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学习兴趣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方案
要提高学生的各科成绩,综合素质,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使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要求教师从以下几面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1、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①老师讲关键问题时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
2、质疑问难习惯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

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

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

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3、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

①要求要具体明确。

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

②要树立作业榜样。

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

③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4、参与合作习惯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

课堂教学中,多注重组织学生遇到问题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形成自己的见解;
5、课堂练习中,做完了题目之后要求学生检查自己的题目,可以在旁边验算或者检查有没有问题,养成查错习惯。

6、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

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你所教学科的爱。

其次,
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忧学生之所忧,知道学生知识的特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

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因势利导,老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中。

7、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变。

教学内容必须丰富有趣、教学方法要新颖、灵活多变,教学形式要多样。

(一)精选内容,感染兴趣。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跟人们的需要、兴趣、活动的目的直接联系,而且与人们从事活动时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程度密切相关。

当大脑皮层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注意力就易集中,积极性就高。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丰富有趣、教学方法要新颖灵活多变,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扩大兴奋面积,促进学生注意力稳定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设计问题,激发兴趣。

每个人的思维总是由问题而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课堂提问应该精心设计问题,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去探索。

(三)形式多样,诱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靠培养,也要靠感染,才能诱发出来。

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

教师可以通过形式的多样化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一节课中,老师可以运用多种的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和诱发其学习的兴趣。

正确地把课件、投影仪和一些卡片、挂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

使学生不至于只依赖课本的单一形式。

8、及时评价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

因为,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学习成绩好,师生评价高,受人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尽最大的努力引导学生当堂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作业的布置、命题考试必须按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经学生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盐亭县毛公乡义务教育学校
2012年春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