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红蓝宝石饰品鉴赏

第四章 红蓝宝石饰品鉴赏


22
如何区别: 由于颜色仅限于宝石表面,刻面接合处和腰围明显地出现较 深的颜色线,或高突起;整个宝石看起来颜色不均匀,有的刻 面深,有的刻面浅,称斑状刻面,这是由于扩散层的厚度不 均匀及扩散后抛光过重等综合作用引起的; 腰围处常常完全无 色,整个腰围清晰可见,称为腰围边效应; 在二碘甲烷中,刻面接合处清晰可见,天然宝石则看不到刻 面界线,整体边缘也不清楚。
2、净度
红宝石是一种杂质相对较多的宝石,因此不应该以评判钻石 的净度那样去要求。也正是因为杂质多的缘故,净度越高的红 宝石越珍贵。 5级FL:无瑕,肉眼看不到内部和外表的瑕疵。 NFL:可能有很少的痕迹、凹坑或很少的特征包体。 4级L11:反射光下肉眼通常不容易看到包裹体。 L12:反射光下肉眼能看到的包体很少。 3级:ML1:内部包体明显,但感观上对宝石没多大影响。 ML2:内部包体明显。ML3:在台面下能见到包体,但包 体对宝石外貌总体影响大大。 2级:VL1:包裹体明显,有损宝石外观;VL2:包体比 VL1更多更明显。 1级HL:有很明显的包体、裂隙、空洞(负晶)。
§4-1 红宝石及饰品鉴赏
一、红宝石的象征意义 二、红宝石的组成 三、红宝石的性质 四、红宝石的产地 五 、红宝石的造型 六、红宝石的品质标准 七、人工优化红宝石 八 、红宝石首饰欣赏 九、红宝石的合成 十、红宝石的仿品 十一、红宝石的选购 十二、红宝石首饰的保养 十三、红宝石首饰的清洗
§4-2蓝宝石及饰品鉴赏
26
世界上最美、最具凄凉爱情故事的红宝石 卡门· 露西亚出生于巴西,在 美国留学时邂逅了皮特· 巴克, 1978年二人结婚。2002年当她听 说这颗红宝石后,一直十分向往, 希望能谋得一面,可是她身患癌 症,2003年去世,终年52岁。 虽然卡门· 露西亚生前并没有 见过这颗红宝石,但是挚爱她的 丈夫皮特· 巴克完成了她的遗愿。 2004年,巴克捐出一大笔钱给斯 密逊博物馆用以收购和展出这枚 红宝石,并且以妻子的名字作为 永远的怀念。
27
卡门· 露西亚红宝石, 重23.1克拉。上世纪 30年代来源于缅甸。 镶嵌在一个由碎钻点 缀的白金戒指上 。
翡翠红宝石胸针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中国政府向总统及总统夫人增送的十件富有中 国特色的工艺礼品中的一件. 由五颗15*11mm红宝石组成5片花瓣;同一 材料切割下来的12块老种玻璃地翡翠构成花叶,103粒3-20分的钻石用白 金镶嵌为须蔓,所用红宝石和翡翠均为民初物,六十年代初加工而成, 总重为36.9克。
30
3、水热法 水热法合成红宝石比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更难以识别。其 中最重要的鉴别特征,仍然是种晶的存在;另外,有时候 可以看到一些“面包屑状”的包裹体;有的则有一些微波 纹状的纹理。如果不能发现这些特征,那就只能依赖更精 密的大型仪器,如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仪等的详细测定。
9
4、柬埔寨——重要的红宝石产地 柬埔寨的红宝石主要产于紧邻泰国占地5里的拜林地 区。所产红宝石也泰国十分相似,以含铁较高的紫红-棕 红色为主。
10
5、越南
越南红宝石的颜色从粉红到红色, 多少带有紫色色调,具有流纹状的颜色 分带现象,流纹状色带可参杂有粉红色、 橙红色、无色和蓝色条带。 6、中国红宝石产地 云南、安徽、海南、江苏、山东、福建、黑龙江、新 疆、西藏等。 1991年,中国山东省昌乐县发现一颗红、蓝宝石连生体, 重量67.5克拉,被称为“鸳鸯宝石”,称得上是世界罕 见的奇迹。
23
八 、红宝石首饰欣赏
24
25
世界上最大的一颗红宝石原石
1700.01克拉星光红宝石原石。 长6.19厘米、宽4.32厘米、 高6.48厘米,产地缅甸抹谷, 颜色鲜艳,自然形成山字形 态,晶体完整,珍藏在中国 青岛泉佳美硅藻泥宝石展览 馆。
在2012年3月11日青岛市举办的赛宝大会上,故宫博物院研 究员、鉴定专家刘静等5位专家评定获得“中国民间珍宝” 称号。该红宝石由宝石设计大师、青岛泉佳美硅藻泥科技有 限公司董事长、宝玉石收藏家徐廉福先生收藏。
3
二、红宝石的组成
红宝石:具红色、刚玉成分的宝石; 基本元素:氧化铝(Al2O3),原石叫刚玉。 微量元素:红宝石中含三氧化二铬(Cr2O3); 属于刚玉族矿物,三方晶系。 矿物晶体一般呈桶状、柱状和板状 包裹体:金红石等
4
三、红宝石的性质 硬度:9,比钻石小,但韧性好; 密度:3.95-4.1,比钻石大; 折光率:1.76-1.77,比钻石小,透明度差; 光学性质:星光效应。 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光泽:亮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多色性:二色性明显,常表现为:紫红/褐红,深红/红,红 /橙红,玫瑰红/粉红 发光性:红宝石在长、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红色及暗红色萤 光。 裂纹,纹较发散,即“十红九裂”。
18
(2)切磨的类型:红蓝宝石的切工包括刻面形宝石和素面 形宝石,较大颗粒的红蓝宝石一般采用的是混合切工,通常 它的冠部是采用明亮形切工,使宝石呈现出迷人的反火,亭 部采用梯形切工,在使宝石保重的同时获得更好的颜色。
19
(3)切磨的比例和对称性
红蓝宝石的颜色是其价值的体现,为了达到鲜艳的色彩, 红蓝宝石的切磨角度并没有定性的说法。 应注意: 明显的不对称会使红宝石的亮光受到严重的影响; 刻面严重偏离中心会影响光线从亭部均匀的反射出来,也 对红宝石的反火产生不利的影响 ; 亭部过深会加深宝石的颜色; 亭部过薄会使光线不能反射出来,从而形成较大的窗口区,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漏光”。 (4)切磨的抛光程度 抛光程度的好坏影响红蓝宝石的光泽和反火。
5
四、红宝石的产地
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中国、斯里兰卡、巴基斯 坦、阿富汗、坦桑尼亚、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 1、缅甸——最优质的红宝石产地
鸽 血 红 原 石
世界上最好的红宝石- “鸽血红” (产自缅甸莫谷地区)
6
15世纪初,缅甸莫谷的居民偶然 发现红宝石,至15世纪中期,开始 规模开采。莫谷地区蕴藏世界上最 著名的“鸽血红”,属全世界品质 最好的红宝石。几世纪以来,红宝 石在这个山谷不断被寻获,但目前 产量业已殆尽。此地发现的红宝石 具有一个共性——“红色中或多或少 带着蓝色记忆”。
28
九、红宝石的合成 红宝石是刚玉成分(Al2O3),红宝 石中混有少量含铬化合物,可以人工合 成。 1900年,科学家用氧化铝熔后加入少量氧化铬的方法, 制出了2~4g的红宝石。现在,已经能制造出大到10g的红宝 石。 目前世界50%以上的人造红宝石是由中国加工的,主要产 地广西、广东、淅江和山东等,其中约80%通过广西梧州市场 集散与交易,我国已成为世界人工宝石的切磨加工中心。
7
2、斯里兰卡(锡兰)——星光红宝石的家乡
颜色从浅红色到红色、粉红、棕红、褐红、樱桃 红等。高档品为艳红色略带粉、黄色调,常称樱桃红 或水红色。
8
3、泰国——最大的红宝石产地和加工基地
世界上约有80%的红宝石都 要通过泰国流通或交易, 最大的红宝石切磨工厂在 泰国的占他武里。
泰国红宝石曾一度以饱和的色度与缅甸红宝石不相上下, 但资源和产量也渐趋衰微。目前,泰国虽然仍是世界红宝 石的头号供应地,但所产红宝石主要是来自缅甸和柬埔寨。 这些外来红宝石原料,在泰国经过处理加工以后再进入销 售市场。
21
2、扩散处理技术 通过化学处理的手段,让化学试剂中的氧化铬涌入到 刚玉的晶格中去,从而使那些无色的刚玉获得了产生红 色。 颜色仅限于宝石的表层,而宝石的核心部分仍为浅或 无色的原天然刚玉。 虽然呈色机理与天然红宝石完全一样,而且也不会因时 间而褪色,但是一种后期处理,被这样染色处理过的宝 石不能等同于天然红宝石出售。
11
和钻石不同,红宝石的开采、生产和销售没 有一个世界性的垄断组织,各地的红宝石业 均各自为政,它的开采或由不同规模的公司 经营,或由许多个人以土法进行开采。因此, 人们对红宝石资源的总体情况也缺乏统计了 解。已知世界红宝石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两 个区域,一个是东南亚及其周边地区,另一 个是非洲东部。
20
七、人工优化红宝石
1、热处理 把红宝石加热到一温度时,常可使红宝石的颜色获得改善,透 明度有所提高,还可消除部分色带和某些内含物,愈合部分裂 隙,使本来品质较低的红宝石变成较高档的红宝石。 当今市场上的红宝石,大约有80% 90%是经过不同程度 的人工优化处理。其中最多见的是热处理。 热处理是一种纯物理学的方法,时下珠宝界已对这种处理普遍 认同,可以和真正的天然红宝石等同,无需特别声明,予以等 价出售,即使被识别出来,也不认为这是欺诈。
29
1、威纽易法
跟人工优化红宝石相比,合成红宝石才是最令人头痛的问 题。最早的合成红宝石最先由法国化学家威纽易发明的一种 叫威纽易炉的装臵用氧化铝粉末制成,这种合成红宝石已充 斥市场。人们不仅用它来制造一些廉价的装饰性首饰,也有 人用其冒充天然红宝石。
2、助熔剂法
1963年,美国查塔姆公司采用助熔剂法合成了一种新的 合成红宝石,称为查塔姆红宝石。这些助熔剂法合成红 宝石,在外观特征上更近似于天然红宝石,因而也更具 有欺骗性。要指认出仿造红宝石与天然红宝石之间的显 微特征,对于大多数普通的投资收藏者来说是十分困难 的,因此,最好还是请有关的鉴定机构进行详细的鉴定。
12
五 、红宝石的造型
椭圆型
梨型
马眼型
素面型
祖母绿型
13
六、红宝石的品质标准 透明度、颜色、净度、克拉和切工(1T和4C)。 1、透明度 在红宝石的肉眼鉴定中,一般将透明度分为:透明、亚透明、 半透明、亚半透明、不透明五个级别。 (1)透明。能允许绝大部分光透过,当隔着宝石观察其后 面的物体时,可以看到清晰的轮廓和细节。 (2)亚透明。能允许较多的光透过,当隔着宝石观察其后 面的物体时,可以看到物体的轮廓,但细节模糊。 (3)半透明。 能允许部分光透过,当隔着宝石观察其后面 的物体时,仅能看到物体的轮廓阴影,看不到细节。 (4)亚半透明。 仅在宝石的边缘棱角处可有少量的光透过, 但隔着宝石已无法看清其后面的物体。 (5)不透明。 基本上不允许光透过,光线被物体全部吸收 或反射。 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