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kV高海拔地区架空输电线路
杆塔上带电部分与杆塔间及相间的最小
空气间隙选择
2012年1月4日
编写:李XX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下列2008~2010年颁布的技术规定编写:
1.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
术规定》Q/GDW 179-2008
2.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110kV~500kV架空输
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CSG 11502-2008
对高海拔地区线路绝缘选择的初步意见:
1)220kV输电线路
2)110kV输电线路
注:括号中为V串数值。
3)相间的最小空气间隙
1. 空气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系数
依据《110kV-500kV架空输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CSG 11502-2008)的规定,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带电部分与相应杆塔构件的间隙,在相应风偏条件下,不小于下列数值:
雷电过电压 1.90m
操作过电压 1.45m
工频电压 0.55m
带电作业 1.8+0.5m
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以上时,应按《110kV-500kV架空输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CSG 11502-2008) 9.11条的公式(5),仅提供了空气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系数修正。
即
Ka=e mH/8150
式中:
H-海拔高度,m;
m-海拔修正因子,工频、雷电修正因子m=1.0,操作过电压修正因子,按规程给定曲线确定,I串约为0.87,V串约为0.84。
根据不同的海拔高程,可以算出工频、操作、雷电三种情况下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系数如下:
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在1000m以下空气放电电压,可按《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10.2.2条(P.27)计算如下:2.工频电压空气间隙的修正
工频50%放电电压应符合下式要求:
Ui.s≧K2Um/√3
≧1.35хUm)/√3
≧189(V串196)kV (再乘Ka后得下表数字)式中:
K2-线路空气间隙工频电压统计配合系数,对110~220kV取
1.35(V串取1.4);
Um)/√3-为系统最高相电压,242/√3 kV。
修正到不同海拔高度后工频间隙为:
注:1第三列间隙数据系查原苏联вэи数据曲线;(附件P.8)
2.括号内为V串数值。
可以看出:
1. 按新规程修正高海拔地区工频放电电压的间隙与原99规程接近,但随海拔升高比原99规程也有所增大(6~17%);
2. V型绝缘子串的放电间隙比I串大3~5%。
3. 操作过电压空气间隙的修正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应符合下式要求:
Us.l.s≧K3Uo
≧1.03х(3х√2хUm)/√3
≧611(V串694)kV (再乘Ka后得下表数字)式中:
K3-线路空气间隙操作过电压统计配合系数,对110~220kV取
1.03(V串取1.17);
(√2хUm)/√3-为系统最高相电压的有效值,Um=242 kV;
3-最大操作过电压的倍数。
修正到不同海拔高度后操作过电压间隙为:
注:1. 第三列间隙数据系查日本送电线路绝缘设计手册中试验数据(附件P.7);
2. 括号内为V串数值。
可以看出,按新规程修正高海拔地区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间隙与原99规程接近,但随海拔升高比原99规程也有所增大(-3~10%)。
4. 雷电过电压空气间隙的修正
雷电过电压的间隙取决于绝缘子串的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与绝缘子串的片数、高度有关。
《110kV-500kV架空输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CSG 11502-2008)9.11条规定,“如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则雷电过电压的最小间隙也应相应最大”。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10.2.2条规定,“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用绝缘子串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х0.85的配合系数确定”。
对于220kV线路在云南特高海拔地区,绝缘子串的片数选择高度H=146mm的瓷绝缘子,15、16、17、18等片数,提出雷电过电压要求的间隙如下表:
注: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50%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值,系根据西安电瓷研究所的试验数据及原苏联вэи数据曲线查得(附件
P.1 ,P.6)。
5. 带电检修空气校验间隙的修正
《110kV-500kV架空输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CSG 11502-2008)9.9条规定,在海拔1000m以下地区,带电作业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空气校验间隙为1.8m。
在1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进行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空气校验间隙也应进行修正。
对于操作人员需要停留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
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6. 空气间隙选择的初步结论
以上初步探讨了云南特高海拔地区220kV送电线路空气间隙的选择,现将初步意见列表如下:
注:括号内为V串数值。
1. 空气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系数
依据《110kV-500kV架空输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CSG 11502-2008)的规定,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带电部分与相应杆塔构件的间隙,在相应风偏条件下,不小于下列数值:
雷电过电压 1.00m
操作过电压 0.70m
工频电压 0.25m
带电作业 1.0+0.5m
当海拔高度超过1000m以上时,应按《110kV-500kV架空输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CSG 11502-2008) 9.11条的公式(5),仅提供了空气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系数修正。
即
Ka=e mH/8150
式中:
H-海拔高度,m;
M-海拔修正因子,工频、雷电修正因子m=1.0,操作过电压修正因子,按规程给定曲线确定,I串约为0.87,V串约为0.84。
根据不同的海拔高程,可以算出工频、操作、雷电三种情况下放电电压的海拔修正系数如下:
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在1000m以下空气放电电压,可按《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10.2.2条计算如下:
工频50%放电电压应符合下式要求:
Ui.s≧K2Um/√3
≧1.35хUm)/√3
≧94.3(V串97.8)kV (再乘Ka后得下表数字)式中:
K2-线路空气间隙工频电压统计配合系数,对110~220kV取
1.35(V串取1.4);
Um)/√3-为系统最高相电压,121/√3 kV。
修正到不同海拔高度后工频间隙为:
注:1.第三列间隙数据系查原苏联вэи数据曲线;
2.括号内为V串数值。
可以看出:
1. 按新规程修正高海拔地区工频放电电压的间隙与原99规程接近,但随海拔升高比原99规程也有所增大(7~20%);
2. V型绝缘子串的放电间隙,比I串的大2~5%。
2.2 操作过电压间隙的修正
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应符合下式要求:
Us.l.s≧K3Uo
≧1.03х(3х√2хUm)/√3
≧305(V串347)kV (再乘Ka后得下表数字)式中:
K3-线路空气间隙操作过电压统计配合系数,对110~220kV取
1.03(V串取1.17);
(√2хUm)/√3-为系统最高相电压的有效值,Um=121 kV;
3-最大操作过电压的倍数。
修正到不同海拔高度后操作过电压间隙为:
注:1. 第三列间隙数据系查日本送电线路绝缘设计手册中试验数据;
2. 括号内为V串数值。
可以看出:
1. 按新规程修正高海拔地区操作冲击放电电压的间隙与原99规程接近,但随海拔升高比原99规程也略有减小-8~1.0%
2. V型绝缘子串的放电间隙,比I串的大13~14%。
2.3 雷电过电压的间隙修正
雷电过电压的间隙取决于绝缘子串的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与绝缘子串的片数、高度有关。
《110kV-500kV架空输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CSG 11502-2008)9.11条规定,“如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则雷电过电压的最小间隙也应相应最大”。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10.2.2条规定,“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用绝缘子串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波50%放电电压х0.85的配合系数确定”。
对于110kV线路在云南特高海拔地区,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选择高度H=146mm的瓷绝缘子,8、9、10等片数,提出雷电过电压要求的间隙如下表:
注:绝缘子串和空气间隙的50%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值,系根据西安电瓷研究所的试验数据查得。
(附件P.1 ,P.6)。
2.4 带电检修空气校验间隙的修正
《110kV-500kV架空输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CSG 11502-2008)9.9条规定,在海拔1000m以下地区,带电作业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空气校验间隙为1.0m。
在1000m以上高海拔地区进行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空气校验间隙也应进行修正。
对于操作人员需要停留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
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2.5 空气间隙选择的初步结论
以上初步探讨了云南特高海拔地区220kV送电线路空气间隙的选择,现将初步意见列表如下:
注:括号内为V串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