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冰箱压缩机发展现状

国内冰箱压缩机发展现状

国内冰箱压缩机市场分析冰箱压缩机有往复式和旋转式两种规格。

在日本,旋转式压缩机已占据30%以上的市场,而我国目前多数冰箱用压缩机主要以往复活塞式为主,生产线均使用往复式压缩机,在国内冰箱压缩机市场约占到87%左右;在这些企业中,生产能力最大的为300万台/年,最小的只有40万台/年。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冰箱压缩机生产企业单厂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单厂最大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5%。

一.我国市场上的冰箱压缩机竞争格局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冰箱压缩机厂家主要分三种类型:第一类: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或独资公司,共五家公司6个生产基地,包括扎怒西在中国天津与上海的两个合资厂、北京恩布拉科、无锡的松下冷机、泰州的LG、青岛三洋,前三家跨国公司在压缩机行业分别处于全球前三位的领先地位,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资金优势,在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可靠性方面均领先于国产品牌。

LG则在近五年跃居世界行列,四家企业全球市场规模、研发能力、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在中国市场显示出很强的上升力。

前三家合资公司占有高性能、高能效比、高稳定性的高端产品市场,LG尽管是今年刚晋升全球冰箱供应商行列,但其在帝亚斯系统已得到应用的线性压缩机对整个压缩机行业都是引人注目的突破性新技术路线。

第二类:质量与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中资龙头企业,代表性的三家企业包括黄石东贝、加西贝拉、万宝冷机,均为上市公司。

这些企业多从国外著名公司引进技术,华光引进的是松下技术;加西贝拉与黄石东贝则是从属恩布拉科集团的阿斯贝拉引进技术。

通过不断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产品性能与质量均有长足进步。

近年通过追随世界先进的压缩机制造技术,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设计提高能效水平,取得显著成效,高效机以基本满足冰箱行业的要求。

第三类:中资民营企业。

3家代表性的企业为双龙、万胜、温州华威。

他们集中于浙江,靠引进国外二手冰箱压缩机生产线起步。

这些企业设备较差、缺少技术支持,其产品处于国际上80年代水平。

以低性能、低价格为目标,常数白雪也以生产冷柜,饮水机配套的低端产品,包括在第三类企业中。

二,我国市场上冰箱压缩机的重点企业1.恩布拉科集团恩布拉科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白电公司惠而浦的控股子公司,系巴西最大的家电集团之一,9 0年代中期采取购并战略连续完成了1994年对意大利阿斯贝拉的收购以及1995年对中国北京雪花冰箱压缩机厂的收购(拥有约75%的股份),通过上述的购并该集团的生产能力已成为世界最大压缩机集团之一,目前全球产量约2300万台,超过ACC集团所属的扎怒西公司。

1995年组建的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由巴西恩布拉科压缩机企业公司,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美国惠而浦公司三方共同投资,总投资额5400万美元,2005年生产力能力300万台。

恩布拉科在中国市场曾多年位居行业榜首,由于质量控制严格,产品以高稳定性与可靠性在业内享有高声誉,拥有中国冰箱业最优秀的客户群,主要客户有海尔,科龙,新飞、夏普、西门子等冰箱业重点企业。

近年来相继推出ECN高效环保新型冰箱压缩机和小型EM压缩机。

恩布拉科目前已成为亚太地区的核心生产基地,2005年其在中国市场的产销规模230万台,占市场份额的6.51%,比04年上升0.2个百分点。

此外,恩布拉科还将扩大规模,在天竺增开工厂,预计与老产总合计生产能力达440万台。

2.扎努西扎努西公司原属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企业伊莱克斯集团,在伊莱克斯2003年进行调整时将其卖给意大利ACC公司。

最近其在上海的扎努西分公司又被上海海立并购。

天津扎努西公司预测中国未来冰箱市场的容纳量在1500——1600万台左右,其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25%份额,故而作出了扩大在中国投资规模的决定,并在1998年使天津扎努西的产能量达到300万台,成为中国目前生产能力最大的冰箱压缩机生产厂之一。

为扩大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扎努西于1998年与上海冰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航天工业总公司三方合资组建了上海扎努西电气机械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980万美元,其中外方投资比例30%,目前上海扎努西的能力为250万台。

2005年扎努西天津与上海两生产基地的产销量合计567万台,市场份额17%,与2004年相比下降了0.24个百分点。

ACC两个生产基地合计2005年出口量130万台,2004年增长了3 4%。

主要客户有:海尔,海信,科龙,美菱,新飞澳柯玛等等。

3.无锡松下冷机压缩机公司松下作为日本最具市场开发能力的公司和最大的家用电器跨国公司,早已确立了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方向。

松下冷机是全球第三大冰箱压缩机集团,全球产量约1700万台,除在本土、马来西亚外松下还在欧洲生产无CFC压缩机。

随着松下全球战略的调整,已将新加坡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转移中国,目前能力上升至300万台,无锡也逐步取代新加坡成为松下亚太地区主要的冰箱压缩机生产基地。

无锡松下冷机压缩机的出口量近两年保持在近90万台的水平,是冰箱压缩机行业出口比重量最高的企业。

2005年出口87万台,在总销量中的比重37%,比2004上升了5.5个百分点。

无锡松下的压缩机内部的部分除为本公司的冰箱配套外,其余约65%—70%供西门子等著名冰箱厂商。

4.LG电子(江苏乐金电子)LG与春兰的合资公司于1997年建成投产,总投资额6亿人民币,二期工程又追加投产1亿元,其中2/3的固定资产集中在压缩机上。

冰箱于1997年底进入市场,冰箱压缩机也于98年中开始试生产,规划能力冰箱100万台,压缩机200万台,后者半数共出口。

在韩国将冰箱压缩机生产线迁入泰州后,2003年,生产能力到达300万台,同时LG也与春兰分手,泰州LG成为LG的全资公司2001年,LG春兰冰箱压缩机产销达到100万台,出口16万台,市场份额6.51%;2003年的产量117万台,销量121万台;2005年时,产量已到达500万台,同时市场份额也上升至1 0.8%。

目前LG的冰箱压缩机主要用于自己的冰箱内,也有部分向容声,海尔销售。

三.国内的冰箱压缩机厂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家冰箱企业能拥有从压缩机到整机的完整生产线,这意味没有一家企业拥有完整的冰箱产业链。

与国外相比,我国冰箱压缩机企业虽有20余家,但单厂规模普遍较小,全部冰箱压缩机产量总和也不及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企业恩布拉科年产量240 0万台的水平。

目前主要的国产冰箱压缩机中,位居第一的为黄石东贝,目前其生产能力为300万台,200 5年的市场份额到达12.5%,尽管这样,东贝的技术也是是从阿斯贝拉,并且产品主要用国内市场,出口比重仅为4%。

华意集团自收购加西贝拉后,使得年产量合计达到450万台,成为中资企业中最大的冰箱压缩机企业集团。

05年时,占市场份额的9.81%,其出口比重也只有6.8%。

这是国内两家大型冰箱压缩机厂商,在国内的生产销售情况,其他企业的产销量就更不尽如人意了。

主要生产以冰柜,饮水机的压缩机为主,多用于自产自销,出口比重甚微,技术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以下。

四.国内外压缩机的差距目前,我国的大型冰箱生产厂家的压缩机都需通过外购,大多都从国外厂家购得,国内压缩机难以走出国门,除资金原因外,缺乏技术,是国内难以形成自己的强势品牌的原因。

国外工艺活塞压缩机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机组连续运转时间已经达到了国产机器的数倍,有的机型甚至达到了数十倍。

当国内生产厂还在为自己的易损件寿命超过半年而沾沾自喜。

设计水平的落后还体现在机组的震动上。

国外压缩机的转速和平衡性明显比国产机高了一个档次。

国外的中型石化压缩机大多采用撬装结构,并且出厂前都已经过了严格的测试,这样大大减少了用户按装调试的工作量,降低了对基础的要求,减小了由于安装不当造成压缩机故障的可能性。

1、企业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设计手段落后目前国外的压缩机设计早已进入了机理设计阶段,CAE分析、CFD分析、优化设计、寿命分析、可靠性分析、虚拟样机等等先进的设计手段和设计软件得到了充分地运用,热力计算时的系数选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和不同的介质进行合理选取,每个生产商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出自己的设计软件包,使整个压缩机的设计过程越来越符合实际。

与此相比,国内的许多企业,目前还在用着十几年前的DOS程序,系数的选取几乎一成不变,设计过程中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这样的设计水平,如何与国外竞争?科技投入的差距更是越拉越大,大多数国外公司都明确规定,每销售一台机器,不管利润高低,都按一定比例提取开发经费,投入到产品开发中,使自己的产品不断完善,并不断推出新产品。

国内厂家则远远不足。

2、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这是中国各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目前科研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水平并不比国外差多少,但是他们的科研成果真正运用到生产中的有多少?我们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大学学的课程有多少是对以后的工作有用的?还美其名曰教的是方法。

这些年来,国内外在新材料、新工艺上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国内压缩机行业都用了哪些?几乎没有。

3、综合实力差压缩机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通力合作,从各个方面,包括材料、工艺、热处理各个环节共同提高,才能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水平,而这也是我们所欠缺的。

记得前几年某厂的一台压缩机,设计时担心曲轴强度不够,特意加大了曲轴直径,可正是加大直径的机器连续出现了断曲轴的现象,后来分析才明白仅仅加大了直径,而热处理工艺没有变化,使得曲轴的组织发生了变化,性能反而降低了。

五.压缩机行业的结构调整优胜劣汰是市场的不二法则,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机制,也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是如何竞争却是现在国内厂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盲目的恶性竞争只能使我国的制冷行业陷入更大的困境中,最终必然走向灭亡。

我们只有建立正确的竞争机制才能推动国内行业的发展,不让外国企业乘虚而入,最终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名族企业。

我认为建立一个正确,健康的市场环境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广纳人才,技术创新虽然,我国有不少压缩机生产厂商,但是没有多少生产技术。

大多数的企业仿照国外企业的产品进行机械式的生产。

不求甚解,缺乏自主创新,使得技术总是落后于国外厂家,这就变相了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科技人员的重视,培养高级技术人员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创新之中,为企业的竞争增加一份有力的筹码。

2.增强国际间合作,引进外资和技术国内大中型压缩机生产存在周期长,占用资金大,资金周转慢,购买原材料及机电配套的资金的需求量很大。

由于资金的缺乏,产品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没有保障,装备落后也不能及时进行技术改造。

所以,采取和外企合作,合资的形式不仅降低了本土企业的资金风险,还可以吸收外国企业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为以后自己的发展积蓄能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