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

《社会保障概论》读书笔记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的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灾害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社会保障的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社会保障的对象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主要是政府;(3)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为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2、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1)保障性;(2)强制性;(3)社会性;(4)互济性;(5)公平性;(6)福利性。

3、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力量来保证社会成员在面临社会经济风险时能够维持其基本的生活权益。

4、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2)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1社会保障具有十分有效的平衡需求的作用;○2社会保障还体现了其对投融资的调节功能;○3社会保障也体现了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3)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一)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保障制度。

各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各有特点: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1社会保险;○2社会照顾。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五大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社会服务;○4社会救助;○5医疗保健。

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

法国;社会保障体系由三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补贴;○3公务员福利待遇。

瑞典;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公共福利;○4医疗保健。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由四部份组成:○1社会保险;○2国家救济;○3社会福利;○4医疗保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的特点:(1)强制性;(2)资金筹措的多源性;(3)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4)资金使用上的预防性。

社会保险的内容一般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2、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指公民在靠自身力量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的用以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1)自然灾害救助;(2)失业破产救助;(3)孤寡病残救助。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立法或政策的规定,对社会全体成员提供的旨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各种设施、资金、服务等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福利的特点表现在:(1)强调国家和社会在实现福利目标过程中的直接的责任性;(2)国家立法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都能普遍地享受社会福利提供的津贴或服务,具有显著的普遍性的原则;(3)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

(二)社会保障的类型1、按照给付标准分类:(1)受益基准制,又称规定受益制;(2)缴款基准制,又称规定缴费制;(3)混合制。

与社会保障给付标准相适应,按收入保障计划提供现金补助时采用的方法有:○1就业关联制度;○2普通保障或“按人头”的补助制度;○3收入状况调查制度。

2、按照资金来源分类:(1)政府统包型,又称“国家社会保障型”;(2)投保资助型;(3)强制储蓄型。

由于给付方式和资金来源的不同,社会保障资金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三种制度:○1社会统筹制;○2个人帐户制;○3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结合制。

3、按照财务机制分类:(1)基金积累制,又称预先积累制;(2)现收现付制;(3)部分积累制,又称混合制。

4、按照实施方式分类:(1)强制实施模式;(2)自愿投保模式;(3)多层次保险模式。

5、按照管理方式分类:(1)政府机构统一管理模式;(2)公众机构管理模式;(3)私人机构管理模式。

三、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P16(一)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P17(二)福利经济学理论 P18(三)新福利经济学P19新福利经济学对于福利的增进问题提出了两种论说:○1补偿原则论;○2社会福利函数论。

(四)凯恩斯主义理论 P23(五)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P241、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福利观点:P242、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福利观点: P253、中间道路理论的主要福利观点: P25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P28~P301、萌芽时期:(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 P282、发展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 P283、成熟时期:(20杨纪30年代——60年代) P294、改革时期:(1960至今) P30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P31~P46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66年。

创建阶段。

(P32)第二阶段,从1966年至1976年。

滞退阶段。

(P36)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

研究和推进阶段。

(P36)第四阶段,从1992年到1998年。

改革阶段。

(P37)第五阶段,1998年起至今。

(P42)1.1.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坚持的原则:(1)政策、机构统一原则;(2)政事分开原则;(3)服务社会化原则;(4)普遍覆盖原则;(5)城乡有别原则;(6)逐步建立原则;(7)多方共办原则。

1.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大致由三个方面组成:P38(1)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包括有○1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扶危济困,救助社会弱势群体;○2优抚安置属于国家的特殊保障;○3社会福利的对象是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等;○4社区服务。

(2)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承担资金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等。

(3)由单位、个人出资承担的商业保险项目:包括有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助性保险。

1.3.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P40(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2)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3)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4)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6)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1.4.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P43(1)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2)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3)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尚需建设;(4)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也正在建设中。

2、我国“十二五”时期(2011——2015)社会保障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P45(1)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2)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3)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4)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三、国外的社会保障制度P46(一)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P471、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P47~P49○1《济贫法》体制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奠基时期(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3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时期(二战至今)。

2、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P50~P53(1)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1国民保险制度;○2一般社会福利制度;○3收入关联福利制度。

(2)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1退休养老金;○2失业保险金;○3儿童福利;○4收入补助;○5家庭津贴。

(3)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与应用: P51(4)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P52(二)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P53~P55(三)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P55~P581、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1)常常把社会保障作为扩大有效需求的手段;(2)多层次的管理体制;(3)资金来源的多渠道;(4)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实行差别化的社会保障;(5)实行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四)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 P58~P621、收入保障制度: P592、医疗保障制度: P603、社会福利事业: P614、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1社会保险制度多元化;○2年金制度趋向于一体化;○3保险费负担全民化。

(五)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 P62~P661、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内容: P63~P642、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资金来源: P643、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给付条件: P64~P654、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管理运作: P655、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的特点: P656、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制)存在哪些不足? P66第三章养老保险一.养老保险制度概述: P67(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P67~P68(二)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 P68~P711、投保资助式养老保险;P68~P702、储蓄型社会保险;P713、国家统筹式社会保险;P71(三)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 P72~P751、养老金给予付条件;P722、养老保险待遇;P73~P743、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P74~P75(四)养老保险制度的层次:“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1、社会基本养老保险;P752、单位补充养老保险;P76~P773、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P77二、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一)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P78~P80(二)中国旧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P80~P811、国家和企业包揽过多,个人权利与义务相脱节;2、覆盖面窄;3、筹资模式不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社会需要;4、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机构分散,缺乏宏观协调。

(三)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P81~P891、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P82~P86(1)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主要内容:P85~P86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P86~P873、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P88(四)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及改革: P89~P101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P89~P912、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P91~P95(1)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P92(2)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P93(3)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农保基本一致:P93~P94(4)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的主要政策:P94~P953、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P95~P102(1)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1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问题(P96);○2养老金债务与做实个人帐户的问题(P96);○3计发办法和养老金调整机制的问题(P97)○4统筹层次低的问题(P98);○5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问题与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P99);○6管理服务社会化的问题(P1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