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法语翻译专业师资力量介绍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法语翻译专业师资力量介绍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官网)
3
2
— 《话语集》,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胡萝卜须》,编注,外研社 — 拉缪诗选, 《外国诗歌百年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 — 重复的魔术—普雷维尔话语中的重复修辞艺术,《北京 2000 纪念 法国诗人雅克·普雷维尔诞辰 200 周年文集》,外研社 –《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参加编译,外研社 李晓光 李晓光,女,讲师。2004 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学习,2011 年硕士 毕业留校任教。主要教授课程为一年级精读。主要研究领域有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质量评估、翻译教学等。
陈玮 法语系副教授。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硕士。 曾任《法语学习》编辑和北外瑞士研究中心负责人。赴洛桑大学和蒙特利尔大学 研究学习。主持瑞士当代文学研讨会和中瑞建交 50 周年文化科技教育成果研讨 会。参加巴黎第 24 届图书沙龙中国主宾国交流活动,任中国作协代表团翻译并 主持报告会,受到作协表彰。2004 获教育部访问学者奖学金赴巴黎三大博士院 学习,主修法国文学与修辞学。北京纪念巴尔扎克诞辰 200 周年(1999)、雅克・ 普雷维尔诞辰 100 周年(2000)和维克多・雨果诞辰 200 周年(2002)组委会成 员。 主要著作:
邵炜 邵炜,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国际口译员协会(AIIC)成员。巴M.LEDERER)。
傅绍梅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副教授,曾就读洛桑大学和巴黎三大,研修法国语言 文学。曾教授 1-3 年级精读,现承担法译汉、汉译法、法国思想史导读、语音实 践等课程。曾连续多年获北外基础阶段教学陈梅洁奖,95 年获北京市青年优秀 教师称号。研究领域为翻译、中西文化比较和语音。翻译《法国文化史》(卷二)
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法语翻译专业师资力量介绍
马小宏 姓名:马小宏 曾用名: 马晓宏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6 年 7 月 学历:1965-1975,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1976-1978,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1978-1980,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硕士研究生 从事专业:法语语言 职称:教授 从事工作:一年级精读、阅读;二年级阅读、视听、口语;四年级口译;研 究生一年级口译;研究生二年级同传;联合国译训班法语同声传译。 研究领域:法语基础教学、法语口译、法语大学教材。 荣誉成绩:1995 年获国家教委“青年教材奖”,并多次获得外语大学基础教 学“陈梅杰奖”;广东音像出版社《法语普及》定稿及音像录制;中央电视台教 育频道《法语》主讲;全国法语统编教材《法语》四册主编。 兴趣爱好:中国古典文学、音乐、郊游、垂钓、微博。
1
(合译)、程乃珊《穷街》(合译)及学术论文等,发表文学和语音教学论文。参 与编写《当代外国文学纪事丛书:1980-2000》(法国卷)、《法语国家与地区概况》 和《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参与录制中央电视台法语教学节目,编写并录制法 语语音网络课程。
王吉会 1972 年出生在华北平原一个小村庄 1979-1984 年,在小村小学读书:金色的童年 1984-1987 年,离开村子去镇上读书:银色的时光 1987-1990 年,离开镇子去县城读书:灰色的和粉红的高中生活 1990-1994 年,离开县城来到首都的北外读书:恍惚的四年 1994-1998 年,离开首都回到省城石家庄工作,补上了社会学校一课:喧闹 沸腾的社会 1999-2002 年,离开中国去法国读书:寂寞的回忆 2003 年至今,结束学习重新工作,做着形式重于内容和内容重于形式的工 作。开始思考为什么要不停地读书,为什么要不停地稿科研;什么是有用的学习, 什么是有用的工作。我总在尽力告诉学生我的经历与所思所想,希望他们知道怎 样才能生活地比我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