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实 摄 影 教 程
第二章 纪实摄影世界史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学习历史不光是为了知 道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而是要知道“发生” 的原因。学习历史是为了看清历史进程上的各个 历史阶段的每一个关键点。并从中找出规律。因 为任何客观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虽然 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各式各样的人为的、客观的 干扰。可是事物还是会顽强的按照自身的发展规 律去前进。历史就是可以使我们站在一个比较高 的角度来客观的看清楚事物的发展规律。同时, 还可以使我们从“原点”出发经过“现在”做一 条射线,这条射线就是;遵照事物自身的发展规 律,帮助我们看清楚、预测事物的未来。
社会生活摄影
1877年英国摄影家汤姆逊拍摄了《伦敦街头生活》 系列照片,并进行了展览。使得下层人民的贫困 生活第一次在摄影中得到真实揭露。
1890年美国摄 影家里斯拍摄 的《另一半人 怎样生活》。 揭示了贫民窟 的生活状况, 迫使政府通过 了改造贫民窟 的法案。
科技摄影
1840年美国天文学家德雷伯拍摄下第一张月球的照片。 1845年最早的显微摄影——青蛙血球的放大照片问世。 1872年——1877年美国摄影家拍摄跑马的动态照片获得 成功。
1857年英国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创作了《人生 两条路》的作品,作品在曼切斯特美术展览上展出。作品 是用了37张底片放大制作而成。画面阐述从善的道德观念, 创作手法、画面构图都是按照绘画的方式创作的。作品在 展会上被维多利亚女王买走,这使得高艺术摄影得到空前 的重视和发展。
英国摄影家彼得.亨利.埃默森1889年出版 了《自然主义摄影》一书,提出了自然主 义摄影的原则是;把眼睛感受到的自然现 象直接记录下来,要求主题的真实性而不 是有意义的安排或设计,构图应该以每处 景物的内容决定,而不是要依据什么强加 的“艺术准则”,任何过于复杂的人为加 工,只会损害图象的内在美,破坏作品的 艺术价值。
单一的一张照片也许可以是新闻照片,肖像 照片,艺术照片或纪实照片——是其中的 一种,是全部,或哪一种也不是。在社会 科学的工具——图表、数据、地图和文字 中,照片纪实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纪实摄影不仅需要专业工作者参加,而且 还需要业余爱好者的参与,只有通过那些 业余爱好者有趣的作品对主题的选择和跟 踪,照相机对我们时代及我们复杂社会的 纪实,才能恰如其分地抓住本质,并产生 广泛的影响。”
1855年英国人芬顿,带着暗房马车拍摄了克里米 亚战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战地记者。拍摄的战 地照片举办了第一个新闻摄影展。
1860年意大利人贝阿脱拍摄了英法侵略军攻占天 津、北京的照片。
1861年美国人布雷迪拍摄了关于美国国内战争的 报道,使人们第一次从照片中看到了战争的恐怖 和残酷。
纪 实 摄 影 教 程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photojournalism
谢白 2003/9
目录
概论 纪实摄影世界史 纪实摄影中国史 哲学对纪实摄影的 影响
“决定性瞬间”等 相关理论 纪实摄影的拍摄方 法
单幅纪实摄影作品 的拍摄
组照纪实摄影作品 的拍摄 民俗摄影的拍摄 新闻摄影的拍摄 图片编辑的方法
第三节 纪实摄影的参与主体
纪实摄影从一开始,就有专业摄影师和业 余摄影师的参与。他们各自发挥着各自的 特长,相互之间又弥补着各自的不足。纪 实摄影作品水平的高低,是由多方面的因 素决定的。有技术的原因,也有思想和观 念的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纪实摄影作品是对社会的关注,对社会的 研究。拍摄者对社会问题研究的深入程度, 就决定着作品的内涵深度。而对社会问题 研究的深入与否,是由拍摄者的学识所决 定的。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的境 界。这个境界的达到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 知识所组成;
可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一开始,就把摄 影术用在了人像摄影。尽管当时感光材料 对光的敏感度很低,为了防止被摄对象的 晃动,甚至要把人用支架固定住。可是为 了把自己的形象留给后人,有资料显示, 1850年美国人用于人像摄影的经费约一千 万美元左右,占摄影的总支出95%。从中人 们悟出一个道理;人发明反映和保留自身 真实形象的摄影术之根本任务就是照人。
早期纪实摄影(1839——1899)
在摄影术的诞生地——法国,以及英国人, 首先使用摄影术进行风光和静物的拍摄。 对于早期的摄影家来说,风光和静物也是 最容易掌握和最容易适应早期的摄影器材、 感光材料的题材。这不仅是因为自然的迷 人美景强烈的吸引着人们,更重要的是当 时的感光材料还难以记录略有动感的影像。
与人交往相处的技能
纪实摄影的拍摄对象是人,注重表现的是 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 人交往的能力,决定了你能否进入拍摄对 象的生活,能否进入拍摄对象的内心。能 够很好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圈子,进而进入 被拍摄对象的内心世界。你就能拍到感人 的好照片。就能很好的揭示生活的真谛。
第四节 纪实摄影表现的对象
第一节 什么是纪实摄影
摄影术发明的原动力是纪实,摄
影的技术特性决定了他的纪实功 能,摄影的最主要的美学特征也 是他的纪实性。纪实,是摄影术 的生命。
艺术摄影:所谓艺术摄影就是最大限度的 使用视觉形式和各种摄影手段,表达摄影 师的艺术思想和哲学理念。他不受真实性 的影响,不受摄影手段的限制,也不受时 间和空间的制约。今天我们主要来讨论纪 实摄影,艺术摄影我们就暂且不论。
哲学积累
哲学是一种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人思维方 法的科学。哲学有各种流派,他影响着接 受它们的人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人们观 察事物的角度。我们前面讲纪实摄影需要 思辩,思辩就是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如 何去学习和保持一种正确的思维方法?学 习哲学是唯一的必由之路。
文学积累
有一种说法;摄影是文学,文学需要思想。 文学是人学,故摄影也是人学。文学表现 和反映各种人的情感,人的生存环境,人 的生存状态。同样,摄影也是要表现人的 情感,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生存状态。我 们从文学中可以学到对环境氛围的把握, 明晰各种事物各方面的关系。从文学中我 们学习结构的处理。
1871年法国警察利用照片查找巴黎公社社员。
1880年3月4日美国摄影师霍根把照片《棚户区》印在纽约 每日画报上,这次报道使得美国人看到还有人在那么困难 的环境下生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以至于使得议会 通过仪案;改造贫民区的生活状况。
1886年摄影采访第一 次出现,法国摄影家 纳达尔采访时年75岁 的音乐家里斯特。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利用X光拍摄出人的 手骨结构的X光照片。
1896年摄影还帮助居 里夫人发现了比铀更 强的镭射线。
早期摄影的美学思想
由于摄影术受到绘画艺术的全面的影响,同时还 受到从事绘画的人们的鄙视。争取摄影的艺术的 地位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为了取得艺术的确认, 摄影的创作题材,创作风格都极度的向绘画靠拢。 高艺术摄影流派就应允而生。高艺术摄影就是使 用照相机去模仿绘画的表现题材和风格。借用流 行诗、历史传说和《圣经》中的轶事、寓言故事、 基督生活作为题材进行创作。其宗旨是通过这些 画面阐述道德观念,给人以教益。
摄影技术积累
纪实摄影是用照相机作为工具对社会进行研 究和记录的。对工具掌握的熟练程度,往往 就决定着是否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能否 将正在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因为纪实摄影 的工作性质是;瞬间思维,瞬间判断,瞬间 构图,瞬间拍摄。
敬业精神
纪实摄影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强 烈的敬业精神。他必须要有对社会观察的 敏锐的洞察力,对社会现象有着极大的兴 趣。他总是觉的,他有必要去研究现在正 在发生的事件,有责任把正在发生的事件 记录下来,无论他是好是坏。并对事件发 表自己的观点,对事件进行评说。
二是关于社会与人的。他包括;生
活摄影,肖像摄影,婚纱摄影,民 俗摄影,新闻摄影,社会纪实摄影 等。这类摄影他既受纪实摄影的特 点的制约,还有一个主要的特征就 是;他的主要拍摄对象是人,以及 人与人组成的这个社会。
第二节 纪实摄影的定义
著名的纪实摄影家多罗西亚.兰格(Dorother Lange)女士在应著名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 (Ansel Adams)的要求写“纪实摄影”词条时, 她写到:“纪实摄影记录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景 象。它反映现在,但为将来做纪实。它的焦点是 人与人的关系。它记录人们在工作中,战争中和 娱乐中的行为,……甚至一年中周而复始的活动。 它描写人类的各种制度——家庭、教堂、政府、 政治组织、社会团体、工会。它不仅展现他们的 表面形象,同时还刻意揭示人们的活动方式,接 受生活的方式,表现虔诚的方式,以及影响人类 行为的方式。纪实摄影立足于自身的长处,并且 靠自身便能产生效力。
通过摄影记录了许多的细节和人类的情感。我们 几乎可以找到这160年以来的所有重大事件的影象 资料。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所有的摄影的传 世之作都是纪实摄影作品。 纪实摄影与其说是一种艺术门类,到不如说是一 种工具,一种解读社会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 摄影者、社会工作者发表自己对社会的看法,阐 述自己对社会的评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这样说;纪实摄影师应当使自己成为一个社 会学,人类学,一个环境学、政治学和哲学学者。 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进行科学的评论。
纪实性摄影:所谓纪实性摄影就是对 任何真实事件、场景、物体的现实现 场的记录。他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受到摄影手段的影响。受到真实性的 检验。我们讲的纪实性摄影为了阐述 的方便,通常我们把他归类为两个方 面;
一是关于自然和物的。例如;自然
风光摄影,野生动植物摄影,产品 摄影(他不同于广告摄影,他主要 的是表明产品的物理性质和外在形 态),科技摄影等。总之他是对任 何真实事件、场景、物体的现实现 场的记录。并受到真实性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