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20203k20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课时:54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会计学
一、课程简介
《成本会计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继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以后又一门重要的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这两门学科的重要中介,不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离不开对过去或未来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和预计,离不开对成本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成本会计》是一门以成本为对象的重要的会计专业课程,全面、详细到阐释了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深入、具体地讲述了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和成本控制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通过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方法、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及其账务处理。
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胜任大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达到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
(1)深入理解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概念;
(3)熟练运用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总论
主要内容:成本会计概念和对象;成本会计职能和任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了解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重点、难点: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及职能。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二)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主要内容: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成本核算的要求;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了解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原则;明确成本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了解和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重点、难点: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账户。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三)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核算
主要内容:材料费用的核算;工资费用的核算;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折旧费用的核算及其他费用等的核算。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各项要素费用(材料、工资、外购动力、折旧利息等)的性质和内容,掌握其核算方法。
重点、难点:各项要素费用(材料、工资、外购动力、折旧等)的性质、内容及其分配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四)第四章辅助生产费用核算
主要内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只有一个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两个或两个以上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各项辅助生产费用费用(材料、工资、外购动力、折旧利息等)的性质和内容,掌握其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重点、难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两个或两个以上辅助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五)第五章制造费用核算
主要内容:制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制造费用的性质和内容,理解制造费用核算的特点,掌握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重点、难点:制造费用的概念与内容;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核算。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六)第六章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核算
主要内容: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的性质、内容与核算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的性质和内容,理解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核算的特点,掌握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的计算和核算方法。
重点、难点: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和期间费用的计算和核算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七)第七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主要内容:在产品收发结存核算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联系、在产品及其成本的确定、在产品清查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不同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在产品收发结存核算及其与完工产品成本计算的联系,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不同方法。
重点、难点: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不同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八)第八章品种法
主要内容:品种法成本计算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品种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品种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教学要求:掌握品种法成本计算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熟悉品种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熟练掌握品种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重点、难点:品种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熟练掌握品种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九)第九章分批法
主要内容:分批法的概念及适用范围;分批法的特点;分批法的计算程序和账务处理举例。
教学要求:掌握分批法成本计算的概念、特点和适用范围;熟悉分批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熟练掌握分批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重点、难点:分批法中各种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及相应账务处理;分批法的成本核算程序。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十)第十章分步法
主要内容: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以及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的结转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掌握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以及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的结转方法。
重点、难点: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十一)第十一章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主要内容:分类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定额法的特点、适用范围、计算程序;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含义与成本计算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分类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了解定额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了解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含义;掌握分类法、定额法与联产品、副产品、等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分类法、定额法与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后要求学生自主延伸阅读,多做习题。
(十二)第十二章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
主要内容: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成本报表的意义与编制要求;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教学要求:理解成本报表的概念和种类;理解成本报表的意义与编制要求;掌握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理解成本分析的意义,掌握成本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和各种费用报表的结构及编制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必要的课堂讨论方式,课后安排学生适当练习及自主延伸阅读。
四、课时分配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
【平时考核方式分值权重】
【课程结课考试试题类型】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于富生等·成本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1(第七版)
2.参考书:
[1] 于冬梅等·成本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1(第四版)
[2]万寿义等·成本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8(第三版)
3.相关网络资源链接推荐:
(1)爱课程网:/home/...
(2)中国财会网
(3)会计培训网
(4)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index.php
(5)中国会计视野/
(6)中华会计网:/chujizhicheng/
大纲制订人:谭嵩
大纲审定人:吴国强
制订时间: 2017 年7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