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人行

三人行


阅读心得
一个人具备了爱心、耐心、聪明、知识 渊博、富有激情、充满才气、能以身作则、 风趣幽默中的任意两三项,就可以成为一 个“好老师”。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 准还有一大段的距离,我还须不断学习且 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激情与热爱,向一个 好老师的目标努力。
每一次收获 都是满满的感动, 都是深深的启迪, 都是前行的动力。

阅读体悟
我们应试着用放大镜去发现学 生的优点,学生的优点就会越来越 多,优点多了缺点自然也就没有地 方藏身了。 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 功者,都迫切需要赞美和肯定,我 们应该认识到他们的这种心理。 毫不吝啬地夸奖学生,好孩子 是夸出来的。 往往一句话,一次活动都能对 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 应该时刻牢记,不可小视。
尹建莉,教育专 家,教育学硕士, 从教多年,现从 事家庭教育研究 及咨询工作。著 作《好妈妈胜过 好老师》
是 暗 室 里 的 一 支 蜡 烛
赞 美
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 城。 小城里的百姓惊慌起来,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 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 “这该死的台风……”,母亲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诅 咒。 “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 母亲感到很诧异,因为台风破坏力极强,毁坏庄稼、 吹倒房屋、阻塞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并造 成损失,可眼前这个小不点儿居然说她喜欢台风。 “孩子,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台风?”母亲小 心翼翼地问。 “上次台风来了,就停了电”,小女孩不假思索地 回答。 “停了电又怎么样?” “晚上就会点蜡烛。” “你喜欢点蜡烛吗?” “是的,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我点着蜡 烛走来走去,你说我象小天使。” 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 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 “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 养活大了。
• 不是穿了西服就是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是父母。做 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孩子。 • 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 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 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 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父母可以为孩子付 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 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 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 落却不是悲凉。 ——冰心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刘良华教授的文章
《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领略 到了刘良华教授的幽默与专业。
第一种老师是 “象父亲一 样严而有 度”,推荐 的是法国电 影《放牛班 的春天》。
老员外的三个儿子都很笨,老员外很发愁,担心家产会败 在他们手中。于是,他决定请当地一个很有名气的老秀才来 教三个儿子。 老秀才说:“我得考考你的三个儿子,通过考试我才能收下 他们。”老员外心里暗暗叫苦。 第一个上场的是大儿子,考试的内容是对对联。老秀才出 的上联是:东边一棵树。大儿子急得头上冒出了汗,也想不出 该对个什么下联,嘴里一个劲地念叨:“东边一棵树,东边一 棵树……”老员外在一旁直想发火。一会儿,老秀才说话 了:“此子记性不错,我只说了一句,他就记住了,可教也, 我收下。” 第二个出场的是二儿子。老秀才出的还是那道题:东边一棵 树。二儿子进考场之前已听哥哥说过题目,张口就对:“西边 一棵树。”气得老员外目瞪口呆。老秀才说:“此子改了方向, 以西对东,对得贴切,可教也,收了。” 最后是三儿子。老秀才仍然是那道题:东边一棵树。三儿子 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好的下联来,不由得大哭起来。老员 外觉得他太丢人了。谁知道,老秀才说道;“此子有羞耻感, 可教也,收了。” 老秀才收下老员外的三个儿子,并把他们教育成有用之人。

教育感悟 世上没有失败的孩子, 只有失败的老师、家 长。每个孩子都有他 的长处,关键在于大 人们,善不善于发现 和放大孩子身上的优 点。
蛙跳原理(动力观) 两只青蛙掉进一个深坑里,如不及时 跳出,坑中水干,必死无疑。坑口有很 多青蛙围观高呼:“坑太深了,你们俩 儿不要跳了,否则肯定会被摔死的。” 青蛙甲很是沮丧,不在尝试,很快干死 在坑中。青蛙乙在坑口同伴的鼓噪下, 愈法努力地往上跳,终于跳出坑口,同 伴们大惊说:“你怎么跳得这么高?” 答曰:“多亏大家鼓励,我听到你们高 喊‘使劲跳吧,只差一点点’,我浑身 更加充满力量!”
感悟: 多一句鼓励, 就会多一个好学生!
时时鼓励,不忘赞扬。 •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精神鞭策的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每一 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抬起头来" 就是信心的体现,而能让他们"抬起头来"的最好 方法就是肯定和赞扬。林肯指出:一滴蜂蜜比 一加仑胆汁更有用,因为人人都喜欢受人称赞。 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起着学生衡量自我的成败, 认知自身能力的暗示作用。一个智商很高的孩 子如果每天面对的是批评和指责,他就会得到 一种也就是唯一的信息:我不行。久而久之, 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心理就会压抑, 情绪就会低落,随之而来的就会自卑、孤僻、 自甘落后。恰恰相反,如果教师时常赞扬一个 后进生,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就能使他时时感 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就会肯定自己,发 现"我也行",进而树立"我一定行"的信心,就会 投身集体,大胆参与,就会增强责任感、自勉 自强、努力向上。
情操篇
情操是一种自尊自爱的高贵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勤学篇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挫折篇
遇到挫折时,放声读诗吧
你会发现,困难很小,你很强大
• 第四种是“宽容 的老师”,推荐 的电影是《音乐 之声》。这部电 影我隐约记得看 过,电影的配乐 非常好听。剧中 的女家庭教师充 满活力,对所教 育的孩子满是爱 心和宽容。
• 第五种是“帅哥 老师”,推荐的 是电视剧《十八 岁的天空》。剧 中的老师多是俊 男靓女,但却很 会抓住机会利用 怪招教育学生。
追寻理想的教育 分享读书的喜悦
曹艳丽
当夜幕降临,点亮一盏明灯,泡上 一壶香茗,翻开一本你想看的书, 这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乐趣。 由于职业的缘故,我对读书更是 偏爱。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浇灌学 生的心田,自己就要成为一条常流 常新的小河。而书,就成了我这条 小河的知识源泉。
一校长如是说:“为了 变埋头苦干为抬头乐干, 更为了过上一种幸福完整 的教育生活,首先要读书 再读书。一读教育经典, 丰富和更新学科知识;二 读教育专著,研究和提炼 名家精华;三读人文书籍, 拓展和冶炼视野情操。”
•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 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
故事中悟教育
• 根雕原理(教育观) 当艺人面对一个树根的时候, 好看的地方,艺人会让它更加夺 人眼球,本来不好看的地方,艺 人也会因势利导,让它成为根雕 独具的特色! 感悟:雕根就是让树根变,教 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 教育!
——
我一直保持 着魏书生老师 的“每天点燃 一盏思想的明 灯”的习惯。
当自习课纪律不好时,写 一句“静能生慧”; 当月考结束 ,新的征程 即将开始时写一句:“雄 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 从头越。” 学业常成于坚韧,毁于 急躁。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设 计师,每个人都是自己生 命的建筑师。
• “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 格塑造人格”是李镇西 老师的教育格言。从李 老师的这句话中,我们 不难领会,假如教育离 开了情感,一切都无从 谈起。要真正做到“以 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 塑造人格”,我认为要 做好以下四点: • 一、尊重学生。 • 二、了解学生。 • 三、关心学生。 • 四、激励学生。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在阅读中收获, 在收获中感悟, 在感悟中升华
魏 书 生
想之能魏 道光照书 路,亮生 ,能道老 能照路师 照亮,说 亮人能: 人的照“ 的观亮阳 精念物光 神,质、 世照世火 界亮界光 。 人。、 的思电 思想光
感悟: 我们对学生缺少溢 美之辞,就如同我们 对生活刻薄一样。一 句话就可以打造出一 个天使,我们为什么 这样吝啬呢?我这一 路走来的时候,其实 给我促动最大的是肯 定而不是批评。
经典语句
•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看完书后说: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 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到你的这些文章, 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
书读多了,自然长了阅历,开阔了 眼界, 丰富了人文底蕴,提高了综 合素质, 更为自己的教育工作注入 了活力, 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立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志 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 篇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 第六种是 “温柔的美 女老师”, 推荐的是 《蒙娜丽莎 的微笑》。 美丽的女老 师用温柔与 严厉,感化 教育着学生。
• 第七种是“风 趣幽默的老 师”,推荐的 是美国电影 《春风化雨》。 这种老师应该 是最受学生喜 欢的了。一个 风趣幽默的老 师,有智慧有 激情,怎能不 让学生举双手 欢迎呢?
第八种是“充 满爱心的老 师”,推荐的 是《烛光里的 微笑》。如果 一个老师有爱 心,她已经成 功了三分之一。
• 第九种是“以身作则”的老师,推荐的是《一个都不能少》。剧 中的代课老师非常执着的信守着“一个都不能少”的诺言。她是 一个说话算数、令人感动、令人敬畏的老师。
第十种是“有 真才实学的老 师”,推荐的 是《大宅门》。 不管推荐理由 如何,但是 “有真才是学” 是一个老师应 有的真功夫。 有了这个真功 夫,不怕学生 不喜欢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