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司法和谐与和谐社会
摘要: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转型,那么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一套标准能够公平公正的裁决人们的分歧和争端,所以司法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将主要探讨二者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影响的过程。
关键词:司法和谐和谐社会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主要政治话题之一,亦是人们特别关心的大事。
所谓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重和谐共同构建了一个法制健全、安定有序、互助友爱的和谐社会,而司法和谐是保障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和基础。
一、司法的含义和本质特征
我国宪法中一直没有关于司法的提法,直到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才提出了司法这一概念,司法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但在一定意义上主要指人民法院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具体适用法律和法规裁判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活动。
而其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中立性和终局性,也就是说在裁决活动中务必是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在解决争端和纠纷活动中又必须要有一个最终的终局性权利,以使争端和分歧终止,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二、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谐社会和司法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公正的司法活动为和谐社会的建立保驾护航。
(一)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
司法活动的生命和灵魂就是公正,失去公正的司法活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这一点上其与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以只有司法公正才能公平正义的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并长久稳定。
确保司法公正要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程序公正是指在从事司法活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不能逾越;实体公正是指法官在裁决案件中务必要做到:理据充分、尊重事实、裁决公正。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司法作用已经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旦司法失去了公正性,将使人们的合法权益失去应有的保障,那么建设和谐社会也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二)和谐社会是能够保障各个群体的合法利益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是最基本的活动,那么在人们相互交往和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或者是纠纷,如果协商无果那么必然会通过诉讼的方式去解决。
这就需要司法活动的介入,法官要在司法活动中及时并公平的处理案件,对损坏人们财产利益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制裁,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提高司法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完善的司法体系和强大的司法能力对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着最直
接的影响,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和庞大的工程,对社会各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法院工作更是如此。
如何全面的加强法院的司法能力建设?本人透过细致的分析和总结阐述如下:第一,依法司法是公正司法的前提
法制健全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所以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
对于人民法院来说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治理社会、解决矛盾是其工作的重要准则,毋庸置疑只有每个人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社会才会最终形成安定和谐的全新局面。
第二,工作司法是关键
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那么人民法院的工作命脉也将是公平正义。
每一个到法院诉讼案件的当事人毫无例外的期望法院能给予公平的裁决,无论判决哪一方胜诉都需要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做到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如果作为司法人员不能够公平公正的对待案件,将会对法院和社会带来极坏的影响和不可估量的伤害,司法作为国家的一道屏障,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会使人民对社会失去信心。
首先,要想一个合格的司法人员,其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能够严格自律的人、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工作作风优良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所构建的司法队伍才是真正值得人们信赖的司法队伍。
正像肖扬院长所说:无知、无能、无德之人都不能当法官。
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法官的自身素质对司法公正的保障。
其次,务必要公开司法,公开司法能够促进廉政作风的建设并
提高法院的公信力,最近几年,公开司法在法院得到了大力度的推行和实践,具体做法主要有:公开庭审、允许旁听,并且从采集证据到程序运行、裁定标准等都在裁判文书中一一列出,这样不但能够使当事人双方对裁判结果信服,大大减少了案件上诉率,同时也使人们对司法的权威性和公平性更信服,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三,有效化解纠纷,营造和谐的氛围和环境
对于法院坚持公正司法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视提高自身解决纠纷的能力,和谐社会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纷争、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所以法院应从构建一个有效解决解决纠纷的工作体制出发,做到以下几点:1.把诉讼调解环节的作用发挥出来,积极的化解矛盾和纠纷。
2.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法院应充分利用法律或其他化解矛盾的方法,及时恰当的处理好案件。
3.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应多关注弱势群体的诉讼利益,加强救助方面的工作力度,对弱势群体的关爱能够大大化解矛盾,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局面形成。
结束语:
总之,对于每一个司法执法者来说要严于律己并能够接受外部监督和制约,对于工作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用公平、公正去对待每一个案件,最大程度上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当然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单单要靠司法还要靠道德以及全社会每个人的力量,所以构建新时期的和谐社会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倪颂文. 论构建和谐社会的底线——司法公正——从一次调查分析我国的司法现状及改革对策[j]. 行政与法, 2007,(07)
[2] 汪沙. 试论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j].
法制与社会, 2007,(05)
[3] 王小林. 城乡统筹改革试验中的司法和谐与社会和谐[j]. 决策导刊, 2008,(08) .
[4] 马大宇,于兆波. 司法和谐理念初探[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