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阅读答案附翻译篇一:我读张岱题目:我读张岱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院系:文化传播学院班级:姓名:李楠学号:成绩: 08级4班 14号我读张岱简洁是才力的姊妹,写得有才华就是写得短。

明代散文家张岱正是通过简洁才显露他的艺术才华的,他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文不过一百六十多个字,却把湖心亭的夜间雪景写得气象混茫、恍惚迷离,把作者拥毳围炉、深夜观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情怀显现得栩栩如生。

而且,我们从作者对湖山胜事悠悠不尽的追忆中,还可以体察出他那深沉的故园之思和沮丧的沧桑之感。

能把如此阔大的世界和深长的情感纳于一百多字的小品之中,而且给人留下悠悠不尽的余韵和遐想,这样的人,当然称得上是一位古代诗文的高手。

下面,我就对《湖心亭看雪》作些具体分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即将时间、地点、人物和盘托出、包举无遗。

这是用史笔来写文。

这两句话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从时间、地点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另外,作者开头用明崇祯年号也是别有深意的。

这篇诗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书中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凡记述过去行踪时皆用明朝纪年。

《湖心亭看雪》也是如此,张岱借此来表示自己不忘故国的操守。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这句在结构上可谓横空出世,突兀而来,使人陡生荒寒之感。

尽管这时作者还没有描绘雪景,但已可以想见大雪封湖之状,让读者领略寒风冽凛之感,这两句突出一个“绝”字,但却是从听觉上着眼的,大雪后的湖山是一个静寂的世界,鸟不敢飞,人不敢行,甚至连气也不敢透,连空气也仿佛被冻结了。

雪落之猛,雪后之寒都从这“人鸟声俱绝”中表现了出来。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要看雪,偏偏选择夜深人静、寒气倍增的时刻,宁可披着皮袍、带着火炉也要一人独往,不愿看见人,也不愿人看见,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一种痴举,但这个“痴”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愤和孤傲的情怀啊!当然,深夜观雪,也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美学趣味。

因为白昼看雪,一览无余,“更定”后出游,使混茫的琉璃世界中更增添一种朦胧和神秘感,更有一种白昼所看不到的光线与色彩,这从下面对雪景的描绘中就可以得到证实: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是一幅绝妙的湖山夜雪图。

“雾凇沆砀”是形容湖面上雪花水气混濛不分,茫宕一片之态。

雾,是由天空向下飘的云气;凇,是湖面向上涌的水气;沆砀,是飘荡、混茫之态。

这句把大雪盖地的静穆与水气、云雾的上下混融糅为一体,做到动静相承,既写出雪的精神也写出了雪的气象。

之后,作者叠用三个“与”字,把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浑茫莫辨的壮阔雪景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这是对湖心亭雪景的总体描绘。

接着作者选择四个镜头来精心描画雪中景物,这就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

作者通过这些高度准确而形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让人觉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缓缓前进,空间正在不断地位移,这样既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朦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一粟,这正是作者极力要抒发的人生感慨。

此段的表现手法,作者虚实并用,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是实写,是作者在舟中远眺所见;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却是虚写,是作者假设自己站在湖心亭上,悬想自己刚才在舟中行进时的情形。

这样虚虚实实,更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诗文写到这里,已将湖心亭的雪景写的淋漓尽致了。

但作者并不就此搁笔,却在长河迢递处又生波澜,使文章又荡开了一层,通过舟子之口道出对这次夜游的看法:乃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大雪夙奇寒,人鸟声俱绝,相公却要出外观雪;要观雪,又偏拣“更定”之后拥毳衣炉火独往,这在船家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痴”举。

但“痴”举亦更有人在:二客早煮酒赏雪于湖心亭上,这在舟子看来,更是“痴”举。

通过他的喃喃自语,把人们与作者情感上的隔膜,把作者别有怀抱、孤高冷寂的品格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由此看来,所谓“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怀。

这种不理解即使作者引以自矜、自得,又使作者深深地感到孤独和伤感。

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许这篇诗文正是要表现这种“痴”劲吧!篇二:翻译1、余姚县海塘记宋·王安石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

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

”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

从云柯乡往南,到某一处,有一道几尺宽的堤坝,截断了海水潮汐,使其无法涌漫溢到旁边的农田,这是谢知县主持修造的。

堤坝一修建完成,谢知县写信给我,拜托我记下修建这座堤坝的始末,信中写道:“(你的文章)使继任者(对这堤坝)可以有所了解,能够在他任期结束之前保全这项工程而不至于毁坏。

”谢知县本人是阳夏人,字是师厚,名字叫做景初。

2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改动)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

道光癸卯年间的一个秋天的闰月,我的妻子秋芙嫁给我。

秋芙喜欢下棋,但棋艺不是很精深,每天夜里一定要强挽我与她一起下棋,有时候一直下到天亮。

我开玩笑地引用朱彝尊的词说:“(玩)簸钱、斗草这种游戏你都输给了我,我问你今天晚上拿什么来偿还欠我的债?”秋芙故意掩饰说:“你认为我不能够战胜你吗?请拿你所佩戴的玉虎作为赌注。

”下棋下了几十子,看棋局秋芙渐渐要输了,她就放开(卧在)腿上的小狗儿搅乱棋局。

3通判河南府。

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

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

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

”“家几人?”曰:“惟此弟尔。

”曰:“然则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

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

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

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

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

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

”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

”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

”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4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

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及羽仪随意分散,不夕不出,以此为常。

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

节选自《宋书》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委以重任,早晚接见,恩赏礼遇十分优厚。

刘湛善于讲述治国之道,并且熟悉前朝典故,说起来有条有理,听的人十分入神,忘了疲劳。

他每次从云龙门入宫,驾车的人就解开马匹,随从和仪仗人等都可以随意走动,因为刘湛不到晚上是不会出宫的,这已习以为常。

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

5禄山乱,擢太原少尹,佐李光弼,以功加刑部侍郎,迁兵部。

太原将王无纵、张奉璋恃功,以缙儒者易之,不如律令,缙斩以徇,诸将股栗。

(节选自《新唐书·王缙传》)安禄山叛乱,王缙升任太原少尹,辅佐李光弼,因功加授刑部侍郎,迁任兵部侍郎,太原将领王无纵、张奉瑋依仗有功,认为王缙是儒生而轻视他,不遵守律令,王缙斩杀他们示众,诸将吓得大腿战粟.6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 余若水初出做官,便得到淮安宝应知县一职。

当时,东平伯刘泽清率兵驻守淮安,强令知县向他行属下之礼。

若水不服从,到任刚一个月,就辞职回家了。

丙戌年,清兵渡过长江,余武贞先生走到东桥跳江自杀。

余若水悲伤国家灭亡,痛惜兄长过早地死去,望着江水放声哭泣,立下重誓不再北渡,从此就不在城市中现身。

筮仕(初次出仕做官。

古人将出仕必先占吉凶,后因称出来作官为出仕)。

7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

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

”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

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斸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宋史·钱乙传》)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格坦率和易,嗜好饮酒,疾病屡次侵犯,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总是能够治好。

钱乙最后一次犯病,疲倦得厉害,就伤叹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话人就要死了,我大概要完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让这病转移,使病转移到四肢上。

”于是就自己配方制药,日夜饮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

过了不久,他左侧的手足挛缩不能使用,就高兴地说:“这下可以了!”又让亲近的人登上东山,找到菟丝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着菟丝下面,而在火把熄灭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茯苓, 茯苓大得像斗,钱乙就按法服用它,历时一个月吃完了。

从这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骨强壮坚固,就像没有患病的人。

篇三:张岱《西溪》阅读及翻译西溪张岱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

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

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

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

后人遂以名。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

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

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

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

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7.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其地丰厚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何不试之以足B.策之不以其道C.以土砾凸者为丘D.以中有足乐者8.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溪的名称最初是宋高宗命名的,后来人们都这样称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