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文教学的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在古诗文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的方法,对学生学习、理解古诗文是很有益处的,做法如下。
一、课始激发兴趣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
要〕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只喻,老师很重视,学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的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
所以,文言文成了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教与学的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老师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力争改变课堂枯燥而沉闷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学习乐趣新课改之后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和古诗词篇幅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所用的课时比重几乎占了一多半。
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懂得文言知识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还有助于了解和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同时更重要的是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分值上看,36 分所占总分的百分之二十四。
由此可见,文言文和古诗词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只喻的,老师很重视,学生也把文言文和古诗词当作学习语文的重点和难点。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古诗文谈虎色变,视之如洪水猛兽,如拦路虎,很多时候学习古诗文的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沉闷、枯燥,学习的效率也低。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老师们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力争改变课堂枯燥而沉闷的学习气氛。
那么,究竟怎样去搞好高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通过实践教学,笔者尝试了提高古诗文教学乐趣的做法,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效果。
1 增强导语教学的趣味性“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能够生动活泼地促使学生进入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中。
导入的方式很多,比如新闻时事导入,历史故事导入,影视歌曲导入,热点话题导入,网络新词导入等。
如在学习《鸿门宴》前,可以给学生讲秦末农民大起义,接下来我让学生讲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的约法三章,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让学生读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霸王别姬》,学生已经进入情境。
在学习《与妻书》前,我给学生放了童安格的歌曲《诀别》,在学习《琵琶行》前,我给学生放了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用音乐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所要的一种氛围和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 通过诵读让学生产生美的感觉古人称作诗为“吟诗”,因为只有放声“吟诵”,才能体现诗歌的节奏、音律、神韵来,通过吟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了美感,就会很好地学习它。
古诗文之所以“掷地作金石声”、“琅琅上口”,盖源于斯也。
学生在放声诵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同时也就在涵咏中体味古人苦心孤诣创造的声乐美。
文言文发展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跃动着各种各样的优美文体。
诵读,不仅可以采撷形式美的花朵,更能感受文章的人物美、情感美、思想美。
通过诵读体现着古诗文的美,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增加了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学感受。
古诗词音韵流畅,朗诵吟咏起来,更能使人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每日一诗、改编表演(如《孔雀东南飞》、《雨霖铃》等)、举办诗社等活动来增加古诗词积累,形式活泼多样,深受学生喜爱。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以其声音、动画、文字、图像和录像等多种表达形式的优势无非更利于老师设计适当的教学环境、更利于学生自行建构知识体系。
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情境方面的优势就是能把声、像、文相结合,打破课堂四十五分钟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数千年,沟通过去与未来,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教师可以在努力把握课文内容精髓的基础上,选择最能为内容服务的音乐背景,放入最恰当的地方。
例如我在教学《鸿门宴》时,讲到项羽悲壮豪迈的人物形象时,就播放一段《霸王别姬》(屠洪刚演唱),再出示项羽仰天长啸的图像,或播放一段霸王别姬的电影或戏曲片段,让这种大气豪壮的音乐弥漫教室,让感人的画面渗入学生的心田,创设出一个立体的悲壮氛围;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则可以配合一段如泣如诉的古筝乐曲,再搭配一幅幅“千里烟波”、“晓风残月”、“冷落清秋节”的画面,做到音画合一,于是,一种婉约意韵也荡漾开来。
多媒体正是这样以其独特的多维优势创设出多维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惊喜、陶醉、亢奋,直至主导他们的情感,达到智育美育的有机结合。
4 在生活中体验乐趣我在古诗文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
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通过在班中诵读赛,竞争参赛资格。
班中还举行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给搜集得多的同学加平时素质量化得分。
还学习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出题互考,并通过评比方式进行,让学生多查找资料。
同学们各显神通,有一种在知识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
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应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古诗文的学习任务,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就要力求突破古诗词教学上困境,从考与教等多方面加以改进,这样才有可能帮助高中生培养的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学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西安市临潼区教学研究室常银川[摘要]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古诗文作品,更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是文质兼美的文学瑰宝。
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中学古诗文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效果。
本文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结合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探讨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古诗文教学策略中学课本中所选的古代诗文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闪烁着古代作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
作品中所包含的先哲们的伟大精神与高尚情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中学生通过阅读背诵一些优秀的古诗文作品,不但可以提高语言素养,增加文化底蕴,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
可是回观我们目前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仍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
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
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提到的“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古诗文距现代学生生活的年代较远,大部分学生很难逾越语言障碍,课文读不懂;二是当前的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大多采取传统的串讲加分析的大包大揽方式,课堂上滔滔不绝,激情飞扬,而不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正确方法,不能引导学生积累古汉语的语法知识,体味古诗文中的人文内涵,品味古诗词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从而使学生谈“古”色变,对古诗文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直接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及中考角度剖析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2001年颁布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给予了充分的阐释和说明。
1、《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总体要求“(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①]据此,我们可以把《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的学习要求解读为: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诗文内容,积累古汉语字词句等知识;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品味、感悟古诗文优美的意境,提高人文素养;加强诵读训练,对古代诗词要熟读成诵,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2、《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建议《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1[②]要求“背诵优秀诗文80篇”。
所以让学生多读一些富含文学审美价值、人文因素的古诗文作品,对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强调熟读尤其是强调背诵,对于改变目前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以讲代读的状况,是非常有益的。
3、《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阅读评价《新课标》对初中古诗文的阅读评价描述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1[③]《新课标》还指出,语文学习应该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1[④]由此可见,古诗文学习还担负着传承中国文化,连接古今的任务。
总之,《新课标》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较过去提高了很多,并且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学习要求。
二、当前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古诗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如此重要, 而我们目前的古诗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 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理想效果。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缺乏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第一,由于古诗文距当今学生的时代太遥远了,现在我们交流又不用文言文,何况古诗文中所涉及的典章制度,社会常识等都与现代社会有着巨大的距离,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古诗文学了没有用处。
第二,由于古诗文与学生熟知的现代口头与书面语有很大差异,学生很难逾越语言文字障碍,课文读不懂,自然产生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