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报名科学研究计划清单书
二、研究意义
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这一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课题,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意识形态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世界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把消灭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其对外战略的主要任务,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一直是他们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实施“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战略的重要目标,它们借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大肆对我国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灌输,企图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那么,如何能够有效防和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的威胁和挑战,就成为当前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心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和长效机制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我们党执政的思想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和价值借鉴,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xx》在《鲁东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投稿审核中。
3《xx》已经初步完稿,还在进一步修改之中。
二.攻读博士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可以阐述攻博期间拟开展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法、科研兴趣、未来发展构想,考生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等)
预选论题:挑战与对策:全球化境域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时期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都要极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这是因为意识形态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对现行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论证和辩护,而且还能够团结和凝聚全社会成员为着共同的利益目标而奋斗。因此,意识形态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关系着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前途与命运、存亡与发展。所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学研究计划书
Xx
性别
女
本科毕业学校
Xx
本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硕士毕业学校
Xx
硕士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拟申请博士专业
Xx
拟报考导师
Xx
一、考生本人的科研经历和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人在本科、研究生学习中,共有以下几项科研项目成果以及公开发表文章:
12016 年 7月,在《xx》(国统一刊号:xx;国际标准刊号:xx;邮发代号:xx)公开发表《xx》一文。
三、国研究概况
从学界已有文献来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变化以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不断兴起,特别是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惨痛历史悲剧,人们试图开始在意识形态方面探寻苏联解体的原因,这一切使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迅速掀起了一场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热潮,一大批比较有影响的学术论著相继问世:如俞吾金的《意识形态论》(人民1993年版)、大志的《现代意识形态理论》(人民1993年版)、阎志民的《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学说》(人民1993年版)、吾建国等人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风云录》(警官教育1993年版)、江流等人的《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版)和《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1994年版)、隆辉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论》(人民1996年版)、朱育和等人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情态录》(清华大学1997年版)、生平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首都师大学1998年版)、朱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人民1998年版)、魏泽焕的《苏共兴衰透视》(人民1998年版)、陆南泉等人的《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社科出版1999年版)、宋惠昌的《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版)、会滨的《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华中师大学1999年版)、永廷等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大学1999年版)等。此外,还有一些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些论著和论文对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如意识形态的涵、性质、特征、功能、作用,苏联的意识形态建设以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十分重视自身的意识形态建设,在不同时期都把意识形态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突出的位置。在当代中国,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不仅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也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就如锦涛同志曾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下手。”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全球化境域下,随着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整个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从国际上看,世界围的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尤其是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紧密,各种思想文化在更大围、更深层次上互相激荡、彼此碰撞。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大肆对我国进行西方文化渗透和意识形态灌输,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从国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西方的一些腐朽价值观念、错误思潮和颓废的生活方式也趁机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等各种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严重削弱了党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给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加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明显增强,马克思主义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同台共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思想相互角逐,严重威胁着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意识形态所面临的困境,既要充分认识世界围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新矛盾,又要充分认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以及“和平演变”的挑战,更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较量仍然是长期的、复杂性、艰巨的,西方敌对势力还会不断利用其强大的新闻舆论和文化传播手段,通过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宗教”等问题干涉我国政,煽动甚至制造混乱。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很可能会重蹈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历史覆辙。因此,全球化境域下,如何有效应对国外的复杂形势,吸取苏联东欧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失败的深刻教训,进一步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最终胜利,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这就有待于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