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课件
一、二、三章写远别家室,历久不归之忧;
四、五章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日夜戒 备,居无定所之劳;末章写归途中雨雪饥渴 之苦和痛定思痛之情。前三章以薇菜的发芽, 鲜嫩到苍老起兴,暗喻征战时日之久,四五 章通过对比,反衬士卒奔突之苦,曲折地反 映了军中苦乐不均的现实。
前三章为第一部分,写由于猃狁 骚扰,兵士们不得已远离家园,戍 守边境,一年四季过着饥渴交并、 转徒不定的生活,深切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三章诗均以采薇起兴, 作者按薇萌芽、生长、成熟的自然 过程,分别以“薇亦作止”、“薇 亦柔止”、“薇亦刚止”领起各章, 使三章诗前后连贯,互相呼应,表 现了自己心中的浓烈乡思。
驾彼四牡 君子所依 四牡翼翼 岂不日戒
四牡騤騤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行道迟迟 我心伤悲
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载饥载渴 莫知我哀
主要内容
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 归途中所赋之诗,诗中叙 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 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 忧时伤事的感情。
6
内容简析
本诗凡六章,可分为三部分:
古人写柳
柳-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 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 争解垂丝绊路人。 堤上柳-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 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 是妾断肠时。
折杨柳-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
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 不送去年离别人。
艺术特色
1) 重章叠句、叠词的
运用。 叠句-前三章的重章叠 句中,文字略有变化, 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 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 异常生动妥贴。 叠词
2)即景抒情,
融情于景,情 景交融(前已 述,此略) 3)比兴手法的 运用 4)和谐铿锵的 节奏韵律
小雅 · 采薇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靡家靡室 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遑启处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 戎车既驾 岂敢定居 维常之华 君子之车 四牡业业 一月三捷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小 雅 · 采 薇
写作背景
《史记•周本纪》:懿王之时,王室遂 衰,诗人作刺。 《汉书•匈奴传》:周懿王时,王室遂 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 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 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 棘。” 此说虽近事实,但不确切。
魏源《诗古源》认为是周宣王时代 作品,此说近是。 西周至厉王末年,遇旱灾,百姓 饥馑。厉王宠信荣夷公,专事搜刮, 民怨沸腾,放厉王于“彘”。西戎 与北方的猃狁乘机入侵周朝。宣王 即位,重振周朝,号称中兴。命秦 仲征西戎,尹吉甫征猃狁。《采薇》 即于此时产生。
佳句赏析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此句妙在“依依”、“霏霏”四字。
此乃虚写景也,若详细描摹,不仅罗 嗦无用,亦失其真也。着“依依”、 “霏霏”四虚字,以模糊之辞传不可 说之景,意在令各人自味其自心所见 之意境,方得其妙。此句另一妙处在 于反衬之运用:用“杨柳依依”之美 景作背景,反衬士兵出征之苦;又以 “雨雪霏霏”之哀景衬托士兵归家之 乐。
第四、五章为第二部分, 写戍守边地时艰苦而紧张的军 旅生活。作者以棠棣之花引出 “君子之车”和服饰之盛,从 而将笔触由抒发乡思转向对戎 马生活的描绘。 -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凶悍而周家军队盛大
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 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 的。
末章为第三部分, 写作者归家途中的情 景与心境。 -前四句:触景 生情,抚今追昔; -五、六两句: 归乡途中饥寒交迫、 步履维艰之状; -末两句:感伤 时事,悲哀深沉。
佳句赏析
由归途中眼前“雨雪霏霏”的实景勾起对出
征时杨柳依依景象的回忆,两相对比,依依 杨柳透露出出征时希翼早归的美好愿望,霏 霏雨雪表露出对久戍的厌恶和忧伤。情自景 出,景又增情,加上和谐铿锵的节奏韵律, 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把人们对自 然景物的普遍感情用于典型环境而产生的一 种美学效果。千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诗经》 乃至整个古典诗歌中最优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