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幼儿歌唱教学的几点手法

浅谈幼儿歌唱教学的几点手法

浅谈幼儿歌唱教学的几点手法黄嘉苗摘要: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通俗、最普及以及最易为幼儿所能理解音乐表现形式就是唱歌,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所以说,如果教师能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情感,就能使得幼儿很快地投入到音乐中,从而也能把自己对歌曲的体会与理解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也能展现出歌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美好画面。

关键词:幼儿歌唱教学手法教幼儿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们表达与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

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幼儿,相较于语言用歌唱的形式更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他们常常在高兴时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

但是,由于幼儿个体之间性格以及注意力等因素不同的原因。

每到有唱歌活动时,有的幼儿会手舞足蹈的边唱边跳。

而有的却表现出有一些被动,比如唱几句就开始分心,坐不住,注意力开始分散导致无法继续歌唱。

从而导致此类幼儿逐渐失去对歌唱的兴趣,造成不良的恶性循环。

这就需要老师来加以引导。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育要面向全体,也要注意到幼儿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引到孩子们用心、用情并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去。

让他们唱出动听的歌曲,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愉悦的心情,从而健康向上地成长。

那么,在现在教育氛围的引导下怎么使幼儿的歌唱水平能全面地提高呢?本人通过对幼儿歌唱教育的学习以及在湖南省军区幼儿园实习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具体的教学经验。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歌唱,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最容易形成“润物细无声”审美功能并且能进入学生心灵、陶冶情操的教育手段。

因此,选择适当的歌曲内容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歌曲的选择应该尽量遵循既要表达明确的思想性又要与审美性统一起来的原则,因为音乐教学毕竟是要以音乐为依托,音乐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选择好的歌曲,可以在幼儿的心灵种下美好的种子,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更能使其全面与和谐地发展,培养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能激发幼儿对此的兴趣,毕竟兴趣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要判断一首歌曲到底适不适合幼儿歌唱,我认为首先要看它能不能提起幼儿的兴趣。

虽然现在的教材上面有许多优秀的歌曲,但是并不一定就是适合幼儿去歌唱的。

有的歌词过于陈旧与复杂,或者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所偏离,都不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

到底什么样的歌曲才是适合幼儿的呢?我认为,凡是健康的、优美的、幼儿所感兴趣的歌曲都是适合的。

另外,还有一些与国内外重大活动所相关的主题歌曲,乃至电视剧里面的一些具有时代性的插曲流行歌曲,也可以让幼儿去尝试歌唱。

如果在某些社会偏见的作用下一棍子的打死这些歌曲,岂不可惜?现代的教育应该要具有现代的气息。

孩子们对新鲜事物比成人更敏感与更易接受,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歌曲往往能使幼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们在幼儿教学中比较难于控制的几个问题如:浮点音、音的跨度和歌唱时的感情,在此时便迎刃而解了。

所以老师们应该为孩子有的放矢地选择歌曲,因为孩子们是现代社会的人,也是“与时俱进”的人。

二、教学氛围的创设幼儿的注意力本来就难于集中,要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就要用生动、形象、带有启发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并且结合好各项辅助手段辅助幼儿理解跟感受教材的内容和情感。

例如小班欣赏《小人书不要哭》时,我事先自制了一本破小人书,封面上有一张会变的脸,当它被撕破时是哭的样子,当它被粘补好后就变成了开心的笑脸。

在欣赏中,我先让幼儿倾听哭的录音,并用神秘的语气问幼儿:“这是什么声音?这是谁在哭呢?”然后打开小人书,“哦,是小人书在哭。

”幼儿的注意力立刻就集中了起来。

接着再提问:“人书为什么那么伤心呢?”让幼儿带着问题来欣赏歌曲,逐步把情感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

当听到小人书笑时,将教具小人书变成笑脸。

幼儿面对这样一本会哭会笑的小人书来欣赏歌曲,能更生动、具体地体验小人书的情绪,更好地领悟教材的教育意义。

在使用教具过程中,也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中大班幼儿不同于小班幼儿,对直观教具不一定感兴趣,我就利用录音带创设与教材相关的音响效果。

如中班学习歌曲《火车开了》,就让幼儿听火车鸣笛和开动起来的声音,唤起幼儿对火车的丰富想象;大班幼儿学习舞蹈《过新年》时,就让幼儿听到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录音,引导幼儿感受过新年的热闹气氛,使幼儿在聆听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幼儿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歌曲的情感以及意境最终还是要通过音乐形象来展现,利用恰当的情景来衬托跟去的内容,不但可以使教学活动极富趣味性,也更加地生动活泼;并且可以让幼儿的思维与形象统一,从而可以体会到歌词的真正含义;这种和谐的情景氛围还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感,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学会自己去体会与感知。

在施教活动中,老师应该同孩子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寓教于乐。

甚至可以以游戏来贯穿整个歌唱活动,来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歌唱教学的积极性。

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学习歌唱,感受自然之美,并且自觉地模仿与学习。

例歌曲《熊与石头人》,这是一首游戏情节性很高的歌曲。

歌曲中声音的突然变换,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他们听到大熊走来的音乐就会很夸张地做起了大熊笨重的动作。

对孩子们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本能肢体评议加以赞赏与鼓励,在老师的夸奖下,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太善于表现自我的孩子也专注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

唱到比较难掌握的地方,我加上语言节拍唱,节奏形式就可以加以游戏化,用今天星期一的评议节拍形式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在说的过程中自然掌握这种节奏。

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尝试着不用钢琴、录音等来伴奏,因为用了钢琴等伴奏,有时孩子会觉得拘束,气氛沉闷,而让孩子自己找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边唱边敲,甚至可以有节奏地敲打桌椅、地面,以尽情表达感情,结果是孩子们兴趣浓厚,真正体验到歌唱带来的无穷乐趣。

在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老师要有较强的教学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习歌曲的愿望。

三、导入的聆听诱导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所以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必须在幼儿聆听感受的基础上来进行,歌唱教学同时也具有有赖于儿童敏锐的听觉能力及歌唱能力特点于是,我将幼儿引导进入音乐之中,并采用聆听的教学方法。

小班的孩子们刚入园时,经常播放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乐曲,逐渐培养其聆听音乐的能力。

如:当幼儿听到欢快、跳跃的歌曲“郊游”,“办家家”情绪表现得非常热烈,有的幼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在听到比较低沉,缓慢的音乐后会想到狮子、老虎等凶恶的动物。

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熟悉了环境,认识了同伴,喜欢上了老师。

当幼儿对音乐方面开始逐步表现出初步的感受时,我便开始教孩子们学习唱歌,利用歌曲之中的歌词帮助孩子们进入到奇妙的音乐世界之中。

像“国旗红红的哩”、“在农场里”之类的歌曲,虽然对孩子们来说比较熟悉,可是唱起来还是容易跑调。

我在形象生动地唱出歌曲的同时,也加强了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另外,我也并不会指出他们的跑调,这些都会为他们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形象的语言诱导孩子总是能被具有趣味性的话语所吸引,音乐的教育必须也要遵循这一特点。

教师通过具有趣味性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使每一句话,每一个情节乃至每一个表情都变为一幅幅栩栩如生跟充满童趣的画面,从而更好地把歌曲的情感形象地,用幼儿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幼儿的注意力跟年龄成正比,越小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

所以,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授课,更容易地把幼儿引入歌曲所描绘的已经中去。

例如:教幼儿唱歌时,首先教会他们正确地唱歌姿势:身体坐自然,眼睛平视,两手下垂,放在腿上。

刚入园的孩子没有持久性,时间坐久了说会摇头、搁腿、随便乱动。

如果我们不及时纠正,那么这些毛病就会慢慢形成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就通过评议来引导幼儿。

如:“小动物们最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了,谁坐得正,背后说会有一只他喜欢的小动物;有个叫小明的小朋友脸上笑嘻嘻地,比小花还美丽;培培小朋友背后一只大白鹅,因为他坐的很直....?我话还没说完,孩子们一个个坐的端端正正。

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充满情趣的设问、拟人化的方法都可以激起幼儿的童趣。

五、自然声音的诱导音乐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听觉艺术,唱歌也是幼儿比较重要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

从幼儿的生理跟心理特点来看,要发挥教育客体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就必须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全方面地感知活动客体。

音乐教育活动是以音乐符号操作系统为主的活动,也是多种符号系统参与的活动。

因此,除了音乐及唱歌的经验以外,还可以利用其它各种活动领域的经验来充实幼儿唱歌活动。

例如,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画面、动作、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节奏等等,突出活动的重点,解决活动的难点,以便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因此教会幼儿用轻声唱法,不大声喊叫是十分重要的。

英国著名的儿童歌唱发声权威哈蒂曾经在他著作中强调:“一般儿童在他们末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绝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

然而孩子们尚小,光靠讲解听不懂,我就自己示范唱,一遍一遍清唱,唱得嗓子也沙哑了。

每节音乐课的我都会以游戏的形式练声“小鸡怎样叫”?叽叽,小狗怎样叫?汪汪.....第一教时我弹琴,第二教时等孩子们学会了用嘴呼吸才要求他们跟琴声唱。

还在唱的过程中,我要求他们不要大声唱,边听小朋友声音是否跟自己一样,边唱边听声音。

这样,幼儿的歌声就会清晰、自然。

如:歌曲“表情歌”,幼儿唱时,运用了我教育方法,通过自然的声音流露出他们平时各种情绪时的神态及心情。

有的歌曲是抒情的,要求用轻柔、舒展的声音来表达;而有的歌曲是活泼的,唱时往往强调欢快、跳跃。

即使在一首歌中,也可能同时存在着这两种不同的性质要求。

六、结语在幼儿园唱歌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本人始终认为调动幼儿积极性跟主观能动性,将音乐活动掺杂进其它活动的要素,让幼儿在内容丰富多彩,轻松、愉悦的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创新授课手段,创设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乐,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时期是音乐的成才关键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利用好这段时期。

做好幼儿的音乐教育事业,充分激发幼儿的音乐潜力。

为国家培养人才作出努力,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强,则中国强!参考文献:[1]陈鹤琴教育文献[M].陈鹤琴[2]艺术教育学[M]. 魏传义[3]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M]. 斯宾塞[4]声乐艺术心理学[M].邹长海,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5]声乐演唱与教学[M].徐小懿,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6]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6.[7]沈湘著,李晋伟.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8]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王懿颖,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