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园区银行贷款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园区银行贷款申请可行性研究报告

ⅩⅩ农业生态种植及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单位:河南XX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编制单位:郑州Ⅹ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日期: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河南ⅩⅩ农业生态种植及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建设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公司名称:河南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简介:河南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8000万元,公司总部位于河南省ⅩⅩ市。

公司以农业种植为中心,以养殖和休闲观光旅游为辅,建设生态农业综合经济圈,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中心,迅速辐射各县市,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打造成中部地区“菜篮子”高标准规模化基地。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公司将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带头、不断创新,努力打造现代化高端农业,积极带动农民增收,服务社会的宗旨。

充分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培养当地的主导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

力争在三年内达到省级龙头企业,为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1.1.3项目建设地点河南省ⅩⅩ市太康县1.1.4建设期限:项目分四期建设,总建设期限为5年,一期项目建设期为2年,建设时间为2016年3月正式启动,工期进展顺利预计在2018年3月竣工。

1.2项目建设规模本规划用地面积为00000亩,总投资额为00亿元,分四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额0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000亩,用于肉牛养殖场建设,年养殖规模达0000头。

二期项目总投资额为00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000亩,用于产品深加工,主要为牛肉分割深加工、冷库,休闲食品(肉)加工。

三期项目总投资额0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00000亩,用于经济林,智能温室大棚及无公害蔬菜及油菜、花卉基地建设。

四期项目总投资额0亿元,规划用地面积0000亩,用于水库、渔场及景观别墅建设。

1.3项目建设目标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油菜、花卉、有机蔬菜、肉牛养殖及深加工等产品。

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连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园。

1.4项目总投资额该项目主要以现代生态有机农业为主,以现有生态农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总投资00亿元,总共分四期完成,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

1.5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若干条文的解释(财发字{1999}57号);(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试行标准》{(94)国农综字第28号};(7)业主单位提供给郑州Ⅹ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相关技术资料;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科目单位指标备注1 项目总投资万元1.1 建设投资万元1.2 建设期利息万元1.3 流动资金万元2 年均营业收入万元3 年均总成本万元3.1 年均固定成本万元3.2 年均可变成本万元4 年均经营成本万元5 年均利税总额万元年均营业税金及附5.1万元加5.2 年均利润总额万元6 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后7 财务净现值万元税后8 税后投资回收期年9 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前10 财务净现值万元税前11 税前投资回收期年12 总投资收益率%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

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

促进水产健康养殖,发展远洋捕捞。

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

而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如何应对诸多挑战,谋划发展对策,是人们关注的热点。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义深远,形式紧迫。

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是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与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市场需求分析3.1生态农业发展前景生态农业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既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又增加对资源的需求。

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这种发展思路既加速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良好的自然资源对农业的发展起基础性支撑作用,使农业生态系统有稳定、均衡、充裕的资源可利用。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水资源更加紧缺,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的1/4,每年因为缺水,约有6.70×106hm2可灌溉面积得不到灌溉,而且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水的粮食生产效率为0.8kg/m3,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

人均矿产资源及能源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有限的自然资源基础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道路。

发展生态农业正适应了这一国情特点,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2绿色有机农产品市场前景有机农产品是指原料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生态系统,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

有机农业是指植物和动物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使用离子辐射技术,也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技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

3.3有机农产品的目标市场有机农产品由于其生产加工的原则和标准相当严格,所以其单位面积产量要低于一般农产品,而成本和价格则要高于一般农产品。

我国尚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土地面积少,13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压力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大规模推广有机农业还不切实际。

所以有机农产品在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都只能作为高端农产品满足少数人的需求,其目标市场定位为中等及以上收入家庭;工厂、学校、幼儿园及机关、事业单位等的食堂;宾馆、酒店和注重品牌效应的一般饭店。

第四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4.1 项目区概况4.2 建设条件1、交通条件ⅩⅩ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

漯阜铁路的电气化双线升级改造全面启动,改造完成后并入国家铁路路网,将成为带动ⅩⅩ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ⅩⅩ、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

沙颍河航运可直达南京、上海、杭州。

2、气候条件太康处于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ⅩⅩ盆地与黄淮海平原、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和华北地台与秦岭地槽的五个自然分界线上。

年均气温14.4℃,年均日照2092小时,年均降水量为803.9毫米,无霜期220天。

气候条件良好。

第五章公用工程5.1 供电项目区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供电,各建筑内根据负荷情况设置相应的动力配电箱,以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为各用电设备供电。

电力线路一般采用VV-1kV铜芯电力电缆冷库的动力配电线路采用XV-1kV橡皮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沿电缆桥架架空敷设或直埋敷设,少数地方需穿钢管沿墙、屋面等敷设,照明线路一般采用BV-0.5kV铜芯塑料线穿钢管暗敷设。

项目区内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项目区内建筑物均属三类防雷构筑物,可在其易受雷击处装设避雷带并做好防雷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及穿线钢管等均应可靠接地。

建筑物的每一电源进线都应做等电位联接,各个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互相连通,每一电源进线近旁的从属管道,建筑物的金属结构以及电源箱的PE(PEN)母排等均应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通。

5.2给水、排水(1)水源、取水工程及净化设施方案说明本项目所在区域无市政自来水,需在项目区内打深井作为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的水源。

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好,从邻近水井的水量和水质情况看,水井出水能满足本项目的用水量和水质要求。

为保证水源的出水稳定在项目区打深水井。

供水入口处设置水表,做好水量记录和成本核算工作。

取输水工程设计为在水井上安装深井水泵,深井泵型号为200QJ50-78/6,将水抽入蓄水调节池,蓄水调节池有效容积475m3。

输水管采用给水铸铁管做防腐处理。

由于井水水质较好,能够满足生产生活水质要求,本设计不设总的净化设施,只在井泵出水管上装设砂滤器即可,各用水单元根据自用水特点单设处理设施。

(2)给水项目区供水从水泵房的供水系统接入,项目区管网采用环状向项目区用水点供水。

供水管道材料采用DN<75者为镀锌钢管,DN≥75者为给水铸铁管,项目区内均采用埋地敷设,埋设深度为覆土厚度不小于0.70米,管道作防腐处理。

5.3消防本工程给水系统设计成为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