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教学设计方案电力工程系郭琳石锋杰马雁一、课程定位《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电力系统电气一次设备运行与检修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1.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面向电力生产建设第一线,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电气设备检修与维护、电气设备安装与设计等方面基本理2.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有电气运行、电气检修和电气安装等三大类岗位,主要任职要求如下。
3.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对电力行业社会背景的调研及行业分析,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现状,解构传统的学科式课程教学体系,按照本专业面向的电力行业工种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根据电力行业技术规范和作业标准,构建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旨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进一步加大了工学结合的力度。
4.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由原学科体系下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根据电力生产过程中变电检修与变电运行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重构而成。
通过对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开关柜、SF6全封闭组合电器、电气主接线、配电装置等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利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学习和掌握各类电气一次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检修工作过程,同时了解国内外一次设备的新技术、新工艺。
为学生毕业后适应电力行业各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基础。
通过课程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德。
本课程学习必须具备电工技术、同步发电机运行与维护、电力变压器检修与维护、电力系统组成与分析等基础知识,完成本课程学习学生可参加“变电检修工”、“变压器检修工”等相应工种的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并为电力监控系统运行与维护、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电气运行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1.知识的解构和重构根据《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的具体工作内容不同,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整体再到系统的项目教学法,将其划分为七个学习项目,即:项目一:高压断路器的运行与检修;项目二:高压隔离开关的运行与检修;项目三:互感器、限流限压及补偿设备的运行与检修;项目四:开关柜的运行与检修;项目五:SF全封闭组合6电器的运行与检修;项目六:电气主接线中的倒闸操作;项目七:配电装置的布置。
2.课程描述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三、教学环境与资源《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教学资源丰富。
教学过程以断路器检修基地、隔离开关检修基地为主,多媒体教室为辅。
检修基地所用设备大部分都是从生产厂家购买,并且是现场应用最多的典型设备。
同时,该课程还建立了《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精品课程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满足教学需要以及学生能力的拓展,并能为校外函授学员提供业余学习的需要,甚至现场的技术人员也能从中获得大量所需专业知识及现场运行、检修经验。
1.硬件资源:(1)校内实训室设备(缺:GIS、电力电容器、并联电抗器等设备)(2)校外实习基地《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具有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
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和社会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校先后选择了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规范的10多家火力发电厂和供电公司与之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了稳定的互惠合作办学协议(协议书见课程网站),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制订了保障措施,外聘了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现场专家对实习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保障了校外实习、实训的效果。
2.软件资源课程建立了《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精品课程网站,主要资源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标准;(2)教师工作页;(3)多媒体课件;(4)学习指南;(5)设备图片及介绍;(6)大量厂家典型产品介绍;(7)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3D动画;(8)设备运行和检修规程;(9)现场实际巡视、检修及操作录像;(10)典型变电站主接线运行图;(11)典型配电装置平面图、断面图和配置图;(12)现场事故报告;(13)在线测试、答疑。
四、教学过程设计方案1.课程建设理念《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由企业行业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聘请企业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分析在人才培养中所具备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确定《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培养学生在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一次设备运行与检修方面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内容体系,设计教学项目,构建学习情境,制订课程标准。
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以技能训练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在教学项目实施中,由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和工程技术人组成教学团队,密切配合施教。
专业知识、现场运行、检修、管理标准等知识,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被学生掌握吸收,岗位技能也在这种动手实干过程中形成。
由职业能力目标转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环境中完成。
新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要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实现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一致性,学习要求与职业资格认证的一致性。
大力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狠抓“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2.课程开发思路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岗位分析→工作内容分析→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按照专业面向的工作岗位,进行岗位工作内容分析,归纳出专业岗位的行动领域,提出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目标。
从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出发重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适度、够用的原则,以现场工作任务及工作程序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设计项目教学,教、学、做结合,课堂、实训、实习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习领域的划分从学习领域名称、开设时间、基准学时、目标描述、内容要求、采用方法、媒介、学生以及教师需要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描述。
依据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的思路,安排了高压全封闭组合电器的断路器的运行与检修、隔离开关的运行与检修、开关柜的运行与检修、SF6运行与检修等7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按其工作过程又分为4-5个学习情境。
项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整体再到系统的原则安排,学习情境也逐步变化。
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的施教过程,也就是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的工作过程,教与学在工作过程中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内容及过程编排依据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的思路,本课程共安排7个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按其工作过程又分为4~5个学习情境。
项目内容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整体再到系统的原则,按照真实工作工程进行教学。
重点突出完成工作任务与所需相关知识技能的密切联系,强调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的相关性,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协作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其学习情境表,如下表所示。
表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学习情境构建表4.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项目一:高压断路器的运行与检修项目二:高压隔离开关的运行与检修学习情景2:高压隔离开关的运行学习情景5:高压隔离开关的事故预防项目三:互感器、限流限压及补偿设备的运行与检修项目四:开关柜的运行与检修项目四:SF6全封闭组合电器的运行与检修项目六:电气主接线及倒闸操作项目七:配电装置的布置与识图5.教学方法(1)总体教学方法本课程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以技能训练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行动导向目标管理教学法。
每个项目按照真实工作过程进行学习情境的划分,每个学习情境均为独立的教学单元,教学的实施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法进行,每一步骤均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和考核要求。
在教学项目实施中,由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教学团队,密切配合施教。
专业知识、现场运行、检修、管理标准等知识,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被学生掌握吸收,岗位技能也在这种动手实干过程中形成。
由职业能力目标转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环境中完成。
新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一致性,学习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一致性,成为具有高职鲜明特色的课程。
(2)具体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是一门与现场结合相当紧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
比如:在讲解项目一学习情景5高压断路器事故预防时,可结合现场中断路器出现的种种故障案例,如:断路器内部严重放电、触头烧毁故障等,分析各种故障原因,解读现场试验报告,使学生从案例中理解断路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培养学生现场能力的作用。
2)模拟仿真教学电力行业生产安全的特殊要求,使得学生在实习阶段难以真正操作整个系统内的实际开关设备,因此采用模拟仿真已成为必要的教学培训手段。
比如:在讲解项目六中电气主接线中的倒闸操作教学内容中,我们以某一类操作过程为例,在电网调度仿真实训室进行倒闸操作、操作演示教学和学生实操训练,解读运行规程。
通过模拟仿真教学,提高了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3)现场教学比如:在讲解项目七中配电装置布置的教学内容时,可在学生进行电厂实习过程中,由现场技术人员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现场讲解,这样能够直观地对应现场一次、二次设备布置情况进行实地说明。
通过现场教学,可以将课堂课件演示和现场实物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真实感觉,强化了学生现场能力。
4)讨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题讨论教学法主要用于对课程的重大问题进行课题讨论。
比如:在讲解分析较复杂的电气倒闸操作顺序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得出分析结论,每组由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同学提出异议或补充,最后在实训室进行模拟操作,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查阅相关文献,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5)实际操作教学实际操作教学法主要用于对课程中的电气设备操作、检修等进行实际演练。
比如:对于单母分段接线中的运行操作,可以在10kV配电实训室进行讲解和实操;对设备的检修可以在开关检修基地进行。
这种依靠真实设备来学习现场检修工作过程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对设备的认知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操作规程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