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教学设计
生:+1500的位置。
师:(+500)*(+3)=+1500
以此类推其他三种情况,得出四个运算式。
设计意图是以动画和数轴相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直观的得出结果,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师:通过以上四种出行方式我们得出四个式子。
(+500)*(+3)=+1500
(-500)*(+3)=-1500
(+500)*(-3)=-1500
用几道学过的乘法算式引入新课的探究。
二.探究新知
师:那么如何计算(-4)×(-5),(-5)×(+6)呢?
设计意图是分析有待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点上展开新知识的学习。
师:请看屏幕:如图,我们规定向右为正,现在后为正。小车以每分钟500米的速度向右运动,三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上?(动画展示过程)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能直观的找到答案。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确定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认识和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巩固
师: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现在同学们回忆一下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500)*(-3)=+1500
师:积的符号和什么有关系?
生: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
积的符号和因数的符号有关系。
师:积的绝对值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因数绝对值的乘积。
师:通过上面的发现,能否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呢?
根据学生的答案归纳总结: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1.5有理数的乘法
姓名
王艳
学科
数学
学校
肇东市第十一中学
年级
七年级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探究、合情推理等能力,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设计意图是利用原有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任何数同零相乘得什么?
生:0.
进一步完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9×6;⑵(-9)×6;
⑶3×(-4);⑷(-3)×(-4)。
(1)启发学生根据乘法法则,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时指定四位学生到黑板上做。
师:第4题中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由此猜想到什么?
生:两个因数之积为1,他们互为倒数。
四.巩固新知
加入有理数乘法习题,让学生理解应用乘法法则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
五.反思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2.倒数的定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师生共同订正,教师给出规范解题过程。
(3)强调:做有理数的乘法时,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出积的绝对值。
例2、计算
(1)(-3)×9(2)|-4|×(-0.2)
(3)[-(-5)]×(-|-0.4|)(4)(- )×(-2)
找四名同学到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将乘法法则应用到较难的计算中,观察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第4小题将倒数的概念延伸至有理数的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发展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
生
情
况
分
析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熟悉和掌握了非负数的乘法运算,初中后又相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是在小学算术乘法的基础上,类比加法、减法在负数中的推广,将有理数乘法运算化归成了小学的乘法运算。
生: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4.任何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师: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生: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有理数的乘法,先来看一下我们屏幕上的题目。
六.布置作业
P37习题1.41、2、3题。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法和学法,切实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并依此设计合理而科学的教学程序。能够让学生说的尽可能让学生去说,能够让学生做的尽可能让学生去做,要舍得放手。学生总结不到位的地方教师给予改正,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自己发挥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学情与兴趣的教学方案,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就是学,学而再教,教学漫漫长征路,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