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PPT课件

新课程理念与创新PPT课件

义务教育阶段
课程改革实验区分布
1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已确定的课程改革实验区涉及27个省
3
2001 .9
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实验工作的整体部署
• 1999-2001年准备阶段 • 2001-2004 实验阶段 • 2004-2005 推广阶段 • 05年秋季起,各中小学起始年
34
2.与现行课程的比较(一、二年级)


音乐
35
2.与现行课程的比较(三至六年级)
新课程

四五

科学 语文 数学
科学 语文 数学
科学 语文
数学
科学 语文 数学
音乐 美术
音 美术
音乐 美术
音乐 美术
36
2.与现行课程的比较(七至九年级)
37
4.几门学科的说明
(1)品德与生活(1-2年级)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从低年级儿 童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 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健康安全地生活 ,有责任感地生活,有创意地生活,并养成良好 的行为习惯,为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参与社 会生活打下基础。
案例:
•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 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 的意见与人交谈(语文标准) ;
• 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 副食本等,以及现在报刊上的各种广告资料,感受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史标准);
• 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解影响气候
级进入新课程体系。 4
浙江省基教课改“时间表”
2002年9月
国家级新课改实验区(3个):
杭州余杭区 2003年9月
宁波北仑区
金华义乌市
省级新课改实验区(48个):
杭州市8个: 上城区 下城区 西湖区
江干区 拱墅区 滨江区 富阳市 临安市
5
新课程通识培训内容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评价改革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与学校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 (规律 潜能 过程)
2、学生是独特的人 (完整 独特 差异)
24
“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 争章活动项目设立调查
25
“学生本意应当尊重” 26
27
全人发展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资本论》
“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反杜林论》
6
新课程 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汉语大词典》:理性概念 《汉语外来词词典》:指观念或理性的概念 《纲要》:指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
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7
新课程与发展的基本理念
一、全人发展的课程功能 二、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结构 三、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 四、创造取向的课程实施 五、多元指标的课程评价 六、民主管理的课程政策
8
参与式培训的小组分工
召集人—— 记录员—— 计时员—— 噪音控制员—— 汇报人——
9
“头脑风暴”的示意图
有哪些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做
10
“问题树”的画法
社区教育水平低下
入学率低
社区参与学校事务的 程度很低
父母无钱送子女上学
父母不愿送子女上学
收费太高
父母贫困
父母认为教 宗教影响 学校太远 育无用
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
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
气预报的习惯(地理标准);
22
交流之一:
教学大纲中的 教学目的(或要求):重在知识传授
省“义教”课改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感情
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三个领域、七个方面
666全人发展
23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同情 宽容
赞赏
31
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 学会生存 • 学会关心 • 学会尊重、理解与宽容 • 学会共同生活 • 学会创造
32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 1. 课程设置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分科与综合课程,供选择; 所有学段都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33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计划表
28
目标之二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 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 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 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29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课程观比较
30
教师的科学人文素养
·教师的文化底蕴
广博 整合
时代感悟
·教师的爱
15
目标之五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 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 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6
目标之六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 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 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 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7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 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3
目标之三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 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 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技能。
14
目标之四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 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 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8

转变课程的功能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知识与 技能
过程与 方法
19
标准与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20
案例:数学标准(1—9年级)
课 程 目 标
数 学 素 养
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21
新研制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 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全面体现课程功能;
政府投入太少
家庭现金收入差
就业机会太少
学校教育没有 实用价值
教育质量太差
受过训练的
学校设施差
教师少
11
学校危房多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 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 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 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 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2
目标之二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 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 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 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