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无公害蔬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十字花科类蔬菜主要病害白菜软腐病症状:白菜软腐病又称白菜腐烂病、烂疙瘩、酱桶、脱帮等,属细菌性病害一般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病菌只有与白菜伤口接触,才能侵染发病。
多从白菜包心期开始发病,先在菜帮基部出现半透明状浸润斑,逐渐扩大为灰白色,嫩组织腐烂,老组织干缩。
后期,由叶帮基部向短缩茎发展,引起根髓腐烂,并溢出灰黄色粘液。
植株外叶中午萎蔫,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心叶或叶球部分外露,叶柄茎或根茎处髓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或白色粘稠状物,并散出臭味,轻碰病株即倒折溃烂。
潜伏有病菌的组织,入窖后可发生腐烂。
较坚实少汁的组织受害时,也是先呈水浸状,逐渐腐烂,但最后病部组织干缩,变为干腐状。
此病发生危害期长,在田间、贮运期及市场上都能发生腐烂,造成重大损失。
在包心期,遇低温多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时发病重。
除白菜外,甘蓝、萝卜等受害也较重。
此病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马铃薯、番茄、辣椒、洋葱、胡萝卜、芹菜、莴苣等多种蔬菜。
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2000-3000倍,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白菜霜霉病症状: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部。
先从外部叶片开始,在病叶正面出现淡黄色小病斑,逐渐扩大成黄绿色不规则病斑。
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霜层,气候干旱时,病斑干枯。
病原为鞭毛菌寄生霜霉真菌。
田间高温多雨是病害常严重发生。
早播、播种过密、通风不良、连茬、包心期缺肥易引发病害。
防治:喷施1:0.5:240的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克抗灵、克霜氰)800~1000倍液、每5~7天喷1次。
霜霉病的发生与病毒病关系密切,防治应综合考虑。
二、茄科类蔬菜主要病害茄科晚疫病症状:又称茄科疫病,是番茄、辣椒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及果实,也可危害茎部。
一般是中下部叶片先发病。
叶片发病首先在叶尖,叶缘处出现不规则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然后病斑扩大并变成褐色。
在高湿条件下,病势发展迅速,叶背面的病,病健交界处发生白色霉状物。
在干燥条件下,病部干枯,呈清白色,脆而易碎。
危害茎部的病斑开始呈暗绿色,后变成黑褐色,稍凹陷,腐败状,病部边缘生有较重的白色霉层,最后表皮腐烂,植株易从腐烂处弯折。
果实多发病在青果期表面开始呈灰绿油渍状硬斑块,逐渐变为暗褐色或棕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明显,呈不规则云纹状,果实初期一般不变软,但湿度大时,病部生出稀疏的白霉,后期迅速腐烂。
防治:用56%嘧菌酯百菌清(6%嘧菌酯、50%百菌清)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8%恶霜·菌酯高科(30%恶霜灵、8%嘧菌酯)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保护地栽培时还可以使用45%百菌清烟雾剂250g/亩,傍晚封闭棚室,将药分放于5-7个燃放点,烟熏过夜或喷撒5%百菌清粉剂1kg/亩。
间隔7-10用1次药,最好与喷雾防治交替进行。
茄科早疫病症状:又名轮纹病、夏疫病、轮纹叶斑病,是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
发病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对产量影响很大。
此病除危害番茄外,还能危害马铃薯、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和果实。
叶片被害,初呈深褐色或椭圆形的病斑,逐渐扩大,边缘呈深褐色,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
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霉层。
发病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完全枯死。
幼苗常在接近地面的茎部发病,病斑黑褐色,后期病株茎杆部常布满黑褐色的病斑。
果实上病斑多发生在蒂部附近褐有裂缝的地方,病果常提前脱落。
防治: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开始喷施杀菌农药,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l000-l500倍液、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6%嘧菌酯、50%百菌清)、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克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8%恶霜嘧铜菌酯(30%恶霜灵、8%嘧菌酯)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甲霉灵(甲基硫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番茄脐腐病症状:又称蒂腐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之一,此病是由水分供应失调、缺钙、缺硼等原因导致的生理性病害。
该病一般发生在果实长至核桃大时。
最初表现为脐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致使果实顶部凹陷、变褐。
病斑通常直径1-2cm,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
在干燥时病部为革质,遇到潮湿条件,表面生出各种霉层,常为白色、粉红色及黑色。
这些霉层均为腐生真菌,而不是该病的病原。
发病的果实多发生在第1、2穗果实上,这些果实往往长不大,发硬,提早变红。
防治:采用根外追施钙肥技术。
番茄及甜(辣)椒结果后1个月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
可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加5mg/kg萘乙酸、0.1%硝酸钙及爱多收6000倍液,或绿芬威3号1000-1500倍液。
从初花期开始,隔10-1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
使用氯化钙及硝酸钙时,不可与含硫的农药及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钾)混用,以免产生沉淀。
番茄灰霉病症状:该病苗期引起茎叶腐烂,病部灰褐色,表面密生灰霉。
成株叶片病斑由边缘向里形成楔形发展,呈浅褐色水渍状,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上有少量灰霉,叶片枯死。
本病主要危害果实,从青果残留的花或花托浸染,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部果皮灰白色水渍状,变软腐状,后期产生灰白色至灰褐色霉层,果实脱落或失水僵化。
防治:每亩用56%嘧菌酯百菌清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等药剂交替使用,每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以便提高药效,增强植株的抗逆性能。
若遇阴雪天,改用百菌清粉尘剂或利德烟雾剂防治。
茄子黄萎病症状:茄子黄萎病又称茄子“半边疯”,是茄子生长期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
被黄萎病危害的茄子,一般在第一穗果座往后表现症状。
发病初期病叶在晴天中午前后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受害严重时,萎蔫状不再恢复。
病株由下部叶片开始边缘及叶脉之间变黄,逐渐发展至半叶,以至全叶变黄、变褐,最后干枯脱落。
病叶一般自上而下;自个别枝条到全株,严重时全部叶片均脱落,只剩下茎杆上挂着干瘪的病果。
剖视病株的茎、叶柄、根及果实,可见其维管囊变为褐色。
病果变小,质硬而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苗期用30%甲霜恶霉灵800倍液加96%硫酸铜1000倍液灌根后带药移栽,或定植时用50%多菌灵药土(亩用1公斤药加40~60公斤细干土拌匀)穴施。
发病初期用恶霜灵嘧菌酯(30%恶霜灵,8%嘧菌酯)600-800倍液灌根治疗,每株灌药液100毫升,5-7天灌1次,连灌2-3次,病株可迅速恢复生长,增产效果显著。
茄子炭疽病症状:除为害瓜类蔬菜中的黄瓜、冬(节)瓜、西瓜、甜瓜、丝瓜、瓠瓜及豆类蔬菜中的菜豆、豇豆外,还为害葱、茄果类、叶菜类蔬菜。
主要危害叶片、茎、果实。
叶片受害之初呈苍白色或褪绿水渍状小斑点,发病后期病斑灰白色,半透明,易穿孔,茎和果实病斑中间凹陷龟裂,病斑与健部交界明显,病斑上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上有小黑点。
发病重时,病斑互相愈合形成大而不规则的斑块,导致叶片变黄枯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采收前7天停止用百菌清。
茄科斑枯病症状:又名目斑病,主要为害番茄、马铃薯。
病叶会产生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的圆形小病斑,上生黑色小点。
防治:选用70%代森锰锌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普力克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5%井冈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
喷药间隔7-10天1次,连续3-4次。
辣椒疮痂病症状:辣椒疮痂病又叫细菌性斑点病,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水渍状,暗褐色稍隆起,中央淡褐色,表面粗糙。
嫩叶上病斑水渍状,多沿叶脉发生,叶片畸形。
严重时叶尖变黄。
干枯脱落。
茎部发病,病斑褐色,木栓化,纵裂成疮痂状。
防治:用农用链霉素100毫克/升浸种30分钟。
大田加强肥水管理,防止田间渍水。
温室大棚避免多施氮肥,注意通风,降低湿度。
及时防治钻蛀性虫害。
发病初期可用农用链霉素200毫克/升溶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克加硫酸铜2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
辣椒青枯病症状:青枯病不仅是茄果类蔬菜的常见病害,还是瓜豆类蔬菜的重要细菌性病害。
青枯病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萎蔫,后扩展至整株。
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茎叶仍保持绿色。
叶色变淡,后期叶片变褐枯焦。
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面挤压或保湿后可见乳白色粘液溢出,别于枯萎病。
在高温高湿、重茬连作、地洼土黏、田间积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况下,该病容易发生。
防治:田间发现零星病株,立即拨除。
病穴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液浇灌消毒,防止土壤病菌扩散。
连片发生时,应用100-200mg/kg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或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或30%甲霜恶霉灵灌根。
每株灌药液0.25-0.5kg,每10-15天灌1次,连续2-3次。
灌根同时,喷施药液30%甲霜恶霉灵、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
每7-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
辣椒病毒病症状:可为害多种作物,但以瓜豆类、茄果类蔬菜受害最重。
常危害叶片、果实、植株引起花叶、蕨叶、畸形、坏死、矮化、丛生等症状。
引发病毒病的病毒有10多种,不同的病毒传播途径略有些不同,但大部分都通过各种蚜虫传播(只有烟草花叶病毒不能靠蚜虫),因此凡是蚜虫发生量大的病毒病均可能发生严重。
防治:及时防治蚜虫,在苗期根据蚜虫发生规律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类药剂,如高好1200-1500倍、农天力1200-1500倍、天地扫1200-1500倍;植株长势较弱,可在喷药时加入翠康生力液、高能素、蔬蓝钙等叶面肥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在发病前或初期及时正确用药,可选用菌毒清、宁南霉素等药剂如斗毒700-1000倍液,病毒立克600-800倍液,霜力克800-1200倍液等,上述药剂可与防治蚜虫的药剂混用,达到病虫兼治。
辣椒枯萎病症状:真菌性病害,一般多在辣椒开花结果期陆续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