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法
1.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决定收监执行的,由(C)立即将社区矫正对象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收监执行。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社区矫正机构
2.年满(A)周岁的社区矫正对象有就业意愿的,社区矫正机构可以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给予就业指导和帮助。
A.十六
B.十四
C.二十
D.十八
3.社区矫正对象矫正期满或者被赦免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设区矫正对象发放(D),并通知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所在地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
A.终止社区矫正通知书
B.终止社区矫正证明书
C.解除社区矫正通知书
D.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4.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社区矫正机构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后(C)内做出裁定、将裁定书送达社区矫正机构和公安机关,并抄送人民检察院。
A.十五日
B.五日
C.三十日
D.十日
5.社区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期间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D)的规定给予处罚。
A.刑事诉讼法
B.社区矫正法
C.监狱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6.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社区矫正对象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执行。
执行以前被逮捕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D)日。
A.1.5
B.0.5
C.2
D.1
7.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机构影单通知并配合(B)为其完成义务教育提供条件。
A.其监护人
B.教育部门
C.司法行政部门
D.人民法院
8.社区矫正对象具有刑法规定的撤销缓刑、假释情形的,应当由(A)撤销缓刑、假释。
A.人民法院
B.社区矫正机构
C.司法行政机关
D.人民检察院
9.被裁定撤销缓刑、假释和被决定收监执行的社区矫正对象逃跑的,由(C)追捕。
A.监狱管理部门
B.社区矫正机构
C.公安机关
D.人民法院
10.社区矫正对象死亡的社区矫正(D)。
A.中止
B.停止
C.解除
D.终止
11.社区矫正决定机关(ABCD)时应当确定社区矫正执行地。
A.裁定假释
B.宣告缓刑
C.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
D.判外管制
12.社区矫正机构应当依法接收社区矫正对象,(ABCD),并宣告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事实,执行社区矫正的期限以及应当遵守的规定。
A.办理接收登记
B.核对法律文书
C.核实身份
D.建立档案
13.社区矫正机构根据需要,组织具有(ABCD)工作等专业知识或者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开展社区矫正相关工作。
A.法律
B.心理
C.社会
D.教育
14.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应当(ABCD)。
A.清正廉洁
B.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C.忠于职守
D.严守纪律
15.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裁判内容和社区矫正对象的性别、年龄、心理特点、健康状况、(ABCD)、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实现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
矫正方案应当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表现等情况相应调整。
A.犯罪情节
B.犯罪类
C.悔罪表现
D.犯罪原因
16.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ABCD),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A.培训
B.监督
C.管理
D.职业保障
17.国家鼓励、支持(ABCD)等社会力量依法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A.社会组织
B.志愿者
C.事业单位
D.企业单位
18.社区矫正对象的居住地、经常居住地无法确定或者不适宜执行社区矫正的,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根据(BD)的原则,确定执行地。
A.有利于矫正机关监督
B.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
C.有利于矫正机关就近执行
D.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
19.社区矫正对象的(ABCD)应当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A.所在单位
B.就读学校
C.家庭成员
D.监护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所称的社区矫正决定机关,是指(AD)。
A.依法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
B.依法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检察机关
C.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行政机关
D.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民法院
21.(B)主管全国的社区矫正工作。
A.最高人民法院
B.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
C.最高人民检察院
D.全国人大
22.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自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C)日内到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报道。
A.五
B.十五
C.十
D.三
23.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应当自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生效之日起(A)日内通知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并在()日内送达有关法律文书,同事抄送人民检察院和执行地公安机关。
A.五十
B.十五
C.十十五
D.五十五
24.(B)根据社区矫正机构的委托,承担设区矫正相关工作。
A.司法局
B.司法所
C.居委会
D.村委会
25.社区矫正执行地为社区矫正对象的(A)。
A.居住地
B.户籍地
C.住所地
D.工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