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一般 ? 1 ?? ? 2 , ? 1 e? 2t ?? ? 2 e? 1t
略去不计,故上式最大值不会超过U0 ,进一步化简得 ur ? U 0 (1 ? e? 1t )
忽略R后,特征根为
?1
?
?
1 2rC
?
?? 1 ??2 ? 1 ? ? 1 ? 1 ? 2rC ? LC 2rC 2rC
1 ? 4r 2C L
(五)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时的弧隙电压恢复过程
目的:找出恢复电压不振 荡的条件及防止振荡的方法。
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时的 电路如图2-7a所示,其等效电 路如图2-7b所示,R、L为电源 和变压器的电阻和电感,C可以 认为是变压器绕组及连接线对 地的分布电容,r为断路器触头 并联电阻。
假设与初始条件:
第二章 电弧与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电弧的形成与熄灭 第二节 交流电弧的特性及熄灭 第三节 开关电器中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电气触头的基本知识
本章计划学时:4 学时
本章教学要求
了解电弧的危害,熟悉电弧的形成过程 熟悉交流电弧的特性,交流电弧的熄灭条件 了解交流电弧的开断过程 掌握熄灭交流电弧的基本方法 熟悉电气触头的基本要求,及触头的分类和结构
5)雪崩:游离的结果导致触头间自由电子数量剧增 。 6)介质击穿产生电弧:剧增的电子形成电流,介质被击
穿而产生电弧。
?电弧形成小结
①自由电子的来源 (即游离方式) 电极发射大量自由电子:热电子+强电场发射 弧柱区的气体游离:碰撞游离+热游离
②电弧的形成
阴极发射
? 加??速? 磁撞游离 ?? ? 温度 ?? 热游离 ?? ? 电
? 1 ? 4r 2C ? 0, ? 4r 2C ? 1
L
L
根据近似计算,当x很小时,
1? x ? 1? x 2
?1
?
?
1 2rC
?
1 2rC
????1 ?
4r 2C 2L
???? ?
?
r L
?rt
? ur ? U0 (1 ? e L )
对上式微分,可得电流过零时的恢复电压上升速度 (V/s )为
? ? u r ? U 0 ?1 ? ? ? ?
1 1? 2
2 e?1t ?
1e? 2 t
? ?
?
利用欧拉公式化简,得
ur
?
?
U
0
?1 ?
?
????
? ?0
sin
?
0t
?
cos
?
0t
????e ?
t
? ? ?
从式(2-11)可以看出,α1、α2为共轭复根时,弧隙电压恢复 过程为衰减的周期性振荡过程,如图2-8曲线2所示,从图中曲 线2可以看出,周期性振荡过程的恢复电压上升速度较快,幅值 较大,给电弧的熄灭带来困难 。
?
1 1?
2
2 e?1t ?
1e?2t
?? ?
u
r
0
?
rU 0 ?? R? r ?
一般变压器绕组电阻 R ?? r ,ur 0 ?? U 0 略去不计,得
? ? ur
?
U0
? ?1 ?
?
?1
1
? ?2
? ? 2 e?1 t ? 1e? 2 t
? ? ?
从上式可以看出,由于特征根为负实根,故 弧隙电压恢复过 程为非周期性的,如图2-8曲线3所示。
? ? 1 ?? R ? 1 ?? ? j 2 ? L rC ?
1 LC
?
1 ?? R 4? L
?
1 rC
??2 ?
?
?
?
j? 0
? ? ? 1 ?? R ? 1 ??
2 ? L rC ?
?0 ?
1 ? 1 ?? R ? 1 ??2 LC 4 ? L rC ?
将 ? 1 、? 2 代入,得
? ? ?
4 ? L rC ? LC
根据初始条件: t ? 0时,uC
?
? ur0
?
0,i1
?
C
d uC dt
?0
可解得
A1
?
?
?
?2 1??
2
?? ?
ur
0
?
rU 0 R? r
?? ?
A2
?
?1 ?1 ??2
??u ?
r
0
?
rU 0 R? r
?? ?
代入非齐次通解可解得
? ? ? ? ? uC
?
ur
?
rU 0 R? r
弧柱处温度最高,可达6~7k0C到1万度以上在弧柱周围 温度较低,亮度明显减弱的部分叫 弧焰,电流几乎都从弧 柱内部流过。
阴极区
阳极区
弧柱
③电弧的气体放电是自持放电,维持电弧燃烧的电压很低。 在大气中,1cm长的直流电弧的弧柱电压仅15~30v, 在变压器油中1cm长的直流电弧的弧柱电压仅 100~220v。
3)电弧的熄灭:电弧的燃烧是由游离过程维持的,但在 电弧中同时还进行着相反的使带电质点数量减少的去游离过程。
游离作用等于去游离作用,新增加的带电质点数量与中和 的数量相等,电弧稳定燃烧。
游离作用大于去游离作用,电弧燃烧加剧。 游离作用小于去游离作用,则电弧中的带电质点数量减少, 最终导致电弧熄灭。
隙电压恢复过程大于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介质被击穿,电 弧重燃,如图2-6a所示。
2)如果弧隙介质强度恢复过程始终大于弧隙电压恢复过 程,则电弧熄灭,如图2-6b和2-6c所示。
故交流电弧熄灭的条件应为: Ud (t) > Ur (t)
如果能够采取措施,防止弧隙恢复电压振荡,将周期性振 荡特性的恢复电压转变为非周期性恢复过程,电弧就更容易熄 灭,如图2-6c所示。
1)熄弧后,从瞬态恢复电压过渡到电源电压的时间很短,
一般不超过几百微秒,可近似认为电源电压不变,故电源用直
流电源U0来代替。 2)t ? 0时,uC
?
? ur0
? 0,i1
? C d uC dt
?
0
3)i = 0时是时间的起点,即t = 0
断路器开断短路电流时的弧隙电压恢复过程相当于二阶电
路过渡过程中,电容C两端的电压变化过程,即 uC ? ur 。
④电弧是一束游离的气体,质量极轻,极易变形。 电弧在气体或液体的流动作用下或电动力作用下,能迅 速移动、伸长或弯曲。
(二)电弧的产生与熄灭
游 离——中性质点分解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
去游离—— 电子和正离子相互吸引还原为中性质点 。
1. 电弧的产生
自由 中性 电子 质点
静触头
动触头
图2-2
1)强电场发射:E=U / s 大于3×106 V/m时,金属触头阴 极表面就会发射自由电子。
3)由于电路参数L、C的存在,电弧熄灭后,弧隙电压不 可能立刻由熄弧电压上升到电源电压, 一般弧隙恢复电压是一 个过渡过程。它将从瞬态(振荡)恢复电压逐渐过渡到工频恢 复电压。
3.交流电弧熄灭的条件 电流过零后,电弧能否熄灭取决于两个恢复过程作用的结
果: 1)如果弧隙电压恢复过程上升速度较快,幅值较大,弧
(2)起始介质强度出现后的介质强度的恢复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电弧电流、介质特性、冷却条 件和触头分断速度有关。
2.弧隙电压恢复过程
1)电弧为纯电阻性质,电弧电流与弧隙电压同相位,电弧 电流过零时,弧隙电压接近零;
2)短路时电路电阻很小,电路呈感性 ,电弧电流与电源 电压不同相位,电弧电流过零时,电源电压不等于零;
利用其高温的电弧焊接机,电弧炼钢炉等。
5) 电弧的危害:在开关电器中,电弧是有害的,要求尽快
地熄灭,否则会烧坏开关触头,误拉隔离开关会造成相间短路 和人身伤亡。
6) 特征:
① 气体导电(轻、易变形);
电弧的能量集中,温度很高,亮度很强
例:10kvQF 断开20kA的电流,电弧功率达到
1万kw以上
② 电弧由阴极区,阳极区和弧柱区组成。
3)另一方面介质的分子和原子在高温下将产生强烈的 分子热运动,获得动能的中性质点之间不断地发生碰撞,游 离成自由电子和正离子,此即所谓热游离。
4)热发射和热游离给弧隙提供了大量的自由电子,电 流继续流过,电弧的燃烧得以维持。
3.电弧的熄灭
1)复合去游离:正离子和负离子相互吸引而中和成为中 性质点的过程。自由电子的 v 远大于正离子,它们直接复合的 可能性很小,往往是自由电子先附着在中性质点上,形成负离 子,运动速度大大减慢,此时正离子和负离子更容易复合。
热电子、强电场发射
其中:阴极发射(起因)→碰撞游离(重要因素)→击穿 (量变到质变)→热游离(主要因素)→维持发展
2.电弧的维持与发展 1)由于电弧的 r 小,电弧形成后,触头间的电压和电场 强度很低,强电场发射停止。 2)由于电弧在燃烧过程中温度很高,可达到几千度甚至 上万度,阴极表面继续进行热电子发射。
2)扩散去游离:自由电子和正离子逸出电弧而进入周围 介质中,被周围介质冷却而复合的过程。
由于电弧内外的电荷浓度及温差的不同,自由电子和正离
子将向浓度和温度都低的周围介质中扩散,在低温处,电子和 离子的v减慢而复合成为中性质点。
? 影响游离和去游离的因素
①电弧温度:热游离↓→Q↓
速度↓→复合加强→Q↓ 使温度降低的方法有:吹弧、拉长电弧、或与冷却介质表面接触。
第二节 交流电弧的特性
1)电弧电流交变,每半个周期过零一次,此时电弧因失去 能量而自然熄灭。
2)由于热惯性,弧柱温度的变化滞后于快速变化的电流,
所以交流电弧的伏安特性是动态的,如图 2-3所示。在电流增
大时,温度来不及增高,弧隙电阻来不及减小;在电流减小时, 温度来不及减小,弧隙电阻来不及增大。故图 2-3a中正方向电 流增大时的曲线在电流减小时的上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