。
盾激化, 导致统 治危机。
外患 辽、西夏的侵扰导致民 族矛盾尖锐。
必要性
目的:改 变积贫积 弱的局面, 巩固封建 统治。
2、“庆历新政”失败后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中心问题?结果及原因?意义?)
抑制兼并,增加政府收入
.
书本P45学习思考、书本P48
▲强兵之法:军事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作用
将兵法 书P45
提高军队战斗力
保甲法 书P46 增强了军事力量,减轻了财政负担
保马法 农户代养官马 节省了朝廷开支,降低马匹死亡率
军器监 管理武器制造 军器制造改善,数量增加
.
▲北宋中期为什么会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
宋英宗之子。 1067—1085年在位,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 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 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 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 励精图治。
.
太祖问:“天下自
唐季以来,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 息,生民涂炭,其故何 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3、王安石受重用。
.
二、内容
1、指导思想: 积极开源,而非消极节流(“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2、核心内容:理财(富国) 3、具体措施: ⑴富国之法:理财 ⑵强兵之法:军事 ⑶育才之法:教育(培养改革人才、辅助变法) ①内容:
科举改革:倡导培养实用人才,改试策论 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 ②作用: 使革新思想得到较广泛传.播;选拔了大量人才。
王安石介绍 “拗相公”——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人物形象 1、立志——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学以致用、“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2、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言事书》——请求变法 4、“三不足”精神——“天变不
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意志坚定,性情执拗
.
宋神宗(1048—1085)
三、结果及评价(影响):
1、结果: 新法被废止失败。
▲失败原因:参考《世纪金榜》P28.探究归纳3
2、评价: ⑴性质:
地主阶级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 整。为挽救统治危机)
.
⑵影响:★进步意义: ①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社会危机,缓解“三冗”“两积” 的局面: A.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军队战斗力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