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原理课后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课后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1、什么是经济学? 如何理解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答:(1)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2)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表现在: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

统一性表现在: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同时存在,要求人们在有限的资源的多种用途中进行权衡比较,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欲望。

2、试举例说明学习经济学和现实生活的意义。

答:(1)学习经济学能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今年的苹果、香蕉等外来水果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并且持续到现在。

水果价格上涨是什么因素引起的?它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学习了经济学就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由于西南地区出现严重干旱,导致外来水果供应量骤减,使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理解和评价政府的经济政策。

例如,2008年底国家决定投资4万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2009年号召全国搞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将如何展开?(3)指导企业经济决策。

例如,企业在不同时期会面临不同决定。

当市场不景气,企业遭受亏损,是停止生产还是继续生产?是否要做广告?做什么样的广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现代管理决策工具,而经济学是现代决策工具的理论基础。

(4)能避免运用经济理论是常见的错误倾向。

例如,合成谬误的例子,只有一个家庭购买轿车会大大方便出行,而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之后,道路、停车场可能车满为患,反而不如大家都乘坐公交方便。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表现在:(1)从研究对象上看,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元,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2)从解决问题上看,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3)从中心理论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从研究方法上看,微观经济学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是总量分析。

联系表现在:(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理性人假定就是主自私自利。

”和“理性人既然是一个假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这两个命题对不对,为什么?答:(1)“理性人假定就是主自私自利”这一命题是不对的。

理性人假定是指人不仅有自己的目标,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正确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自私自立的体现。

(2)“理性人既然是一个假定,也就没有什么意义”这一命题是不对的。

假设虽然未必总是正确,但很实用。

再假设下发展出来的经济学,不仅有实用价值,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这样的学问本身也由于充满了理性而足以娱人心智,令人乐而忘返。

所以理性人虽是一个假定,但有意义。

5、请分别列出两个实证性命题和规性命题。

答:实证性命题:(1)消费者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

(2)生产者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规性命题:(1)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价值规律是最好的市场调节器。

(2)只存在计划经济的市场不是好的市场。

6、经济学家为何经常存在意见分歧?答:在实质上,经济学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

在一个部分中,当社会的经济资源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时,宏观理论便能适用;在另一个部分,当社会的资源达到充分就业时,微观理论就发挥作用。

这种理论相互独立而很少关联,经济学被强行的划分为两个,即宏观和微观。

7、请评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经济学意义。

答:(1)从经济学上看,经济学上假设人是理性的,每个人从事的经济活动都是利己的,人们最求利润最大化,如午餐免费,那么就会亏本,这就不符合这一假设。

(2)午餐是有价值的,具有稀缺性的,不付出代价就想获得是不可能的。

(3)投入与产出不一定成正比,但没有投入绝对没有产出。

(4)所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8、结合下面的例子,谈谈你对合成谬误的理解:(1)对个人来说是有利的经济行为对整个国家来说不一定是有利的。

(2)即使所有国家不拒绝降低关税,而美国减少进口货物的关税也可以使其从中得益。

(3)个人在经济萧条时期多储蓄一些,而整个社会的储蓄额未必增加。

(4)即使所有的农民均能努力劳作,而气候又非常好,以至于农民都获得了一个好收成,但是农业总收入也很可能下降。

(5)看台上每个人都站起来观看比赛,则并不能使所有人都看得更清楚。

(6)提高税率可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也可能使财政收入和国民收入减少。

答:合成谬误是指对局部来说是好的东西对总体而言也必然是对的。

这种观点明显不符合实际。

在经济学领域十分肯定的是:在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在宏观上是对的东西在微观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

第二章1、需求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答:需求的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引起的,价格不会发生变化,而需求量的变化仅仅只由价格因素引起的。

2、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的关系。

答:需求价格点弹性与需求曲线在该点斜率数值相同。

3、在一个横轴代表数量、纵轴代表价格的坐标图上,有两条分别具有不同斜率的线性需求曲线,这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的弹性是否相等?解:不相等 (作图如下)图中有两条线性需求曲线,其斜率分别为a,b。

两曲线交与H点。

由需求价格点弹性公式ed=-(dQ/dP)*(P/Q)得ed1上H点的点弹性:ed1=-a*PH/QHed2上H点的点弹性:ed2=-b*PH/QH因为a≠b,所以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点的点弹性不相等。

4、用需求供给模型分析“最低工资标准”对就业的影响。

答:(1)在人才市场人力资本也是一种可买卖的商品,工资价格也就相当于”价格”,这就形成了人才市场。

(2)由微观经济学理论可知,供给与价格成反比例关系,需求与价格成正比例关系。

(3)当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时,社会就业岗位一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刚性的,人才的价格缺少弹性。

(4)在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人力资源十分饱和的情况下,岗位竞争激烈,岗位提供着会尽力压低职工工资,人才的实际价值被严重低估,这样将严重打击应聘者的积极性,使他们放弃更高级的技术知识,从整体上降低了人才市场上人力资源质量,严重影响人才市场健康发展。

(5)设最低工资给人力资源价值一个合理下限,水涨船高,各个级别的人力资源价格也上调,给了人力资源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激发了应聘者学习更高级技术知识的积极性,推动了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人才市场健康发展。

(6)设最低工资,也提高了居民整体的购买力,提高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拉动了需,推动了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促进就业,因此形成了良性发展。

5、某一时期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令Q d = Q s即50-5P=-10+5PP=6P=6时,Q d=Qs=20即均衡价格为6,均衡数量为206、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否会发生移动?如果是,如何移动?并说明原因( 1 )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市场上销售的苹果农药含量过高。

( 2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 3 )市场上梨和香蕉的价格下跌了。

( 4 )种植苹果的工人工资提高了。

答:(1)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因为苹果含农药这一信息会降低人们对苹果的购买欲望,导致对苹果的需求减少,曲线左移。

(2)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消费者的收入增加,说明其购买能力增强,故对苹果的需求会增加。

(3)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苹果与梨,香蕉互为替代商品,苹果和梨的价格下跌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会增加对梨和香蕉的购买而降低对苹果的购买,故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降低,曲线左移。

(4)短期,工人工资提高了,导致成本提高,苹果的价格随之上涨,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降低,曲线左移。

长期,工人工资上涨,导致种苹果的工人越来越多,苹果的供给量增大,导致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量增加,曲线右移,最终达到均衡状态。

7、下表是需求函数Qd=500-100P 在某一围的需求表:(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答:(1)需求函数Qe=500-100P,价格在2元和4元之间。

涨价时e d≈-(100-300)/(4-2) * 2/300≈0.67,降价时e d≈-(300-100)/(2-4) * 4/100=4根据中点公式,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为e=-(100-300)/(4-2)*(2+4)/(100+300)=1.5(2)由需求函数Q e=500-100P可得e=-(-100)*P/Q=100P/Q当P=2时 e d=100*2/300≈0.67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约为0.67第三章案例分析一:从春晚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答:举例如下:在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给他带来的效用是很大。

以后,随着这个人所持的包子数量的不断增加的连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没个包子给他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确实递减的。

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包子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却为零。

如果她还继续吃包子,就会感到不适,这意味者包子的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值,总效用开始下降。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启示是什么?答:对生产者:要不断创新,追求产品的多样化,调整产品结构。

对消费者:适度消费,过度消费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春晚:应该实现节目多样化。

总的来说,熟练的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市场上不断获取主动的重要因素。

案例分析二:消费者剩余的故事1、什么叫消费者剩余?答: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2、为什么卖者与买者总是争相要对方先出价?答:消费者在购买某种商品时,买者与卖者谁先出价就可能会失去控制消费剩余的主动权的机会。

在消费者不知具体的市场情况下,若卖方先出价,买者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压价,得到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若买方先出价,卖方可在此基础上提价,那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更少。

思考题1、如何理解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关系?答:总效用是指从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全部满足或效用,边际效用指多消费一单位的商品而得到的新增加的效用。

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总效用等于各单位的边际效用的总和。

当边际效用大于零时,总效用是逐渐递增的;当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是逐渐递减的;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

2、钻石对人的用途很有限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很便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