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毛概社会实践活动总结1一、调查背景二、调查方法本次主要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
三、民间信仰概述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民间信仰指流行在中国一般民众尤其是农民中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信仰深深植根于乡村民众之中,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管社会环境如何变迁,外界压力有多大,农民始终没有放弃属于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祖先崇拜等精神追求。
民间信仰以其独特的“民间性”,伴随农民的一生。
中国民间信仰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民间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影响着社会中大多数民众的思维方式、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和政治行为,并与国家上层建筑和象征体系的构造形成微妙的冲突和互补关系。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作用。
因此,对于民间信仰、仪式和象征的研究,不仅可以提供一个考察中国社会——文化的基层的校对,而且对于理解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全貌有重要的意义。
四、项目实施方案本次调查报告,主要针对的是民间的宗教信仰状况,以及他们信教的原因、过程和信教对他们的改变,对他们的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项目一:1、选取商场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随机采样进行问卷调查。
2、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你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你信不信教,其中又以信什么教和信教的原因为重点。
3、时间初步定于201x年1月24-25日两天将60调查问卷发放出去并回收。
1月26日进行统计分析。
4、预期成果:将调查问卷进行综合统计,算出信教人员所占的比例和信奉各宗教的人数比例,成果将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项目二:1、在街头随机抽样进行单独采访。
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是否信教、信教的原因、过程、自己是怎样看待身边那些信教的亲戚朋友的,对一些宗教仪式活动的看法。
2、时间定在2月12至14日。
每天保证要采访到十个人,并进行详细记录。
3、预期成果:整理访谈材料,为最终报告结果提供素材。
项目三:具体到2月15日,对前面两个项目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整理好数据和问卷调查表。
将两份材料进行综合,最终得出此次调查的结果,并以报告形式呈现。
五、项目成果正文民间信仰是由传统沿袭下来的根植于民间“尊神崇圣”和“功施于民则礼之”的具有宗教色彩和特征的较低层次的信仰和崇拜,是长期以来社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情况下所产生的与当地民情、民俗相融合的历史文化现象。
祭拜偶像神明,在徐州地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是一种社会性的祭神仪式。
一般以自然村落为单位,有的还扩大到更大范围的区域。
在此次,特利用假期对我镇民间信仰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我镇民间信仰渊源长,种类多,分布广。
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我镇几乎每村都有公共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人数远远超过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教信众。
我镇民间信仰活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供奉“菩萨”。
乡村建有小庙,供奉土地、财神、送子娘娘等被老百姓通称为“菩萨”的神像。
道教最尊者是玉皇大帝,年初一信众自备香、纸钱、祭品表敬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等。
二是供奉地主爷、灶神。
灶神也称“司命神君”,传说他每年二十三日上天庭汇报主人家的善恶事,于是人们习惯在灶头立香炉,初一、十五上香叩拜,祈求灶神向上天多言好事。
三是自然物崇拜。
月神是自然崇拜的对象,最隆重的仪式是中秋,这天晚上人们会在庭院摆放供桌拜月娘。
另外如百年古树等,特别是一些生在村头的古树,人们对其敬若神明,隆重的在树下建庙宇,简单的用一块番薯作为香座便可。
四是崇拜伟人,祈求平安。
有的公共场所及工地时常插挂着伟人像,祈求避邪平安,出租车、私家车的驾驶室内也经常可见悬挂伟人画像,祈求保佑行车安全。
民间信仰与佛教、道教教义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信众崇拜的神灵多种多样,凡是被认为有神灵的事物,都会成为他们信仰的对象,大多不分佛道,更谈不上教别,当地民众只知道供的是“老爷”,见老爷就拜,在农村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和普遍的认可度。
民间信仰是繁衍于民众当中的非宗教信仰,它没有固定的信仰组织,只是在开展比较重大活动的时候,借助现有的家族组织或村镇组织,组成临时专班举行相关活动。
因此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民众比较盲从。
由于民间信仰没有教义、教规,与封建迷信相掺杂,信众只是盲从地参与,很容易上当受骗,存在着不稳定因素。
另外管理难度也大。
一些庙宇一般由老人看管,维护场所正常活动;还有部分场所无人管理,这种场所一般规模较小,如设在村头、路边的小土地庙等,大批信众大节日时燃放烟花爆竹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监管工作难度相当大。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传播封建迷信、社会陋习的消极的一面,也有排解群众心理压力,促进底层社会稳定的积极一面,加强民间信仰的引导和管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建议首先要积极引导,分清民间信仰与封建迷信的区别,例如加强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多倡导科学文化,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反对封建迷信。
另一点就是要规范管理,要加大对民间信仰场所责任人的教育力度,增强法制观念,确保其必须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要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保证祭拜活动安全有序,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毛概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署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学校组织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等课题。
我选择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xx市xx县的农村进行了调查。
通过为期10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本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从201x年1月24号到1月2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
从1月27日开始正式在xx县开展采走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2月5日。
从2月8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2月15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xx省xx市xx县。
本县拥有土地一百二十万九千八百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县城。
县中有人口45万人(2002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201x年,全县大约现生活人口为42万。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访问座谈等形式随即走访了全县中的25户人家,采访了35人。
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回收率100%。
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县中的实行情况,县中农村的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
由于交通、经费上的限制,此次只调查了本县的很少一部分村民,但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家乡的发展现状,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县农村的一些实质问题。
我从以下九个方面对本县的五个村庄做了调查:1、改革开放30年来,县中农村变化最大的表现。
2、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各农民家中变化最大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县农村发展的瓶颈。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政策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从本次实践地统计结果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我总结出我县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1、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
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
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2、交通出行条件不断改善。
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
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
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
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3、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
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
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农村人时髦、时尚化。
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
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
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
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5、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
现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电,很多农户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
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
6、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
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
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
最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
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
像一位村民因得脑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医疗费中,有2000多由农村医保负担,这种农村医保的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
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县农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
我们县座落在东北平原上,本县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县城。
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县城。
然而几十年来,本县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
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大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