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

第一课
相互帮助友谊多
一、教学目标
在互助中感受友谊的快乐
教学重点
从帮助别人中去获取友谊。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一个瞎子和一瘸子在过马路时遇到的故事。

瞎子说:我看不见路,你不能走,我们怎么一起走呢?瘸子说:你有力气,你能背着我,你的腿就是我的腿,我的眼睛就是你的眼睛,这样就可以了。

这样他们就通过了马路。

想一想:你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观点意识
当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什么?你在生活中有过吗?你帮助过有困难的人吗?在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你的感受什么?
三、操作训练
(一)相互合作,莫怕吃亏。

1、小明和他的同桌原本是两个成绩十分不理想的同学,他们一个语文没学好,一个数学成绩总赶不上去,最近,同学发现他们同时进步了。

你能才出他们进步的原因吗?
2、回想一下,在哪些同学的帮助下,你获得过哪些帮助?
(二)有困难就要主动上
假如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应该怎么办呢?在自己作出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建议你要及时地向同学、老师或他人请求帮助。

二、反思内化
当别人或自己有困难的时候,该怎么做?
第二课
学习有苦也有乐
教学目标
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学会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负担,而成为一种享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议一议
(1)学习有痛苦
上学要早起,上课要认真听,回家要写作业,没时间玩了。

(2)学习有快乐
认识了许多,学会了计算,懂得许多道理,解决问题很快乐。

(3)学习外在的苦
学习遇到困难,成绩上不去,受到批评,没有奖励。

(4)学习获得快乐
克服学习困难,成绩好,得到表扬,获得奖励。

你遇到过上面的描述的情况吗?
结合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想一想,对于你来说,学习到底是件痛苦的事还是快乐的事情呢?并说明理由
三、观点意识
(1)学习的苦与乐
其实苦和乐是学习的两个方面,学习既有乐有苦,苦中有乐,乐中也有苦。

(2)学习的乐趣
真正的学习是愉快的,当快乐的心情不存在时,学习的动机水平和学习效果就会打折扣。

我们要善于感受和发现学习中的乐趣,那是收获的乐趣,是精神上的丰富,是无穷尽的。

(3)学习也有苦
有时候,学习确实是一件苦差事。

俗话说:热桌子,冷板凳,学习的确不容易。

但与学习的收获和乐趣相比,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只要积极地认识和对待学习,再大再多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三、反思内化
请你回想一次最令你痛苦的学习事件,你是如何克服其中的困难和痛苦的?现在回想起来,有何感受?
第三课
遇事多思寻帮助
教学目标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在必要时主动寻求外界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天,数学课下课后,李健和于康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李健在做习题,卷中一道应用题难住了李健,李健不知怎么办。

“对了,抄于康的!”“你得动脑筋想一想。

”“抄你的怎么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说说李健同学的做法对吗?
集体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针对于李健同学的不以为然的样子,于康同学是这样回答的:
王力伟同学做练习时,遇到不会做的习题,抄同学的答案,然而,考试时,遇到同类的试题还是不会做。

刘东同学做练习时,同样遇到不会做的习题,向老师、同学请教解法,考试顺利答完试题。

讲完后,于康对李健说:“王力伟为什么考试遇到同样的试题不会做,而刘东却顺利地答完了试题呢?”李健不做声了。

请你们帮李健找出其中的原因好吗?
王力伟不会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刘东会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三、反思交流
于康和李健觉得老师的话非常有道理,联想到自己以前的表现……
于康:努力思考,还是想不明白。

→寻求帮助。

→考试中,于康顺利地答完试卷。

李健:遇到难题,不愿思考。

→马上寻求帮助。

→考试中,李健想:“这道题怎么做呢?”
遇到不会的问题应该这么办。

问问自己:“我做到了吗?”
(1)自己主动看教材复习。

(2)查阅工具书解决问题。

(3)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课堂总结
遇到不会的问题,不能抄别人的,应该先思考一下,实在不会,再求助老师和同学。

五、名人名言
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困的原因。

这种贫困通常用一个词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苏联作家高尔基
第四课
友善待人不可少
教学目标:
1、学会友善,真诚待人,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方法。

2、能区别哪些行为和做法是有益于朋友之间的友谊的,哪些行为和做法会损害朋友之间的友谊,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健康的友谊。

3、懂得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真诚、关爱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如实回答下面问题,在符合你情况的()内画0
1、在路上遇到同学,你会主动打招呼吗?( )
2、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或冲突后,你会主动说:对不起或请原谅吗?( )
3、当同学误解了你,你会与他大吵大闹了吗?( )
4、当同学遇到困难,你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吗?( )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我和朋友的故事
1、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好朋友向大家作个介绍,使大家更好地了解你们之间的浓厚友谊。

2、学生自主交流介绍。

3、引导讨论: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么?
(投影出示)有人说,朋友是我们疲惫时依靠的一棵大树;朋友是我们搏击海浪时的一叶扁舟;朋友是我们登高远眺时的一架云梯;朋友是我们卧病在床时的一声问候……我认为朋友就像,(
)(学生围绕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朋友之间如何相处
1、过渡:朋友之间相处融洽,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

可是有些不好的做法和行为,不仅会给朋友带来烦恼,还会伤害朋友之间的友谊。

在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呢?(学生自主交流)
2、出示友谊树:朋友之间的友谊如同一棵友谊树。

有些行为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友谊之树茁壮成长,使它枝繁叶茂,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有些行为则像毛毛虫一样,侵蚀
着我们的友谊树。

你认为这些行为分别有哪些?请把它们填写在树上的相应位置。

3、富兰克林曾说过这样的话:“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谈话,同情的流露,纯真的赞美。

”请结合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实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结合实例来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4、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达40年的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能结合《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来谈谈他们的友谊之树为什么常青常绿吗?(学生读《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
5、教师小结:“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交,重在诚信,贵在理解,胸怀坦荡,志同道合。

这样友谊之树才能茁壮成长。

活动三:读故事,明道理
1、除了上面这些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朋友情深的故事?能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吗?
教师提示: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去理解,可以从自己看到的课外读物中去感受,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提炼。

(小组交流。

可以谈李白和汪伦的友谊、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等)
2、到底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真正的朋友呢?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些什么?(学生交流)
四、作业设计
1、在你的眼中,朋友像什么?
2、用你学到的知识善待朋友,和朋友真诚相处,让友谊之花长开不败。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懂得了朋友的意义,正确区别有益的及损害朋友之间友谊的事件,懂得朋友之间要建立的友谊。

首先我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学生的角度,本着理解和关心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探讨问题,以寻求正确的交友方法。

接着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考虑到学生对朋友已有了自己较为深刻地理解和感受,在教学中注重借助学生已有的体验,帮助学生一步步提升对朋友的理解。

紧接着我设计了召开(活动一)“我和朋友的故事”,(活动二)“朋友之间如何相处”,(活动三)“读故事,明道理”为主线,以活动、拓展故事、谈感受为主要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并潜移默化地指导他们的交友行为,以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列举有利于增进友谊和侵蚀友谊的不同行为,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