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统计分析
所有权转
移为标准 对比:
o
外汇收支统计的记录时间应以 收支行为发生日期为标准
5-3-3国际收支统计记账货币
各种交易的价值用各种不同的
货币表示,需折算成单一的记 账货币,进行统一汇编。 采用交易期发生平均汇率。 我国的记账货币为美元
5-3-4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来源
银行申报。如欧洲 企业直接报告。如澳大利亚、
5-4-4借外债的成本
债务偿还: 放弃一定的购买力,偿债 高峰期 附带条件: 还本付息外的附加成本
5-4-4借外债的成本
外资供应的不确定性: 造成清偿困难 依赖性: 举旧债还新债,对国际金融市 场变化冲击的抵抗脆弱
5-4-5外债与国际收支平衡
债务周期的5个阶段: 1不成熟的债务人 贸易逆差,利息支付净流 出,净资本流入,债务上 升。
5-1-3 交易
交易指全部对外经济交易的 内容,既包括由外汇收支的 对外交易,也包括没有外汇 收支的对外交易。
5-2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统计的中心是国际 收支平衡 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目标是 保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并 略有顺差 但绝对的平衡是极少见的
5-2国际收支平衡
IMF提出判断国际收支平衡的4种标准
5-1-2 常住居民
常住居民包括该经济体的各 级政府及其代表机构,以及 在该经济体领土上存在或居 住一年(含一年)以上的个 人及各类企业和团体。
5-1-2 常住居民
中国居民是指:
在中国境内居留1年以上的
自然人;外国留学生、就医 人员、使馆工作人员及家属 除外。
5-1-2 常住居民
中国居民是指:
经常项目差额可由正常的资本
流量来弥补,而不是依靠过度 的贸易限制和对资本流入/出的 特殊刺激,或者是造成大规模 的事业。
5-2国际收支平衡
IMF提出判断国际收支平衡的4种标准
在考虑到暂时性因素、生产能
力未正常使用或失业、贸易条 件持久的外生变化、对贸易或 资本流动的过度限制或刺激等 影响之后,经常项目差额等于 正常的资本净流量。
5-4-6外债清偿
指标1:
负债率: 国内生产总值
《=20%
外债余额
5-4-6外债清偿
指标2: 外债饱和后外债余额增长速度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5-4-6外债清偿
指标3:
债务率:
外债余额 外汇总收入
100%
5-4-6外债清偿
指标4:
外汇收入增长速度
外债余额增长速度
5-4-6外债清偿
指标5:
新西兰
两种结合。如德国
5-3-4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来源
国际贸易统计
一国进出境全部商品情况
国际交易报告体系
每一笔国际收支现金交易和 非现金交易以及存量的情况
5-3-4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来源
企业调查
企业对其本身的国际收支 交易进行报告
其他数据源
5-3-5我国国际收支统计大事记
1980年恢复在IMF的合法席位,
5-4-2外债统计分类
特征: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 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 的重要形式。
5-4-2外债统计分类
国际金融租赁—— 承租人(租赁公司) 租出设备 以支付租金形式 偿还使用费 国外出租人 (租赁公司/企业)
5-4-2外债统计分类
国际金融租赁—— 特征:灵活、金额可大可小、期限 可长可短、租金可一次性或分期 偿还 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的结合。
短期融资:借款期限小于等于一年 普通中长期贷款: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上 买方信贷:进口方付订金,其余货款由 出口方银行向进口商或进口 方银行提供贷款 循环贷款:随时使用不超过最高限额
5-4-2外债统计分类
对外发行债券—— 一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
境外投资者 (银行/企业/个人) 以外国货币或境外货币面值发行的。
对有境外账户的单位的外汇收支统
计 证券投资统计
5-4外债统计
外债定义 外债统计分类 外债的经济收益 借外债的成本 外债与国际收支平衡 外债清偿
5-4-1外债定义
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 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 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 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 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 务。
资本转移的特征:
转移的是固定资产或债权人不
要求任何回报的债务减免; 是与固定资产获得和处理相关 的现金转移
5-3国际收支统计
计价 时间 记账货币 数据来源 我国历史沿革 我国现行申报体系
5-3-1国际收支统计计价
市场价格为依据
5-3-2国际收支统计时间
o 交易的记录时间应以
5-4-2外债统计分类
按优惠情况划分
软贷款 硬贷款
5-4-2外债统计分类
我国具体包括5种: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商业贷款 对外发行债券 国际金融租赁
5-4-2外债统计分类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 符合规定要求 的成员国 (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5-4-2外债统计分类
来源:成员国交纳的份额和 以金融机构名义的借款 特征:条件优惠、中长期贷 款为主、每笔贷款金额较 大、期限较长、利息较低
中国短期出国人员(在境外
居留时间不满1年)、在境 外的留学生、就医人员、中 国使馆工作人员及家属。
5-1-2 常住居民
中国居民是指:
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企业
事业法人及驻华机构(不含 国际组织和外国驻华使馆领 馆)
5-1-2 常住居民
中国居民是指:
中国国家机关(含驻外使馆
领馆)、团体、部队
5-4-5外债与国际收支平衡
债务周期的5个阶段:
5成熟的债权人 贸易逆差,利息支付净流入, 净资本流量减少,净外国资产 的头寸缓慢增长或稳定不变。
5-4-6外债清偿
衡量外债偿还能力的标准: 生产能力:拿出一部分国民收 入偿还外债本息后不影响国民 经济正常发展 资源转换能力:用于偿还外债 的那部分国民收入能否转换为 外汇
5-4-2外债统计分类
按期限划分
长期 短期
5-4-2外债统计分类
按形式划分
国际商业贷款 外币债券 国际金融租赁 贸易融资 政府和国际金融 组织贷款 对外私人贷款
5-4-2外债统计分类
按债务人划分
政府机构借款 金融机构借款 企业单位借款 其他机构
5-4-2外债统计分类
按债权人划分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 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贷款 外国企业/个人贷款
5-4-3外债的经济效益
投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 增加投资能力 技术和设备:引进技术设备,提 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劳动生 产率,丰富物质文化生活 就业:增加生产投入,开辟新行 业,提高就业率、劳动力素质
5-4-3外债的经济效益
贸易:促进生产结构和出口商品 结构变化,提高竞争力 银行/金融机构:改善信贷信誉标 准、开发国际资本市场、吸引 跨国公司投资、支持当地金融 机构开发
第10章 国际收支统计分析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统计
国际收支专题统计
5-1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个经济体的常 住居民与其他经济体在一 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对外 经济交易的综合记录
5-1-1 经济体
经济体是由在某一特定领土 有较密切关系的若干经济 实体组成。 一般指一个独立的国家或地 区。
5-4-2外债统计分类
国际商业贷款—— 外国金融机构 借款人 外国企业/商人
4-2外债统计分类
目的:满足建设项目或其他用途 资金的需要 特征:手续简便、资金使用的限 制条件少、借款成本高、风险 较大 借款人资信的好坏是决定国际商 业贷款筹资成本的关键
5-4-2外债统计分类
国际商业贷款种类——
5-4-5外债与国际收支平衡
债务周期的5个阶段:
2成熟的债务人 贸易逆差下降,债务按递减 速度上升。
5-4-5外债与国际收支平衡
债务周期的5个阶段:
3过渡人 债务减少,贸易顺差上升,利 息支付净流出减少,净资本流 出,净外债下降。
5-4-5外债与国际收支平衡
债务周期的5个阶段: 4不成熟的债权人 贸易顺差下降,利息支付净流 出转为流入,资本流出速度下 降,外国资产的净累积。
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筹资渠道
5-4-2外债统计分类
外国政府贷款—— 一国政府
(西方发达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
另一国政府
(第三世界经济落后/资金短缺国)
5-4-2外债统计分类
特征:金额大、利率低、期限长、 附加费用较少、附加条件较多 形式:混合贷款 即外国政府提供低息优惠贷款/ 赠款,与出口信贷相结合。
5-2国际收支平衡
IMF提出判断国际收支平衡的4种标准
可持续的国际收支,即可维持
的对外状况。 经常项目平衡的两个标准:可 持续性和适应性
5-2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国际收支统
计的重要工具 按IMF《国际收支手册》基本 原则制定 93年《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 做出调整
5-2国际收支平衡表
年偿还外债本息 偿债率: 年外汇总收入 20%
5-4-6外债清偿
指标6: 外债饱和后年偿还外债增长 速度
外汇收入增长速度
并开始试编国际收支平衡表; 1982年正式编制; 1984年补充修改,制定新的国际 收支统计制度; 1996年开始实行国际收支统计申 报制度
5-3-6我国现行申报体系
实行交易主体申报制 ——银行申报为主,单 位和个人直接申报为辅
5-3-6我国现行申报体系
内容包括:
金融机构逐笔申报 直接投资企业的直接申报统计 金融机构对外资产负债及损益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