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2岁,公司职员,主因“发作性头痛5个月”于2005年7月8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
现病史:患者于5个月前(2005年2月下旬)出差回北京下飞机后突发枕部闷痛,无恶心、呕吐,四肢活动良好,约20分钟后自行缓解。
数天后(2月末)一个下午患者与人交谈时突发头晕,无视物旋转,持续约2小时,非喷射性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呕吐后入睡,醒后头晕消失。
此后间断发作类似头痛头晕症状,但未诊治。
从3月10日开始头痛频繁,每天均有发作,到外院查头颅CT(-),颈椎X线示颈椎退行性变,应用尼莫地平治疗3~4天无效而停药。
3月17日到外院就诊查TCD正常,未用药物治疗。
3月25~27日连续3天全头胀痛,3月28日到外院给予针剂、拔火罐、刮痧等治疗,当时疼痛缓解。
6小时后复发,不能入睡。
3月29日中午11点突发头痛头晕、随之神志不清、四肢抽搐,呕吐咖啡色液体,无二便障碍,持续10分钟缓解,遂住外院治疗,当时查体血压120/80mmHg,神清语利,瞳孔不等大(左6mm,右5mm),光反应迟钝,双眼底火焰状出血,双侧Rossolimo(+),余(-)。
考虑高颅压,给予甘露醇静点,头痛无明显缓解。
因患者和家属拒绝腰穿,按炎症加用抗生素治疗,但因药物过敏而停用。
病情逐渐加重又出现了多次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药物降颅压治疗效果不佳,于6月3日由神外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脑室压大于400mmH2O,无色透明,引流3天头痛症状有所缓解,但是拔出引流管后头痛反复,遂行脑室腹腔引流术,头痛减轻,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入我院时患者轻微头痛,时有头晕,颈部疼痛累及肩部,伴恶心、呕吐、食欲差、小便费力,大便尚可。
发病前无发热、腹泻等感染症状。
无肢体麻木无力。
既往史:15个月前左右眼先后出现胀痛及复视,于外院手术矫正后恢复正常,但2周后又出现复视至今。
3年前患肾结石,经超声碎石治疗后治愈。
入院检查:T36.9℃、P80次/分、R16次/分、BP140/90mmHg。
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脊柱轻度压痛及叩击痛。
神清,消瘦体型,言语流利,计算力、理解力基本正常,查体合作。
颈抵抗(+),下颏距前胸3指,克氏征(+)。
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6mm,右侧4mm,对光反射消失,双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左眼底多处出血改变。
眼位不在同一水平,分离性眼位,双眼外展、内收均不到边。
角膜反射灵敏。
双侧面纹对称,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存在。
耸肩有力。
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偏低,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深浅感觉正常。
左手轮替动作差,指鼻动作稍欠佳,跟膝胫试验稳准,闭目难立征睁闭眼均不稳。
辅助检查:(外院及本院)血常规:WBC11.2G/L、NE81.1%、RBC4.63T/L、HB146g/L、PLT358G/L。
血生化:ALT61IU/L、GGT69IU/L、CPK18IU/L、TG272mg/dl、TCH227mg/dl、LDL140mg/dl、K3.4mmol/L、Na150mmol/L.免疫五项、抗体3项、乙肝6项阴性。
肿瘤全项:CA125 92.3IU/ml (0.001-35 IU/ml),余阴性。
脑电图(2005-4-6):可见阵发性中至高幅尖波、慢波,疑似可见少量尖慢波,右额中央颞部变化显著。
中度异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2005-4-6):右侧Ⅰ、Ⅱ、Ⅲ波分化不清;左侧Ⅲ波分化不清,Ⅰ分化欠佳。
体感诱发电位(2005-4-6):正常。
胸部CT(2005-4-6):未见异常。
腹部B超(2005-5-20):慢性胆囊炎,胆囊内壁多发偏高回声占位,考虑息肉样改变;双肾多发结石。
肝胆B超(2005-7-18):肝回声粗,餐后胆囊,胆囊息肉?脑电图(2005-7-19):轻度异常。
头颅CT(2005-3-29):未见明确病变。
头颅CT (2005-7-13):脑积水引流术后病变。
头颅SPECT (2005-4-15):未见异常。
头颅MRI+增强(2005-4-6):左侧小脑幕下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边界模糊。
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可疑脑梗死。
头颅MRI+增强(2005-4-26):左侧小脑实质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幕上脑室轻度扩张。
FLAIR小脑病灶仍为稍高信号,无强化,软脑膜可见强化。
考虑脑炎并脑膜炎可能性大。
副鼻窦炎。
头颅MRI平扫(2005-8-2):两侧大脑半球部分脑回增宽,信号异常,以两侧外侧裂区为著。
中线结构居中,延髓增粗,其前侧可见团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界清;小脑半球增大,其中可见片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FLAIR为高信号。
双侧视神经明显增粗。
颈椎MRI(2005-4-4):C3-4椎间盘膨出;颈髓T2WI多发片状高信号病灶。
颈椎MRI+增强(2005-4-8):C3-4椎间盘膨出;C2-3、C4-5水平见片状、条状长T2信号,增强后沿硬膜下可见两处结节样强化,约 3.0mm大小,考虑炎症,肿瘤不除外。
颈椎MRI平扫(2005-8-2):颈1-胸3脊髓明显增粗,髓内异常信号。
胸椎MRI平扫(2005-8-2):全段胸髓明显增粗,髓内异常信号。
腰椎MRI平扫(2005-8-2):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增粗,异常信号。
脑脊液化验检查2005-6-3脑室液2005-6-6脑室液2005-7-1脑室液2005-7-12 压力mmH20 大于400 增高增高 330 外观无色透明淡黄色、微混黄色、透明黄色、透明白细胞数(×106/L)0 20(多核12、单核8)20(多核10、单核10)48(多核2、单核46)糖(mg/dl) 63 95 55 氯化物(mmol/L) 117 113 100 蛋白(mg/dl)207.9 450.0 163 革兰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阴性阴性阴性阴性MBP(nmol/L)1.92 病理未见肿瘤细胞未见肿瘤细胞未见肿瘤细胞OB 阴性24小时IgG合成率(mg/24h)-3.785 病毒抗体阴性阴性免疫球蛋白(mg/dl) IgG (0-6.1) 9.26 330 634 IgA (0-1.11) 1.98 74.2 127 IgM (0-0.69) <0.69 15.7 53.6 患者入院后仍有发作性头痛头晕以及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发作,应用甘露醇等脱水降颅压、抗癫痫药物治疗。
7月20日查体发现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双眼下视时有眼震,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腱反射活跃,右侧巴氏征(+)。
7月21日记忆力障碍进行性加重,语言虚构,精神恍惚。
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复查影像学检查。
患者逐渐出现意识障碍,于8月2日复查影像见上。
8月3日上午查体患者回答不切题,下午压眶反射消失,T38.8℃。
5PM患者呼吸急促,HR150次/分、BP180/120mmHg,中度昏迷,5:50PM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到,心率0次/分,临床死亡。
宣武医院—病例1.doc (208.0k) 脊髓MRI 宣武医院—病例1.doc (203.0k) 受原图所限,仅能此大小及分辨率(缩略图,点击图片链接看原图)一般这种cpc大家都不愿意发言。
原因我想大家都差不多。
帖图时本想说几句,后走开。
向郑版学习,希望畅所欲言。
超难的病例事先能“猜”对者往往比例很小。
但不能作为阻碍我们锻烧临床思维能力的障碍。
自己首先想的是,先按上一个帽子:脑脊髓炎or病(亚急性or慢性进展性)炎第一个想到的是结核。
细胞数、蛋白太少了不支持其次是癌性脑膜病。
脊髓受累太重第三个想到的是HI。
病还在思考中免疫性似乎没理由患者有头痛,颈抵抗(+),下颏距前胸3指,克氏征(+).脑脊液有白细胞.无发热,病程长,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可能性大.病原体可以是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毛霉菌等.宿主可能有免疫功能低下(HI感染?).所以不发热. 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可引起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也可引起弥漫性肉牙肿病. 定位:脑膜、脊膜、脑和脊髓受累定性:炎症性病变可能1、真菌?2、螺旋体?3、原发性或继发性血管炎?4、HI?5、至于脑膜癌病本人认为不大可能,因为本病头痛剧烈,常有其他部位肿瘤,且患者生存期很少超过1年,故不支持本病。
会不会是一个原发的脑膜癌病,比如原发黑色素瘤,本人曾见过一个患者以颅高压表现,脑膜强化明显,也行-P术,于发病后第10个月外院行脑活检示原发中枢黑色素瘤。
瞎猜附一ANJR上的一例原发中枢黑色素瘤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width=640 height=419 title="Click to iew full 调整大小图片1.jpg (640 X 419)" border=0 align=absmiddle> 考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理由是:1.头晕头痛,多次癫痫发作,脑电图尖波。
2.双肾多发结石。
32岁即颈椎退行性变。
胆囊病变。
3.眼底出血,其中曾发现一次眼底火焰状出血。
4.有消化道症状。
5.颅内压升高,但脑脊液数次病理未见肿瘤细胞。
多次脑脊液检查亦未见明确的颅内感染证据。
比较怪的是头颅CT未见基底节钙化,也许是不典型?还有,为何病例资料中未见血钙血磷和尿钙尿磷的结果?虽然已经有影像学支持。
小生还是按部就班地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进行一下定位。
1 病早期:眼底出血,发作性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表现,是已经有颅高压的基础上某些因素诱发颅内压力波动。
比如,漂浮在脑室内的囊虫包囊可能在脑室内移动,产生球状活瓣作用,导致发作性颅内压增高而产生意识障碍(Brun征)。
定位于脑脊液循环通路。
第346对颅神经受累,以及小脑功能障碍,BAEP分化欠清的表现,定位于幕下,第四脑室周围。
2 病后期,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恍惚,定位高级皮层也可以是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受累。
双眼垂直眼震,定位于脑干前庭核右侧肢体腱反射活跃,右侧巴氏征(+),定位于椎体束。
3 像学检查也提示早期小脑病变和脑脊液循环障碍为主,脑膜和颈髓受累可见,但小脑病灶由无强化到强化。
后期脊髓各节段,小脑,脑膜均累及,幕下结构受累为主,成膨胀性表现。
定性诊断中年男性,急性起病,慢性病程,进行性加重。
症状体征的演变支持病灶是刺激性首先考虑脑膜炎脑炎CSF细胞数不太高,蛋白增高,IG增高,疾病到高峰时,CSF中细胞以淋巴为主支持病毒性,影像学的膨胀性改变,提示慢性炎症肉芽肿可能。
候选的病毒可能是HI 鉴别脑瘤。
另外软脑膜强化和膨胀性发展似乎可以作为切入点。
lyh20021971战友曾总结引起脑膜强化的病因分为3种: (1)肿瘤性,如脑膜癌病; (2)炎症性,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3)反应性,如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及脑梗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