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全版.ppt

常见眼眶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分析全版.ppt


优选文档
22
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neurilemoma),又称Schwann细胞 肿瘤,来源于神经鞘的Schwann细胞,可发生于 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多为良性,少数为恶性。
优选文档
23
神经鞘瘤是雪旺氏细胞增生形成的肿瘤,常源于周围 神 经,三叉神经眼支的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和泪腺神经在肌 锥外行走,鼻睫神经是三叉神经眼支经过眶上裂进入肌锥内
泪腺、眼球及视神经各单独划分为自己的区域。
优选文档
2
优选文档
3
眶隔前间隙
眶隔是一层薄的纤维膜,一 面与眶缘的骨膜相连,一面 与睑板衔接。 以眶隔为界,其前方为眶隔前 区,包括眼脸及血管神经;其 后方为眶隔后区;
优选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眶隔前间隙常见病变
➢毛细血管瘤 ➢淋巴瘤 ➢炎性病变 ➢睑板腺癌 ➢基底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常见眼眶内肿 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优选文档
1
八分区法:
Lemke 等将眼眶分为眶隔前区、骨膜下区、肌锥外间隙、 肌锥、肌锥内间隙、泪腺区、眼球区及视神经鞘区等8 个区 域。
以眶隔(一层纤维膜连接于眶缘骨膜与脸板之间) 为界, 其前方为眶隔前区,其后方为眶隔后区;
眶隔后区又以4 块眼外直肌组成的肌锥和眶骨骨膜为界分 成骨膜下区、肌锥、肌锥外间隙、肌锥内间隙;
优选文档
16
优选文档
17
优选文档
18
基底细胞癌、睑板腺癌、鳞状细胞癌
眼脸恶性肿瘤多为来自外胚层皮肤及其附属腺,基底细胞 癌、脸板腺癌与鳞状细胞癌为其主要类别,主要发生于中老 年人。
大部分眼脸恶性肿瘤根据临床特征可做出诊断,影像表现 大多缺乏特征性,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眼脸恶性肿瘤的浸润范围和周围结构的 关系,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指导。
优选文档
26
【CT表现】
1、眼眶神经鞘瘤表现为肌锥内或肌锥外略高密度肿块。
优选文档
19
定位征象
位于眼球前方软组织 病变弥漫、形态不规则 眼球移位少见 视神经正常
优选文档
20
肌锥内间隙
肌锥内间隙是眶内以视神经为轴心,四周由四直肌及其肌间 膜所围成的锥形腔隙。
内容物:脂肪、神经(动眼、外展、鼻睫)及血管。
优选文档
21
肌锥内间隙—常见病变
➢神经鞘瘤 ➢海绵状血管瘤
优选文档
8
【MRI】
肿块在T1WI 上呈中等信号,T2WI 上呈高 信号;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优选文档
9
眶隔前蜂窝组织炎
眼眶蜂窝组织炎是眶内软组织的急性细 菌性感染。从解剖部位可分为眶隔前和眶 隔后眶蜂窝组织炎。
眶隔前蜂窝组织炎指炎症和感染局限在 眶隔之前的眼脸和眶周结构,隔后结构未受 感染。主要表现为眼睑水肿,眼球未受累。
眼眶真正的淋巴样组织主要位于眼脸、结膜和泪 腺以及眶隔后方少量淋巴组织。这些部位被认为是 淋巴瘤潜在的发生部位。
优选文档
13
【临床表现】
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其临床表现视病变累及部 位而不同,但多以眼眶肿物、无痛性眼球突出伴眼 球活动受限为主,单侧多见,双侧少见。
优选文档
14
【影像特点】
①病变绝大多数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方紧靠眶隔后方和( 或) 眶隔前区。
常有突眼、眼睑和结膜水肿,哭闹或低头时可能 有突眼加重。
【病理】
毛细血管瘤由大量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增生而 成,无包膜,生长缓慢,长期存在的肿瘤样毛细 血管扩张。
优选文档
7
【CT】
一般位于眼脸的低密度肿块,少数肿瘤可累及眶 内,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密度不均匀 ,极少数可有钙化。 增强扫描:肿瘤血管丰富,呈明显均匀强化,强 化出现时间早。
优选文档
5
毛细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 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大多数位于眼睑和面部,少数可在眼眶内生长或 睑内、眶内并存。
眼部毛细血管瘤多发生于出生后3个月以内,1岁 后稳定,有自行消退的倾向;发生于皮肤的毛细血 管瘤消退者较多,发生于眶内的自行消退较少。
优选文档
6
【临床表现】
肿瘤可为形态规则的椭圆形或类圆形,也可呈推形、哑铃型或其他 不规则形态。镜下可见AntoniA型瘤细胞和AntoniB型瘤细胞,前者瘤细 胞排列紧密,后者瘤细胞排列疏松,瘤细胞外存在丰富胶原纤维。部分 神经葡瘤内可见生长活跃区域,极少部分甚至发生恶变。
优选文档
25
【临床表现】
眼眶神经鞘瘤多为良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 见于20 - 40岁的青壮年。早期症状为渐进性突眼, 常以眼球突出就诊,部分患者伴视力下降、眼球运 动障碍、眶缘部扪及肿块等。
②病变累及单侧或双侧眼眶,以单侧多见;
③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 眼眶林巴瘤无包膜其生长方式为浸 润性生长,沿正常眶内结构蔓延,常累及肌锥内外间隙沿
肌锥内外脂肪间隙呈铸型样改变;包绕大部分眼环时呈星 芒样改变,而以上结构多无移位眼球内部结构常不受累;
④CT平扫显示肿瘤呈密度均匀的等或稍高密度块影; MR T1WI 呈均质性等或稍低信号强度,T2WI 呈均质性稍 低或略高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常为中度或明显均匀性强化
优选文档
10
【CT】
眼睑增厚,密度增高,皮下脂肪阴影消失,眶周软 组织肿胀。增强扫描可不强化或呈环形强化。
【MRI】
眶隔前软组织肿胀,呈长T1长T2信号。
优选文档
11
眶隔前炎症
优选文档
12
淋巴瘤
眼眶原发淋巴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外恶性肿瘤, 属于NHL,绝大多数来源于B淋巴细胞,呈低度恶性, 极少数来源于T 淋巴细胞,呈高度恶性。

⑤眼眶淋巴瘤常无眶骨骨质破坏。
优选文档
15
图1~3 双侧眼眶原发淋巴瘤。 MRI T1WI( 图1)、T2WI (图2)示肿瘤与眼外肌信号相比呈等信号,并沿着眶 内结构浸润性生长,呈铸型包绕眼环前部,累及泪腺及泪道,并沿肌锥外 间隙向后球后蔓延,眼环无变形增厚。
增强后示病灶轻度强化,与眼外肌相比呈等信号( 图3)
间隙的唯一分支,因此,源于距上神经、滑车上被轻和泪腺 神经的神经鞘瘤位于肌锥外间隙,而源于三叉神经眼支的鼻 睫神经的神经鞘瘤位于肌锥内间隙。
神经鞘瘤来源的特点决定了神经鞘瘤既可位于肌锥外 问隙,也可位于肌锥内间隙,部分神经鞘瘤可通过眶上裂累 及颅内。
优选文档
24
【病理】
大体病理上,神经精瘤表现为光滑、包膜完整的肿块,呈褐色或黄 色 ,触之有波动感且易脆。偶见出血灶,少数肿瘤可见钙化,部分肿瘤可 囊性变及囊性神经鞘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