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信仰,我们的故事》有感
信仰是什么,它是一种力量,它是你人生前进路上的照明灯。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
在党校培训的开班仪式上我们观看了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从中我领悟到了信仰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观看纪录片后的一些感受。
从纪录片中我感受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何其地不容易,多少热血儿女为其奋斗,为其牺牲。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国民陷入一片迷茫的水深火热中,没有一个信仰引导,终日惶恐。
第一部《共产党宣言》的译本让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方向,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
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信仰基础。
观看《信仰》,让我感到,能够坚持这个信仰,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
这个难,有多少人可以体会到。
当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和保卫世界和平,伟人毛泽东牺牲了包括妻子在内至亲至爱的六位亲人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年仅15岁的刘胡兰面对铡刀,宁肯选择光荣的牺牲而不选择卑鄙的“自白”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不畏艰难险阻,毅然返回祖国,创建中国的导弹航天事业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当常香玉献身艺术,爱党爱国爱人民,关注豫剧未来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难。
还有很多很多的中国共产党员,他们能够坚持这个信仰,也就是意味着他们选择了一种常人不能理解的难,不能做到的难。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日月交换,斗转星移,中国的一步步
成长,蜕变,壮大,辉煌离不开我们的共产党,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共产党员们。
而这群人都拥有相同的特点他们都有自己坚持的信仰。
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所有中国共产党员的共同信仰,这种信仰支持共产党一直生存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批有信仰的共产党员带着壮志投入到建设新中国的队伍中。
留学学子朱明远毫不犹豫响应祖国号召毅然回国做贡献,石油、钢铁、导弹、原子弹等的成功研发耗费了多少功力和心血。
这些人心里都有着同一个企盼,希望新中国越来越好。
怀抱着这样的美好理想,困难险阻都不算什么了,当信仰付诸于实践时,展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
一个让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基层党员干部,是他的人生也是他践行信仰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这是给小岗村干部沈浩的致辞。
这位年轻的干部脚踏实地,战斗在为村里发展的第一线,带领小岗村走上了改革开放20来没走上的道路,但他却因为劳累过度永远地倒在了岗位上。
支持这位干部一直走这条路的原因是他有着崇高的信仰,他将人民放在心里,改革的这条路上一直支撑着他不断往下走,直到累倒的前一刻。
68年从医生涯,90岁高龄,1万多名肝病患者得到救治,这些数字连在一起,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共产党员吴孟超的人生简历。
老人在这个年纪本应享受天伦之乐,他却还坚守在手术台上的第一线,无微不至地关心着病人,如同自己的至亲。
因为他有着信仰,他信仰中国共产党,抱着一个信仰,前进的路上就有无限动力,支持着这位老医生战胜一例又一例的病症。
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
全矿爱心团队,粉丝飙升的爱心微博,这些关键词联系到鞍山市齐大山铁矿养路工郭明义。
30多年一直做着好事,资助特困生,献血,希望工程,帮助身边工友等等,自己一家人却还生活在条件差的老房子里。
是什么支持他能坚持如此,依旧是信仰,信仰共产主义,一个普通的养路工人因为有了崇高的信仰而充满了做好事的热情。
纪录片记录了不同时段我们国家的信仰,党的信仰顺应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这种信仰的存在让我们的党不断壮大和发展,生生不息。
信仰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看完这个纪录片,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首先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它督促我们前进,给我们方向感。
由定义看信仰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选择何种信仰,该信仰什么决定着我们朝怎样的方向走,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和正确性,党的信仰是我们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参考标准。
我将秉承专心学习的精神关注党的精神,从中树立属于自己的信仰,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四有青年。
坚定信仰,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