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术语解释:干式变压器:依靠空气对流进行冷却的变压器,一般用于局部照明、电子线路等小容量变压器。
油浸式变压器:依靠油作冷却介质的变压器,如油浸自冷,油浸风冷,油浸水冷及强迫油循环等。
箱式变电所:一种把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的接线方式组成一体的工厂预制型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
柴油发电机:用柴油机驱动电动机产生电能的设备。
按用途分为常用、备用、应急、战备四种。
母线:能分别连接若干电路的低阻抗导体。
电缆桥架:由托盘或梯架的直线段、弯通、组件以及托臂(臂式支架)、吊架等构成具有密接支撑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之全称。
通病1 变压器绝缘件损坏描述:变压器外部绝缘件存在裂纹、缺损;瓷件和瓷釉损坏,外表面不清洁,有尘垢。
如不认真检查或不作耐压试验而初通电,就会发生电气故障。
通病2 变压器电压切换装置未调整好描述:电压切换装置切换不灵活、错位或不能自动调节,从而不能保证变压器输出稳定的电压。
建筑电气工程经常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而且以自动调节为主。
通电前除应作电气交接试验外,还应对有载调压开关裸露在(油)箱外的机械传动部分作检查,要在点动试验符合要求后,才能切换到自动位置。
通病3 PE线接在变压器中性线上描述:PE线没有与接地干线直接连接,而是与变压器中性线串联连接后,再由中性点与接地干线连接,这样对运行中人身和电气设备的安全很不利,易发生安全事故。
通病4 变压器安装位置不满足最小距离要求描述:变压器外轮廓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
表1 油浸变压器外轮廓与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距离(单位:m)口或风口无防护网描述:箱式变电所不是安装在基础上,而是直接放在地面上。
这样做,一方面雨水容易侵入箱式变电所内;另一方面通风不畅,导致变压器温度升高,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发生事故。
箱式变电所虽然设置了基础,但基础较低,不利于排水。
箱式变电所基础未设置通风口,或者虽然基础设置了通风口,但风口未装设钢丝防护网。
通病6 箱式变电所外壳只有一处与接地干线连接描述:箱式变电所的外壳只有一处与接地干线连接,如果这一处接地发生故障,就不能保证供电系统接地可靠和故障电流的泄放畅通。
接地干线引出应不少于两处,并在不同位置与箱式变电所框架底座的接地端子连接,在连接处标明接地符号。
通病7 变压器、箱式变电所不进行交接试验,无试验报告描述:无法提供书面、完整、与现场情况一致的交接试验报告。
变压器安装好后,应按《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的规定进行交接试验,以验证变压器的导磁系统、绝缘系统、载流系统及机械坚固系统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找出直接影响运行的局部缺陷。
通病8 柜(屏、台、箱、盘)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没有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装有电器的可开启柜(箱)门,门和框架的接地端子间未跨接地线描述:柜(屏、台、箱、盘)没有与接地干线连接或连接松动;装有电器的可开启柜(箱)门,门和金属框架之间不跨接地线,或者虽然跨接了地线,但未采用裸编织铜线连接。
通病9 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不符合规定描述:保护导体截面积小于规定的最小截面积,如相线为10mm2,PE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0mm2。
当设计无要求时,柜(屏、台、箱、盘)内保护导体最小截面积S P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
(如采用BV线敷设时)表3 保护导体的截面积(mm2)通病10 手车式、抽出式成套配电柜推拉不灵活描述:手车式、抽出式成套配电柜推拉有卡阻,不灵活,不能保证可靠供电。
手车式、抽出式成套配电柜动触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且触头接触紧密。
投入时,接地触头先于主触头接触,退出时,接地触头后于主触头脱开,通病11 柜(屏、台、箱、盘)内电器元件与设计不符,布局不合理描述:柜(屏、台、箱、盘)内电器元件的质量不合格,规格、型号不符合图纸要求;发热元件未安装在散热良好的位置;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的整定值不符合设计要求;强电、弱电端子未隔离布置;电器元件安装不牢固,排列不齐。
通病12 柜(箱)内二次回路接线不符合要求描述:柜(箱)内二次回路接线杂乱无序,未绑扎成束,剥线损伤导线截面,线头压接不牢,无防松装置,导线有接头,接地线串接。
如果二次回路接线不符合要求,必然影响对一次设备的监视、测量、保护与控制。
通病13 高低压成套配电柜不进行交接试验就进行通电试运行描述:无法提供相关交接试验记录。
通病14 照明配电箱安装不符合要求描述:照明配电箱安装标高不符合规定,安装不牢固,不垂直;安装位置不正确,如在散热器上方;暗装时,箱盖四周边缘不紧贴墙面。
通病15 照明配电箱内漏电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描述:漏电保护装置不动作或者动作时间超过规定要求。
漏电开关前端N线上不应设有熔断器,防止N线熔丝熔断后,当相线漏电时,开关不动作。
安装完后,应按试验按钮进行试动作。
通病16 落地式配电箱底部的电线管敷设过低描述:落地式配电箱无底板时,电线管管口在箱底平面以下。
敷设落地式配电箱无底板安装时,管口应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管路并排排列。
通病17 照明配电箱内的导线不按色标穿线描述:导线绝缘颜色与相线、N线、PE线不对应,随意使用导线。
通病18 柜(箱)防护等级达不到设计或使用要求描述:配电柜(箱)防止固体异物进入或防止进水的防护等级低于设计或使用要求。
IP 代码的各要素及含义见表4。
表4 IP代码的各要素及含义(部分)通病19 柴油发电机组至低压配电柜馈电线路、塑料绝缘电缆馈电线路不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及直流耐压试验描述:无法提供相关测试或试验记录,测试或试验方法和结果不符合规范。
油发电机组至低压配电柜馈电线路应进行相间、相对地间的绝缘电阻测试,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塑料绝缘电缆线路直流耐压试验为2.4kV,时间为15min,泄漏电流稳定,无击穿现象。
通病20 柴油发电机组馈电线路连接后,两端不进行相序检验描述:柴油发电机馈电线路相序与原供电系统的相序不一致。
柴油发电机组馈电线路连接后,必须进行核相检查。
通病21 柴油发电机机房内设备接地不可靠描述:柴油发电机本体、机械部分的可接近裸露导体(日用油箱支架及其他管道)未全部与接地干线连接,或者接地点松动。
需可靠接地的金属部件包括:发电机外壳、金属底座、电气控制箱(屏、台)体、电缆桥架、敷设钢管、金属支架、金属管(水管、采暖管、通风管等)、固定消声材料的金属固定框等。
通病22 柴油发电机组试运行前未进行交接试验、无试运行预案描述:无法提供交接试验记录和试运行预案。
交接试验分为静态试验和运转试验,静态试验包括定子电路、转子电路、励磁电路、其他内容;运转试验包括空载特性试验、测量相序、测量空载和负荷轴电压。
通病23 不间断电源输出端的N线接地点不正确,未做重复接地描述:中性线未与接地干线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底座等其它金属件过渡;只与供电侧中性线连接,未做重复接地。
通病24 电动机运行时振动过大描述:电动机试车运行中振动幅度较大,噪音较大。
电动机运行中大幅度振动会损害电机。
安装时,电动机底座与基础面应严密接触,地脚螺栓与混凝土基础牢固结合。
通病25 封闭母线垂直敷设时,1.8m以下无保护措施描述:封闭母线水平敷设时,距地面高度小于2.2m,垂直敷设时距地面1.8m以下部分应采取保护措施,如防护网、隔板等,防止封闭母线受到机构损伤或人员接触。
通病26 封闭母线垂直敷设穿过楼板处未采用专用附件支撑、未做防水台描述:封闭母线垂直穿楼板处无防振支撑,孔洞周围没有挡水的防水台。
通病27 封闭母线直线段长度超过40m时未设置伸缩节描述:直线敷设时,长度超过40m,但没有设置伸缩节。
母线局部过热或产生热膨胀后应力增大,不能自由伸缩将影响母线安全运行。
通病28 封闭母线跨越建筑物伸缩缝或沉降缝时,未采取适应建筑物移动措施描述:在伸缩缝或沉降缝处母线直接穿过,没有设置伸缩性补偿装置。
通病29 封闭母线穿越防火分区时,未采取防火隔堵措施描述:封闭母线穿越防火墙、防火楼板时,未采取防火隔堵措施,用防火堵料密封。
防火堵料包括:防火泥、防火枕、防火隔板等,将封闭母线外壳与楼板或墙壁之间的缝隙填实密封。
通病30 封闭母线的金属外壳作为PE线描述:将每段母线用编织软铜线跨接,使母线外壳连成一体,利用外壳作接地干线(PE)。
在TN-S系统中,如采用四线型母线,应在外壳上附加3×25裸铜带作为接地干线。
通病31 桥架的钢板厚度不够描述:通过实测,桥架的钢板厚度达不到国家标准。
依据《电控配电用电缆桥架》JB/T10216-2000,桥架钢板厚度见表5。
表5 电缆桥架钢板厚度(mm)通病32 未正确使用各类弯通及附件描述:桥架安装时,各类弯通及附件规格不适应工程布置条件;与托盘、梯架不配套,尺寸不吻合;不采用专用弯通,而是自行加工。
弯通包括水平弯通、水平三通、垂直三通、水平四通、垂直四通、上弯通、变径直通等。
通病33 桥架与导管、箱、柜、设备接口处理不符合要求描述:电线导管与桥架连接时,未使用专用接头固定;电缆桥架与箱、柜、设备进行接口时,将桥架直接插入箱、柜、设备内。
通病34 未按规定装设伸缩节和补偿装置描述: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15m未设置伸缩节;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未设置补偿装置。
通病35 桥架金属壳体未可靠接地描述:桥架金属壳体未与接地干线连接;非镀锌桥架连接板两端未跨接铜芯接地线。
通病36 桥架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方描述:桥架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方,与热力管道平行或交叉,距离过小。
电缆桥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见表6。
表6 电缆桥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通病37 电缆直埋时,沟不符合要求描述:沟挖掘深度不够,沟内杂物不清理,沟底不铺细砂或厚度不够,没有盖板。
直埋电缆上、下部分的细砂不应小于100mm厚,并加盖板保护,盖板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盖板可采用混凝土盖板或砖,细砂中不应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
通病38 电缆与铁路、公路等交叉以及引入、穿过建筑物等处,保护管不符合要求描述:在以上部位未加保护管;管径过小;管口未处理;保护管埋深及长度不够。
保护管距轨道或路面的深度不小于1m,管的两端伸出道路路基边各2m。
电缆引入建筑物时,保护管埋设深度距室外地面不应小于0.7m,并有适当的坡度,伸出散水0.5m。
通病39 电缆沿电缆沟敷设时,电缆沟支架安装不符合要求描述:安装在电缆沟沟壁上的支架间距过大、高低不一致;支架层间距离过小;支架未接地。
通病40 电缆敷设完后存在缺陷描述:电缆有绞拧、铠装层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通病41 铠装电力电缆头的接地线不符合要求描述:接地线采用非铜质导线;截面积小。
铠装电力电缆的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如用铜绞线也应先搪锡再焊接,若选材不当,连接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