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护理教案(8-17章)

儿科护理教案(8-17章)

授课思路及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看一组图片来认识营养不良,再让他们通过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来探讨一下引起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临床表现,由此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1.多媒体为主:色彩鲜明、条理清楚。以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演示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使抽象内容易于理解:同时,强调条理性和逻辑性,突出重点,理解难点。
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因汗液刺激头部,常摇头擦枕致枕后脱发形成“枕秃”
教学法的应用:
在传统理论式教学的方法中,引入比较病案分析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通过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等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实现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教学风格。
启发式教学:学生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提问学生和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加强师生互动,在解答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进行启发式教学。
2、技能目标: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实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及价值取向目标:通过围绕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展开主题,层层递进授课思路,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中,引导医学生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对待神圣之生命应持审慎之态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努力做到―― 谦虚、谨慎、严谨、求实
2.板书为辅: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用关键词勾勒处清晰的框架结构,如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等,使学生对课程要点一目了然;并可对讲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兴书写。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八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营养不良
一、定义
因能量和(或)蛋白质缺乏或吸收障碍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五)治疗要点
(1)调整饮食与补充营养物质
(2)促进和改善消化功能
(3)去除病因及治疗原发病
(4)控制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四、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带学生从临床表现推导
五、护理措施
(一)维持营养平衡
1.调整饮食:
(1)能量供给每日(kJ/kg)
①轻度:250‾330开始
②中重度:165‾230开始
(2)食物调整
课程名称
儿科护理学
授课教师
职称
授课对象
中专
授课方式
理论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八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第三节
教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儿科护理学》叶春香、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定义、病因、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熟悉佝偻病的发生机制。
二、病因
(一)喂养不当:是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
(二)消化、吸收不良
(三)消耗增加
(四)需要量增加
三、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1.体重改变:不增→下降
2.皮下脂肪减少顺序:
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部
3.其他状况
各器官功能低下
严重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性水肿。
4.并发症
(1)营养性贫血:最常见
佝偻病:由于小儿体内Vit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二、维生素D的来源
——内源性VitD3:紫外线照射皮肤获得
——外源性:食物中获得
三、维生素D的转化
生物活性(--)
食物中D2、D3皮肤紫外线照射
VitD3
肝:25-羟化酶
25-(OH)D3
<0.4cm
消失
身长/高
正常
稍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正常
肤色、弹性
正常或苍白
稍苍白、弹性差
多皱纹、弹性消失
肌张力肌肉
基本正常
降低、松弛
明显降低、萎缩
精神
正常
烦躁不安
萎靡、反应低下、
烦躁与抑制交替出现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辅助检查
1.血清白蛋白降低:是最突出表现
2.胰岛素生长因子1降低是诊断的良好指标
3.血清酶活性、血糖、胆固醇、维生素、矿物质降低
母乳喂养;给蔬菜、水果
2.补充营养:
(1)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必要时静脉高营养
3.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1)用助消化药
(2)用蛋白质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
(3)用胰岛素和锌制剂
4.病情观察:
测体重1次/周,测身长1次/月
(二)预防感染
1.预防呼吸道感染
2.预防消化道感染
3.预防皮肤感染
4.严重者:输新鲜血浆或丙种球蛋白
(三)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并发症
特别是夜间或清晨加强观察,此时间易发生低血糖
(四)健康指导
1.讲解饮食护理方法;
2.教会家长观察病情;
3.介绍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
4.指导坚持活动,保证睡眠;
5.导先天畸形患儿及时手术治疗
第三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一、定义
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定义、病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 点:佝偻病的发生机制,护理措施
学情分析: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且本门课是护士资格考试的其中一门,内容涉及到解剖、生理、生化等基础知识以及内、外、妇、基等临床学科。在授课中可引入案例分析式教学法,通过丝丝入扣的设问,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临床病例,在基础知识与临床疾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又实现了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宗旨。
维生素D缺乏→肠道对钙、磷吸收减少

血钙降低

甲状旁腺代偿反应增加颅骨软化
↓鸡胸、
尿磷排出增加→骨脱钙增加→骨质变软漏斗胸
肋膈沟
血磷降低→血钙正常或稍低下肢畸形
↓脊柱畸形
钙、磷乘积降低
↓方颅
骨样组织钙化障碍→骨样组织堆积肋骨串珠
手/足镯征
七、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二)身体状况
1.早期:以神经、精神症状
生物活性(+)
肾:1-羟化酶
生物活性(100+)1,25-(OH)2D3
四、维生素D的功能
1.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2.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
3.促进成骨细胞功能,使钙盐沉积在骨质生长部位。
五、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是主要的发病因素
2.体内贮存不足
3.摄入不足
4.生长速度过快
5.疾病和药物影响
六、发病机制
(2)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维生素A、锌缺乏最常见
(3)感染:重症肺炎常为致死原因
(4)自发性低血糖
轻度营养不良
5.临床分度中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
体重低下型
6.临床分型生长迟缓型
消瘦型
营养不良分度的表现见下表
轻度
中度
重度
体重低于均值
15%~25%
25%~40%
> 40%
腹壁皮脂厚度
0.8~0.4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