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PPT课件

6.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PPT课件


-
21
方药:
地黄 芋肉 -----养阴补肾
山药 茯苓 泽泻-----健脾利水
阴中求阳
丹 皮 -----凉血行滞
振奋肾气
附子、桂枝 -----助阳化气
《医宗金鉴》曰:“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
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百疾,薯蓣丸主之。(16)
第一 条论述血痹的轻证; 第二条论述血痹的重证。
-
5
1、病因病机与症状:
疲劳汗出─伤精耗气
内因─ 骨弱肌肤盛
气血更虚
卧不时动摇─精血内耗
阳气痹阻
乘虚而入
外因
加被微风
血行不畅 肌肤失养
症状:肢体局部肌肉麻木不仁,重者肢体肌肤 麻木不仁或有疼痛。
-
6
2、证治: 寸口─微涩─气虚血滞 正虚不甚,感邪轻浅
防风、白蔹、柴、桂、杏、桔 —— 祛风散邪
豆卷
神 曲 —— 和胃醒脾
-
25
【原文】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17)
提 要:论述虚劳心烦失眠证治。 讨 论:
病机:心肝阴血不足,虚热内扰。 症状:虚烦失眠,两目干涩,心悸头晕,
咽干口燥,脉弦细数等。
-
26
治 法:养肝清热,宁心安神 方药:酸枣仁汤
-
2
【原文】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 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 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 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 令脉和紧去则愈。(1)
-
3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 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 枝五物汤主之。(2)
-
4
提要:论述血痹的脉因证治。 讨论:
主症
小建中汤证
腹痛、里急、四肢酸痛、烦热 —偏脾胃
阴损及阳
加龙、牡─潜阳入阴
病机
治疗─桂枝汤调理阴阳
阳损及阴
倍芍加饴糖─建中缓急
-
19
第十四条承上条继续论阴阳两虚的虚劳证治。
病机:阴阳气血俱虚(气虚偏重) 主症: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自汗或盗
汗,恶风、心悸、脉虚等。 治疗:益气建中,调补阴阳 —— 黄芪建中汤。
一、脉象总纲:
【原文】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
-
10
讨论:
大─大而无力─ 阴精不足,虚阳外浮

(芤、革、浮、大等)
极虚─无力之甚─精气亏虚,脉道失充 (沉、细、小、弱等)
-
11
二、 证治
【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 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 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8)
黄芪建中汤方后加减: ①气短胸满者加生姜
②腹满者去枣加茯苓

③补气加半夏
-
20
【原文】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 之。(15)
提 要:肾气不足的虚劳腰疼证治。
讨 论:
症状与病机:
腰 痛 —— 肾虚外腑失养
少腹拘急 —— 阳虚筋脉失煦 肾气虚弱
小便不利 —— 气化失司
治 疗:补益肾气 ——八味肾气丸
轻证 关上─小紧─感受风寒 症状─仅见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 治疗 ─ 针刺
-
7
寸口
阴阳俱微─气血阴阳俱虚
重 关上 尺中小紧─感受风寒
正气虚弱 感邪较重

症状: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
8
治疗:益气和营,通阳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 益气通阳
桂枝 和营行痹
芍药 姜、枣 调和营卫
阳气通 血行畅
-
9
虚劳
手 足烦 热、咽 干口 燥 —— 阴虚内热

血 ------ 热伤血络


精 —— 阳虚不固,阴虚失守
-
17
治 法:甘温补中,平调阴阳 方药:小建中汤
配桂枝---辛甘化阳
饴糖、枣、炙草—味甘建中
调补阴阳
配芍药---酸甘化阴
-
18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与小建中汤证鉴别
桂枝加龙牡汤证
失精、梦交、目眩、发落 —偏于心肾
-
28
【原文】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 伤、饮伤、 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 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 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目的要求: 1、了解血痹与虚劳两病的概念和合篇意义。 2、熟悉血痹与虚劳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3、掌握血痹与虚劳的治则与方药。 4、掌握条文:1、 2 、 3 、8 、 13 、 14 、 15 、16 、17 、18。
-
1
概述
本篇论述血痹与虚劳两病,但重点在 于论述虚劳病。由于两病均属于虚证, 故合为一篇论述。但血痹尚与风邪有关, 而虚劳则主要是内伤病变。
-
15
【原文】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
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13)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 之。 (14)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虚劳里急证治。
-
16
讨论:
病 机:阴阳两虚,寒热错杂。
症状分析:
腹疼、里急、四肢酸疼 —— 阳虚内寒,经脉失煦

悸 —— 血虚心失其养
阳失阴涵,浮而不敛
失精

阴阳两虚
心肾不交
微紧─阳虚有寒
阴失阳固,走而不守
梦交
-
14
治 法: 调补阴阳,镇潜固涩 方 药: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汤——调和阴阳 龙骨、牡蛎——收敛固涩
徐忠可:“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 内 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加龙骨、牡蛎者,以失精 梦交为神情间病,非此不足以收敛其浮越也”。
酸枣仁、甘草 ------酸甘化阴以养肝

母 ------滋阴清热

苓 ------宁心安神

芎 ------疏肝理血
-
27
《伤寒论》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均治虚烦不 得眠,应注意鉴别:
栀子豉汤证 病机:余热未清,热扰胸膈 症状: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 ,胸中窒,舌苔黄等 治疗:清热除烦
黄连阿胶汤证 病机:水亏火旺,心肾不交。 症状:心中烦,不得卧,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滋阴降火
提 要:论述虚劳风气百疾的证治。
-
23
讨 论:
病 机:阴阳气血俱虚兼感外邪。 适应证:头目昏眩,羸瘦食少,心烦、
惊 悸, 咳嗽、气喘,腰背痛, 妇人不孕等。 治 法:益气健脾,养血滋阴,祛风散邪 方 药: 薯蓣丸。
-
24
方 药: 山药、参、苓、术、草、姜、枣——益气健脾
地黄、归、芍、芎、胶、麦 冬 —— 养血滋阴
提要:论述阴阳两虚的失精、梦交证治。
-
12
讨论
第一段:论述失精家日久出现阴阳两虚的脉证。
少腹弦急,阴头寒─阳虚筋脉失养
肝肾阴虚
目眩、发落─精血亏耗,不能上荣
失精家
日久不愈
阴阳
芤─精血亏少
俱虚
相火妄动
脉极虚
迟─阳虚内寒
-
13
第二段:重申“失精家”还可见到“芤动” 或“微紧” 的脉象。
芤动─阴亏阳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