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4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14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促进
中学生个性发展的一般特征 自我意识高涨 反抗心理的产生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高并表现出矛盾性的特点
初步形成价值观 独立自主的需要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促进
中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独特矛盾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促进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特征 注意力上能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40分钟 观察力已获高度发展并具有更大的概括性
想象力日益丰富,创造想象获较好发展
思维能力上,初中生最主要的特点是抽象逻辑性。作为智 力核心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中学时期发展迅速并趋于 成熟。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针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促进中学生人格发展 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1)正确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目的,意义,态度
(2)学生的“实用性”价值观的“利用” (3)发挥同龄人的作用
(4)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对中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的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 观点:人格是收到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在自 我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其发展经历八个既连续 又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的理论
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基本成熟
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的成熟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促进
高中中生身体发展的特点 时间段:12—18岁 骨骼骨化已基本完成 在肌肉和体力的发展上,小肌肉群迅速发育 心肺功能上的发展上与成人接近,心跳78次每分钟 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基本发育完全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发展
情绪的主要理论 沙赫特理论:认为情绪既来自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对 导致这些反应的评估和归因。 阿诺德情绪理论:强调认知评价在情绪中的作用,这一理 论既承认情绪生物因素具有进化适应的作用,也承认情绪 受社会文化情境、个体经验和人格特征的制约,而这一切 又发生在认知评价中。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心境
烦恼突然增多
孤独
压抑
中学生高级情感在日渐形成发展,不过尚未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发展
促进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正确认知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合理表达情绪
调节不良情绪,注意转移法;情绪宣泄法,理智克制法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其对心理学的重大贡献 是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此外还有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 理论 。 人格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本我,自我,超我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按照力比多的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岁) 2)肛门期 (1-3岁) 3)性器期(3-7岁)“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成人 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阶段已基本形成 4)潜伏期(7-11或12岁) 5)生殖期(12岁或13岁开始)会产生性冲动,并从父母 那里独立,容易产生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1)扩大知识面,扩大心理认同范围,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2)尊重学生,通过沟通缩小心理距离 (3)教师投入感情,做一个欣赏”丑”的审美者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针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促进中学生人格发展 人际关系的引导:
(1)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征,鼓励其参加正常的社会交往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心理发展的结构 同化:知识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的改变 或创新。 顺应: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的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是指:人们表征、组织和解释自己的经验和指导自己行为 的心理结构。
(2)指导他们如何择友,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划清友谊与哥 们义气的界限,划清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征 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意向的发展;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理想我”与“现实的我”;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 成长;自我评价的逐渐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 表现出反抗心理 人际交往上呈现新特点
情绪情感的社会化水平日益提高并表现出矛盾性特点
初步形成价值观 独立自主的需要
(2013年下)赵明能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 、B、C的关系,比如“小张比小李高,小李比小王高,则 小张最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 展处于( )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自觉性增强;精确度提高;概括性发 展;方法不断完善 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记忆迅速发展;意义记忆能力不 断提高;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为“ 理论型”
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针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促进中学生人格发展 自我意识的辅导
(1)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
(2)形成良好的自我体验-形成自信心,形成自尊感,消除 自卑,狂妄,自大
(3)锻炼自我调控能力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
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一)针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促进中学生人格发展 反抗心理的调节
(1)婴儿期: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岁)-希望 (2)儿童早期:自主感对羞怯感与怀疑感-意志(1-3岁) (3)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目的 (4)童年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能力 (5)青春期: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角色)混乱(12-18 岁)-忠诚 (6)青年期: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爱 (7)成年期: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关怀 (8)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以上)-智慧
第三节 中学生情绪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情绪发展表现具有两极性
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波动性和固执型并存
外显性与内隐性并存 内心表现的两极性
人际关系的两极性
容易移情
(2012年上)某中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 生。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 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在身体发展的,男女速度不同,表现出波浪性和阶段性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促进
促进中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加强体育锻炼 注意健康饮食 注意睡眠质量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针对青春期发育提前问题的解决途径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促进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促进 什么是心理发展? 动物种系进化的过程中心理的发展 民族心理的发展,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 个体的心理发展 (狭义)个体的心理发展,即人类个体在从出生再到衰老 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形成一些低级行为图式,如抓取 和吸吮。 前运算阶段(2-7岁)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理解守恒原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个体不再局限于有关具体体验 的推理,而是以更加抽象、理想化和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 思考。儿童开始不受真实情景的束缚。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结构 影响因素: 成熟: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自然经验: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
社会经验:在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 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
平衡:是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协调成熟、自然经验和社会 经验的必要因素。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 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的量和质的变化。皮 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知 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 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
促进中学生认知发展 促进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增强观察的目的性;在观察 中进行思维;进行言语指导 促进中学生记忆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材料;发展儿童有 意识记的能力;发展儿童有效记忆的策略 促进中学生思维的发展:根据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安排 学习内容;提高儿童归纳和演绎思维的能力;通过提高语 言水平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14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主讲人:psygyb 1198307963@
本章目录
约占12分
1 2 3
身体发展 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
4 情绪情感发展
5
人格发展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促进
初中生身体发展的特点 时间段:12—15岁 身高、体重发育增快 肌肉发育显著、体力增强 心脏、肺脏加重、功能增强。(12岁左右的孩子心脏的质 量达到出生时的12倍,到15岁与成人一样)
勇敢与怯懦的矛盾
求知欲强与鉴别能力低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第一节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促进
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重视中学生心理的整体协调发展 培养中学生的个性独立性
重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开展心理辅导,增进心理健康 进行青春期性知识教育
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培养良好的情绪习惯 培养中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第四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