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目的?你的假设是?怎样预期?
方法步骤: 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 ① 两组培养皿中,标号1,2(分组、标号) 。 2组置于黑暗环境中, ② 将1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 。
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 适宜且相同。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状况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 ② ③
3、科学性原则: 4、平行重复原则:同一探究因子多次重 复数据取多组,取平均值。? 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三、实验设计的类型 1、验证性实验
实验结果是肯定的、唯一的
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 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2、探究性实验:
先作出假设
实验组=对照组
一般有三种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
。 。 。
方法步骤: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 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标号 1,2(分组、标号) ②将1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2组置 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 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 相同。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发状况 (处理、观察、记录、处理数据)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如果有光1组萌发,无光2组也萌发(或答发芽 率差异不显著),则该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 影响。 ②如果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 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则光是该种植 物的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如果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 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则光抑制该种 植物种子的萌发。
遵循哪些原则?
四、实验设计步骤
1、分组编号:1、2、3…
2、设置对照
3、变量控制: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4、定时观察,用适当仪器正确测量、称 重、计数,并记录 5、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得出 实验结论。
设计表格、做折线图、曲线图、 柱形图、数学化简等
注:如果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 述, 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 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 “适量的”、“一定量的”等
例3、创新:P156页 例4、(1)下图是一定的CO2浓度, 某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叶受光强度 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的吸收量 表示)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①曲线B所表示的是 植物
③条件对照:给对象施加某种实验处理,但这 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 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如动物 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 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 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条件对照组) 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 ④相互对照:不另设对照组,几个实验组相 互对照。如植物向光性的发现实验。温度对 酶活性的影响.
因变量:因(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变 量。 无关变量(控制变量):实验过程可能还会存在 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可 变因素为无关变量。
①空白对照: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 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甲试管 加入梨组织样液,乙试管不做任何处理,其 进行沸水浴,比较变化。乙试管即为空白对 照 ②自身对照: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 不另设对照组。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 验,观察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其实 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 对象为实验组。
实验组<对照组 每一种可能的实验结果,都对应得出一个结论。 结论一般和实验目的(即题设)对应。
表达形式为: 如果┄┄┄,则┄┄┄。 符合事实:假设成立; 不符合事实:假设不成立
例题1、:例题1:设计实验,探究生长素对植 物扦插生根的影响。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探究生长素对植物扦插生根的影响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具 有两重性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表示正常洋葱表皮细胞
表示明显发生质壁分离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对照组: 试管1 实验组: 试管2;试管3和4 自变量: 温度;催化剂的种类 无关变量:H2O2的浓度与剂量、催化剂的浓度与剂量等 因变量: 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
2、单一变量原则:自变量 其它变量为控制变量
专题复习
实验设计
一、实验设计方案的程序 1、明确实验题目、 2、分析实验原理:完成实验的依据 3、选择实验材料用具 4、设计实验步骤、 5、预测实验结果、 6、观察收集实验数据、 7、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二、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1、对照原则
对照组:一般来说,是指保持原有状态(未做处 理)或已知影响因素所造成结果的一组实验。 实验组:人为改变条件(人为特别处理)或未知 实验结果的一组实验。 自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要研究的知道它的 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 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为探究光的有无对该 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 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 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 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04年北京31 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
1000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 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 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 10m处。 实验对照:生长于 m处的野菊。 生长于海拔500、1000 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 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收获并测量移栽到10m处的野菊的株高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 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 与原来生活在10m处的野菊株高无差异 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 与原来生活在海拔500m1000m处的野菊株高无差 果是:移栽至10m处野菊株高 。 异 比生活在海拔500m1000m的野菊矮, 而比生活在海拔10m的野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