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一年级三班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经验交流2012-09-17 21:10:33|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班将在养成教育中,少一些空谈,多一些落实,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培养,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将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以下是我班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经验,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一、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教师是小学生的镜子,小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小学生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要打招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比如上课师生问好我始终坚持非常标准的鞠躬向学生问好,平时学生向我问好,每次我都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
在上学的路上,见到我班孩子我都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每天送孩子放学到生活区门口,看到家长我都热情的说:“您好!”或微笑着点头致意。
”如果我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说:“对不起”。
学生为我倒水,我感激的说:“谢谢!”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
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把礼仪教育列入学校教育课程之中。
为了让孩子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在教学、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内容,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明白礼仪的常识并在活动中身体力行,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好学生。
(一)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如,上周正好有一节品德课。
《不打扰别人》,正好针对这节课对孩子渗透不打扰别人也是文明的表现,中午我想趴一会,有几个孩子在讲话,这时听到一个孩子说:“你们别说了,不要打扰老师休息”,看来这节课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收集古典礼仪名言,宣讲古人、名人礼仪故事,做到礼仪故事、格言天天讲。
比如《孔融让梨》以及儿歌等。
比如以前我班站队的候,经常都是我说站齐了,现在我改变了方式,读排队歌:队伍一条线,立正挺胸向前看,对准伙伴后脑勺。
这样孩子一边跟我读,,一边就把队伍站好了。
利用儿歌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比我们大声训斥效果要好的多。
三、牢抓重大节日活动的教育契机。
利用教师节等节日,让学生学会和懂得关爱、孝敬和感恩。
如和学生一起学习制作贺卡送给自己敬爱的人;请学生回家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倒水、洗脚、捶背;请学生帮助家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等。
鼓励孩子外出时能学会让座,知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车子开的时候会站不稳;大肚子妈妈,肚子里藏着小宝宝,站着也很辛苦的;还要让座位给比我们小的弟弟妹妹。
(现在条件好了,私家车也多了。
同时提醒家长带孩子时常体验一下坐公交车的感觉)四、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
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
每当学生放学时,我都提醒他们站队三要素,快、静、齐。
我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
平时我也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上传: 陈炜更新时间:2012-6-15 11:33:5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怀玉山后叶小学陈炜内容摘要:礼,贯穿于几千年中华文明史。
重礼仪,讲礼貌,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它不仅培养了炎黄子孙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气质,而且造就了悠久辉煌的中华礼仪文化。
但现如今,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味的追求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甚至放弃。
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以身作则,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培养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关键词:文明礼仪、环境、教育活动正文:自古以来,礼仪就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文明礼仪,尚礼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障,也是每个人立身社会、走向社会的人格基石。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文明礼仪及其习惯的养成也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居多,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过分看重分数,养成教育反而被淡化。
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对文明礼仪知识的无知、少知、偏知和淡知,从而导致违规违纪、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文明礼仪教育,使之学会正确的认识问题,掌握判断是非美丑、荣辱善恶的标准,为逐步形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那么,如何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呢?我做了一下尝试:一、创设一定的文明礼仪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可以给小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
”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的资源,从营造丰富的环境入手,让学生在耳闻目濡、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而学校又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
因此,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 抓好校园建设。
在学校的布告栏上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文明礼仪教育的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1)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礼仪故事、古诗等导读环境,使学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潜移默化习得文明礼仪知识。
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文明礼仪吧”,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或已经学会的歌颂美德的经典故事、古诗、名人名言等都放在吧里和伙伴共学共享。
(2)我和同学们一起制作了一个文明礼仪专题板块,学生把自己对故事、古诗中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以及团结互助等方面的理解用绘画、剪贴等形式表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与欣赏。
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提醒幼儿一言一行要符合礼仪规范。
(3)我还在教室的图书角投放《四库全书》、《成语故事》、《弟子规》等礼仪方面的图书,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受到人物典范的感染。
3、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
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
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
如: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
二、榜样示范,言传身教1、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师德规范中,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即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等。
其实就是只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学生作出榜样,成为他们学习和效仿的楷模和表率。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强调了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
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
再加上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及其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向师性”特征,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
他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边会对“重要他人”产生模仿心里。
除家长外,教师也是他们模仿的“重要他人”,而且还是主要的“重要他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家长与教师的观点不一致时,孩子们往往选择教师的观点。
我们的言行举止在他们的心中就是不容置疑的价值标准。
所以,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
我们不仅要保持“威信”,还应该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案例:记得有一次,我新接了一个班级----五年级,一开学,我就发现班上多数同学很好动,纪律性差。
上课迟到,且从来不喊“报告”;课中不但不积极发言,还喜欢讲话;见到人从来不问好,更不会使用礼貌用语······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老师好!”台上的小老师就说:“同学好。
”此时教室沸腾了,有的要出来当老师,有的要当学生,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哪方面做的好,哪方面还要加强。
有的同学没有站直,手来回动,声音小,我就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我边指导、边做示范给这名同学看,直到他站直抬头,声音响亮为止。
最后进行全班训练,人人过关。
老师认真的示范,加大力度训练,学生也引起了重视。
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的练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
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弯下腰去捡垃圾,见到同学面带微笑,跟同学借东西用过后主动说“谢谢”。
有一次,超超的练习册破掉了,我用订书机帮他把书订好后,他竟然说了声“谢谢!”我惊呆了,真是难得啊!平日里,他可是班里有名的“金口难开”耶!)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
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