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的影响和建议
由于公众、法规以及环境标准的压力,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环境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绿色采购、企业内部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
当前,国外学者对环境管理的研究,已经由对企业内部的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转变到企业的源头——绿色采购,在国内,绿色采购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将会备受关注。
企业绿色采购的内涵
企业绿色采购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协调决策,在采购行为中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通过减少材料使用成本、末端处理成本,保护资源,从而提高企业声誉,并最终提高企业绩效(同时包括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
具体来讲就是,企业通过加大采购部门与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和营销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决定采用何种原材料和零部件,同时包括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通过减少采购难以处理或对生态系统有害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再循环和再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更多使用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包装等措施,控制材料和零部件的购买成本,降低末端环境治理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企业绿色采购的影响
企业绿色采购的影响主要是指与供应商的紧密关系带来的影响和企业相应的内部管理带来的影响。
通过供应商的选择和企业内部的合作,可以减少使用原材料,尤其是减少使用有毒和有害的原材料。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成本,而且可以避免触犯现有及潜在的法律。
同时,由于在源头控制了污染,企业可以减少污染治理费用。
环保状况的改善可以提高企业声誉,从而有助于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企业也可能得到政府的支持。
与供应商的紧密关系带来的影响
建立与供应商的紧密关系,首先必须选择供应商。
供应商的选择主要是指供应商数量和结构的选择。
减少供应商数量,并使供应商逐渐发展成为多层分级的结构,上一级对下一级实行监管,下一级对上一级全面负责。
在此基础上,采购
企业才能更深入地了解直接的、数目不多的供应商,从而全面地降低企业成本。
减少管理费用对供应商的寻找与选择的过程,包括对供应商的信息收集、筛选、评估与考核工作,要耗费企业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个阶段可能会增加企业管理费用的支出。
但当建立了稳定的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后,就会节约大量的管理费用。
包括:节约了由于对供应商不信任而产生的监督成本;降低了采购企业与供应企业的信息沟通成本;减少了订单成本(由于集中填写订单取代了零散填写定单)和不断选择供应商的招投标费用。
此外,实施绿色采购,减少使用有毒和有害的原材料,实现污染物的源头控制可以减少大笔的排污治理费用。
从长远来看,管理费用大大降低了。
降低生产成本其一是把企业的生产容量和生产能力与相应的供应商结合,把部分生产行为从采购企业转移到供应企业从而提高效率。
当然,只有在建立了与供应商更密切的联系后,这种随之带来的诸如劳动力分配等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其二是促进供应企业之间的联合,采购企业直接面对组合后的供应商而非零部件商,有助于供应企业和采购企业之间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减少材料的浪费,从而提高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削减材料流通成本材料流通成本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减少这方面的成本可能是建立与供应商关系最明显的优点。
首先,由于与供应商的密切联系,企业可以避免采购有毒、有害及劣质的原材料,降低由于材料不合格而需重新采购的成本;其次,采购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与选择,形成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实现采购过程绿色化,在满足运输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可循环的包装并减轻包装的重量,降低了包装和运输的成本;最后,建立了与供应商的联系,实现准时供货方针,为企业节约了原材料库存成本。
企业内部管理带来的影响
在实施绿色采购的企业中,各部门的有效管理和密切合作,将有利于保护资源和消除废物。
采购部门采购可再循环、再利用的原材料和包装物,积极寻求对环境有害材料的替代物,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从源头控制污染。
福特汽车公司非常重视采购可回收的废料作为其原材料,其汽车的外壳和其他很多部分都是用回收的易拉罐和塑料瓶等材料做的;采购部门与设计部门互相沟通和交流信息,就可以在设计时对材料进行生命周期分析,减少废物数量,同时也能够降低材料的购买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废物处理部门对于已产生的固体废物,采用生物降解、无毒焚烧或垃圾化的处理方法,保护环境。
我国企业实施绿色采购的建议
当前,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不断增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的环境行为正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现实压力。
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绿色贸易壁垒,迫使我国企业必须通过绿色采购,获得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
通过各种形式(如招投标),寻找与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最终建立与供应商的稳定关系,这种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在此基础上申请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最终促使我国企业获得和提升国际竞争力。
强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
只有企业内部包括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等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及信息沟通,才能保证从材料的选择、产品的结构功能、制造生产过程、包装和运输方式、产品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等,都考虑到节省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参考资料:
朱庆华、耿勇,《基于国际比较的企业绿色采购现状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