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常规教研活动管理制度我校常规教研活动是指以学科组为主体开展的教研活动,即学科组每周的定期教研会议、集体备课、期中期末统考(高三模拟统考)分析、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撰写,教学计划的制定等内容。
因此学科组既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又是学校教学管理与教育科研中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和基地。
为加强学科组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研工作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一、教研纪律要求
常规教研开始时间为上午8:10—9:40,两个时间节点准时清查人数,清查结束当即在学校相关微信群公布参加教研人员名单,当场考核。
若迟到或早退,扣除当次量化考核的50%;若向组长请假未到,本次教研不计分。
二、教研主要内容
常规教研一般开展如下四项活动:集体备课、命题研究、听评课、专题教研(经验交流、疑难探究等)
三、常规教研总体思路
1、教研工作科学化
不好高骛远,既不夸大教研的作用,也不轻视教研的意义,遵循教育科研的规律性以及我们这类学校的学情和师情实际,科学开展教研活动,杜绝虚假繁荣。
2、教研资料规范化
制度化和规范化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开展工作,还是教师职称评定,都需要大量过程性材料,顾平时工作就应该按照规范标准做好,并严格要求。
在常规教研方面,教研室统一印制《中条中学教师个人教研工作手册》和《中条中学学科组教研活动记录》,各项常规教研工作汇总成册,统一标准,统一检查,统一管理,集中保存,其他教研活动资料也要统一收集,不能出现资料空白或缺失。
3、教研活动务实化
围绕教学活动搞教研,围绕教师业务成长搞活动,是基本要求,不过多纠缠于理论言谈和事务性活动,突出服务于教学的理念。
4、教研督导服务化
教研工作定位于服务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依据校情,发挥老教师的优势,依靠骨干教师力量,培养带动青年教师,团结大家共同进步。
四、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一)教研组长工作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室工作计划,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并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
(教研活动要凸现集体备课活动)
2、每周进行一次集体教研活动。
确定活动主题和中心发言人。
3、围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确立教研主题,组织好专题教研活动。
4、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
5、掌握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和辅导以及教学成绩情况,评价本组教师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
6、负责组织平常和考前的练习、资料的筛选精选工作,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试。
7、负责组织月考考试、每周抽考的命题、集体评卷、成绩统计上报。
8、负责填写《中条中学学科组教研活动手册》(见附件一),同时指导本组教师填写《教师个人教研工作手册》(见附件二)。
五、教研活动、备课活动常规
(一)教研活动常规
1、保证教研时间和人数,若不能按时教研应向教研室请假说明情况并依据制度考核;
2、教研活动要求围绕教学工作开展,每周常规教研要求各组长先就本周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组内统一研究,协调好教学进度,配合好抽考活动。
对教学疑难问题,可由组长确定主题进行全组研讨并记录。
3、要求每个教研组每月进行至少一次教学常规教研,一次选题组卷教研。
全组共同努力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训练题,并把此份试题以及每月的月考、期中、期末统考试题交给教研室一份备案(附答案)。
4、对上级布置的工作和活动,依据教研计划另行布置,并纳入考核范围。
5、各学科组要主动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积极申报课题项目,并加以落实。
6、文化课教师每学期至少应完成四篇教学反思和一篇教学案例,鼓励教师发表教学专业论文,并在教研室登记备案。
(二)备课活动常规
1、科任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课程标准、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学设计,认真写好教案或学案。
2、每月结合集体教研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定内容。
备课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教材、分析重点和难点、研究教法学法;研究例题、习题的精选;研究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3、学科组备课力争做到三统一: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作业练习(仅指同层次班级,跨层次班级可有所区别)。
4、定期开展备课组内互相听课评课活动。
四、学科组工作考核评先与奖励
1、学科组工作评价与奖励,每学年进行一次。
2、评选结果经学校批准后,奖励学科组长和优秀学科组教师,并体现在绩效工资和职称评聘工作中。
3、其他事项,依据学校规定执行;未尽事宜,由教研室及学科组长会议集体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