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检测技术》评分标准道路工程实验室压实度综合性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5分)1.通过重型击实测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2′)2.掌握现场密度测试方法(2′)3.掌握压实度的评定方法(1′)二、实验使适用范围(6分)基层(2′)底基层(2′)土基(2′)三、实验主要仪器(7分)击实:击实筒、击实锤,脱模器、烘箱、容重:罐砂筒、标定罐、台秤(电子天平)四、实验步骤(16分,1分/项)1.击实(共10分):1)实验设计:(共5分,1分/项)石灰:土=?:?;称取石灰?g,土?g;5个不同含水量(%):各样品应加含水量(g):各样品实加含水量(g):以下各项均为1分2)按预定含水量备样,闷土24h3)击实:各项参数4)脱模,求的湿密度5)取击实后代表样品测含水量,求得干密度6)手绘干密度——含水量曲线,找出最大干密度值&最佳含水量2.容重(共4分,1分/项)1)标定锥砂质量2)标定砂的单位质量3)在实验地挖坑罐砂测试,求出湿密度4)取代表土样测含水量,求出实际现场干密度3.压实度计算(1分)4.压实度评定(1分)注意:两个实验顺序错误扣2′五、实验数据(共44分)1.击实(共22分)1)表头(共2分,0.5分/项)2)表格(共10分)湿密度:1分/空;实际含水量&干密度:0.5分/空其余缺(错)1分/2空,扣完10分为止盒号未填不扣。
3)曲线图(共10分):未标出5个点位扣1分未在曲线中描出ρdmax和ωo对应值扣1′曲线要求光滑,欠佳扣2~5分,曲线错误全扣10分,未填出出ρdmax和ωo对应值,扣2′2.容重(共22分)1)表头(共2分,0.5分/项)2)表格(共22分)A.标定锥砂(共5分):⑴锥砂平均质量m2,2分⑵其余各项均为1分,(错3空扣1′,扣完3分为止)B.标定砂密度(共5分)⑴标定罐的体积:2′,(错3空扣1′,扣完2分为止)⑵砂的平均质量m a:2分⑶砂密度(保留至0.001):1分C.测试数据(共5分):各项均1分D.含水量、干密度测定(共5分):干密度(保留至0.001):2分含水量(保留至0.1%):0.5分其余各项0.5分/空六、压实度计算及评定(共12分)1.计算:4分(K值保留至0.1%)2.评定:(共3′,1分/项)1)评定代表值公式:2)K值评定:大于90%视为合格:3)单点压实度评定标准:3.分析(5分)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共5′)利用烘干法测定土的含水率二、实验适用范围(共10′.2′/项):适用于黏质土、粉质土、砂类土、有机质土和冻土土类三、实验主要仪器(共10′,5′/项)烘箱、天平四、实验步骤(共15′,3′/项)1.取代表性试样,称湿土质量2.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3.干燥冷却后称干土质量`五、实验数据记录(共60′)1.表头(共3分)2.称量数据:盒质量、盒+湿土质量,盒+干土质量(共24′,4′/空)3.计算数据:(共24,4′/空)4.结果:(9′)回弹弯沉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共5′)测定路基路面表面的弯沉值二、实验使适用范围(共8′,每2′/项)1.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评定其整体承载力2.可供交工和竣工验收使用3.可为公路养护部门提供依据4.以20℃为标准温度,其他温度对于大于5cm的沥青路面予以温度修正三、实验主要仪器(共9′,3/项)测试车、弯沉仪、路面温度计、四、实验步骤(共18′,3′/项)1.布置测点选点2.将后轮轮隙对准测试点3~5cm处的位置3.在后轮间隙处插入弯沉仪,,安装百分表4.读取初读数L1,发令指挥汽车缓缓前进,驶除弯沉影响半径后发令停止前进,读取终读数L2,完成一个点的测试。
5.测试地表温度6.计算结果,并且进行温度修正五、实验数据记录(共42′)1.表头(共5分,1分/空):2.序号及桩号(1分):3.左轮百分表读数:(10分,0.5分/空)4.左轮回弹弯沉:(4分,错2空扣1分,扣完为止)5.左轮修正后弯沉:(4分,错2空扣1分,扣完为止)6.右轮与左轮相同(共18分)一、实验结果(共8分)代表值:2分/个,其余1分/个二、曲线图(共10分,5分/条)未标出(或标错)10个点位扣1~3分(错3点位扣1分)曲线错误全扣5分,未标明左右轮曲线,扣1分曲线横纵坐标尺错误扣1分落锤式弯沉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6′)测定在动态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态弯沉及弯沉盆二、实验使适用范围(共8′,每2′/项)1.此反算路基路面各层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作为设计参数使用2.所测结果经转换至回弹弯沉值后可用于评定道路承载能力3.可用于调查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传力效果4.探查路面板下的空洞三、实验主要仪器(共9′,3/项)牵引车、弯沉仪、路面温度计、四、实验步骤(共21′,3′/项)(一)准备工作1.调整重锤的质量及落高2.布置测点3.用手动操作检查各项指标。
(二)测试步骤1.对准测点,承载板自动落下,放下弯沉装置的各个传感器。
2.启动落锤装置,落锤瞬即自由落下,冲击力作用于承载板上,又立即自动提升至原来位置固定。
各传感器检测结构层表面变形。
3.提起传感器及承载板,牵引车向前移动至下一个测点,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定。
4.测试地表温度,并且进行温度修正五、实验数据记录(共34′,要求至少完成3个点)1.表头(共4′,1分/空):2.序号及桩号(1分):3.实测弯沉:(3分,1分/空)4.动弯沉:(2分)5.回弹弯沉:(2分)6.温度修正后回弹弯沉(共2分)三、实验结果(共12分,4分/空)四、曲线图(共10分)路面平整度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共10′,5′/项)1.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2.用于路基路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二、实验主要仪器(共10′,5′/项)3m直尺、塞尺(钢尺)、三、实验步骤(共15′,3′/项)1.选点2.清扫测点3.目测出最大间隙位置4.记量最大间隙高度值5.每处首尾连续测10尺,重复测3次四、实验数据记录(共53′)1.表头(共5分):判定标准2′,其余3项各1′2.平均值和不合格尺数:2分/空其余均为1分/空***精确至1mm即可五、实验结果(共12分,4分/项)平均值不合格尺数合格率(保留至0.1%)路面构造深度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共10′,5′/项)1.测定沥青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2.测定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二、实验主要仪器(共10′,2′/项)铺砂仪、量砂、推平器、直尺、毛刷等其他三、实验步骤(共18′,3′/项)1.选点2.清扫测点3.自由落体装砂,轻扣3次,刮平4.将砂倒在测点处,摊薄成圆形5.测圆形两个垂直直径,6.重复3次四、实验数据记录(共50′)1.表头(共2分,1′/项):2.桩号&路况描述共1′/桩:3.摊砂直径:直径3分/桩(即1分/空),平均值3′/桩(即1分/空),保留至1mm4.构造深度3′/桩(即1分/空),保留至0.01mm5.构造深度平均值3′/桩(即3分/空),保留至0.01mm五、实验结果(共12分,4分/项)平均值&标准差保留至0.1mm,变异系数保留至0.1土的颗粒分析实验报告评分标准一、实验目的(共10′)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5mm~60mm的土颗粒组成。
二、实验主要仪器(共6′,2′/项)标准筛、天平、摇筛机、三、实验步骤(共18′,3′/项)1.称取土样,分批过2mm筛。
2.通过大于2mm的各级粗筛。
将留在筛上的土分别称量。
3.将试样按从大到小顺序通过小于2mm的各级细筛。
4.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至每分钟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筛余质量的1%为止。
漏下的土颗粒全部放入下一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土样用软毛刷刷净,分别称量。
5.筛后级筛上和筛底土总质量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不应大于1%6.如2mm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细筛分析;如2mm筛上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粗筛分析。
四、实验数据记录(共50′)1.表头(共6分,1′/项):2.筛前总土质量,小于2mm土质量,小于2mm土占总土质量比例,(共6′,2′/空)3.粗筛分析:(共15′,1′/空)(若无则不扣)4.细筛分析:(共20′,1′/空)5.不均匀系数:5′五、土颗粒级配曲线(共10′)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强度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4分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二、适用范围:4分适用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用作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测定)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三、主要仪器设备:2分/条,合计8分路强仪(压力机)、脱模器、游标卡尺、标准养护室。
四、强度测试步骤——合计31分1)实验准备:合计15分①重型击实求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1′②计算出单个试样质量(结合料与土)和加水量,3′③闷料1′④用压力机或路强仪成型试件(上下垫块外露2cm、加载速率1mm/min、稳压2min)3′⑤标准养生7d,最后一天浸水,用作无侧限抗压实验;养生龄期到达90d或180d后进行劈裂试验。
2′2)测试步骤:合计16分①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和压力机,1′②取出保水试件,擦去表面水分,2′③游标卡尺测高度,1′④置于路强仪上进行抗压试验,加载速率1mm/min,记录破坏时的最大压力,4′五、实验记录(共53′)无侧限抗压试验:(至少3个试件)1.表头:1′/空,共8分2.记录:每一栏(11′):1′/空,试件号和制备方法不扣分;共33′3.抗压强度,(共6分,2分/空)4.结果:(共6分,2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