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查情况通报

检查情况通报

检查情况通报篇一:10月份安全检查情况通报宁高新通道暨宁高城际轨道二期土建工程现场指挥部文件宁交轨道指安发[2013]39号10月份安全检查情况通报南京宁高新通道建设有限公司、各参建单位:为进一步落实省交通厅开展“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专项活动的要求,指挥部结合工程特点,按照“防坍塌,防坠落,反三违”活动专项方案的总体部署,于2013年10月11日—2013年10月13日对四家参建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了检查,现将本次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本次检查主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路基单位的人员防护,基坑防护、交通安全防护设施;桥梁单位的人员防护、拌合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厂安全防护设施、钢栈桥、支栈桥、钻孔平台防护、围堰安全防护、墩柱、盖梁施工安全防护、梁板安装安全防护。

四家施工单位基本上都按照安全规范对人员防护与基坑、钢栈桥等施工现场设置了安全防护设施。

但是检查中也发现若干易被忽视的不足之处:有个别人员没有按要求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交通安全设施不规范;基坑防护设施有缺失,无人维修;临水、临边与下部结构防护不到位,没有完全覆盖施工现场。

二、存在问题1、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1)路边临边防护出现破损并且没有加固。

测量平台的上下通道破损,无人维修。

(编号018)(11)钢栈桥临边防护破损,未予以更换。

(编号019)(12)钢栈桥缆线盒破损。

(编号020)(13)成孔后的盖板设置不当,容易造成跌落隐患。

(编号021)(14)立柱、盖梁施工人员在桥面施工过程中未佩戴安全带,防护措施不到位。

(编号022)(15)人行通道防护缺失,未有效固定。

(编号023)(16)盖梁模板安装过程中对施工人员无有效的防护措施。

(编号024)(17)盖梁施工防护缺失、施工通道违规设置。

(编号025)(18)未设置安全通道,模板违规进行起吊安装。

(编号026)(19)现场照明设施不符合要求,损坏未及时更换。

(编号027)(20)主桥施工点未合理设置危险品存放点。

(编号028)3、中交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1)现场氧气瓶与乙炔瓶未按标识分类摆放。

(编号029)(2)钢筋加工场电焊机缺少开关箱,未按照“一机一闸”的用电要求设置。

(编号030)(3)龙门吊行道线缺失。

(编号031)(4)开关箱内的电线连接错误,易造成电力隐患。

(编号032)(5)行车破损无人修理。

(编号033)(6)施工现场电缆线摆放凌乱,无人管理。

(编号034)(7)现场施工人员随意连接临时用电。

(编号035)(8)施工人员在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条件下开展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编号036)(9)施工现场电力开关箱设置不符合安全规范。

(编号037)(10)在工人生活宿舍区域摆放液化气包,且未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编号038)(11)电割机未设置防护罩。

(编号039)(12)施工现场出现临时搭设的工人简易宿舍棚。

(编号040)(13)拌合站周边未设置任何安全警示标牌。

(编号041)(14)现场起重作业中起重臂下还有工人在作业。

(编号042)(15)防护栏不牢固且未安装安全网。

(编号043)(16)上下通道没有安装防滑设施。

(编号044)(17)施工人员在拆模过程中没有设置任何保护措施,存在安全隐患。

(编号045)(18)现场临边防护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编号046)(19)起重施工作业中悬吊物未配备牵引绳进行牵引。

(编号047)三、整改要求1、个人防护用品须严格按照规范配备齐全,作业班组负责人须认真落实班前检查制度,每日开工前认真检查穿戴情况,随时提醒从事高危作业的工人防护用品规范使用。

2、项目部组织人员对全线的基坑防护进行检查,没有防护设施的要及时安装,损坏的要进行维修与更换,整改必须于10月30日前全部完成。

3、对钢筋加工场、梁场等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必须要按“一机一闸”的要求的进行安装,电焊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安装降压漏保。

篇二:检查情况通报关于对“六五”普法工作中期检查督导考核情况通报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按照《双峰县“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实施意见》(双治县办发?2010?2 号)要求,我区从5月30日至6月4日,由区上领导带队,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区45个乡镇、街道,61个部门、单位的“六五”普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核,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重视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机制全区各单位“六五”普法工作总体上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人员经费到位、措施制度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各单位对“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了“六五”普法工作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实施意见,分解了工作目标责任,建立了《党委(组)中心组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和《干部法律知识培训制度》,成立了“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变化及时调整领导小组进行,配齐配强普法联络员和普法宣传员。

尤其是丰乐镇、高坝镇、武南镇、西营镇、中坝镇、五和乡、金沙乡、大柳乡、荣华街、区审计局、石管局、工商局、供销社等单位做到了在工作上给予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费上给予保障,确保了“六五”普法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二)突出普法重点,力推“法律七进”各单位普法工作,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青少年、农民等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以“法律七进”为平台推进全民普法教育深入开展。

1、着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提高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和能力。

各单位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意见,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务办公会前学法、法制讲座、任前法律考试、公务员法律培训、年度普法教育考试考核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规范。

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人社局等部门协调配合市委党校,将法律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课程。

全区各单位领导干部、公务员普法考试合格率达到了100%,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有效地提升了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

2、着力推进“法律进企业”,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安全生产和职工依法维权。

区工商、工信等部门组织240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了法律培训。

区总工会组织全区近3300余名职工参加《女职工特别保护规定》法律知识竞赛。

同时,针对各工业园区职工看书难问题,区文体局、总工会开展“送图书,进园区、进企业”活动,配发了1405种,6080册图书,在4个工业园区建成了4家“职工书屋”,引导职工遵纪守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搭建了平台。

3、着力推进“法律进农村、进社区”,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一是抓好基层干部法律培训。

区经管站每年对乡镇农经干部、村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法规政策培训,累计达1800人(次);各乡镇、街道对每届村组干部进行2次的法制教育培训,这些措施都增强了基层干部运用法律手段妥善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矛盾纠纷化解。

二是抓好法律进农村工作。

区农牧局结合区上组织的法律、科技、文化、卫生“四下乡”活动,普及农药、种子、种苗、化肥及土地承包等法律法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区计生局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法规宣传手提包万个,围裙万条,组织动员乡、村专干利用入户访视,与进行群众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三是抓好法律进社区工作。

各街道充分利用街道文化站、社区服务活动室、社区广场等基础设施,积极动员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力量,结合“一站式”服务,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43场次,张挂图片336幅,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

4、着力推进“法律进校园”,提高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和预防违法犯罪能力。

各学校严格按照“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和教学效果四落实,通过组织开展青少年主题班会、绘画作品,校园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开辟青少年法制教育第二课堂。

区法院、检察院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使学校的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

区国税局、地税局在武威六中建立“税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以税收为主题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税收法制观念。

(三)坚持普治结合,促进法治建设一是开展维稳普法促进社会稳定。

区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普法成员单位把维稳普法作为第一责任,配合禁毒禁赌、校园周边治理、维稳工作,组织开展专项维稳法制宣传活动。

区妇联把家庭学法与“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树立示范点150多个,在全区组织开展“零家庭暴力示范社区(村)”建设,积极引导妇女和家庭成员以法守家、和谐兴家。

二是普法教育积极服务民生。

劳动、安监、质监、工商、交通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部门,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月、“”消费者权益保障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普法活动,大力普及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手机短信、网络、法律咨询、报纸和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形成依法保障民生民利的社会氛围。

三是普治并举开创法治建设新局面。

各单位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法治乡镇、法治学校、依法办事示范单位等创建工作,引导基层自治组织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基层依法治理水平,促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四)注重工作创新,增强普法实效各单位在普法宣传的载体、方式上,注重贴近群众、丰富多彩,选择普法对象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尽量让群众在生活圈子里就能接触到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利用挂历、手提包、围裙等生活用品进行普法,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进行普法等各种普法形式,取得良好的普法效果。

其中,西凉艺术团、凉州贤孝等成为显著的普法品牌。

(五)“六五”普法成效显著经过2年多来共同努力,崎岖普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广大市民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

全市参加普法学习共有80余万人,占总人口86%,其中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企管人员以及在校学生普及率达100%,外来务工人员80%以上接受了法制教育,法律信仰氛围在全社会初步形成。

违法犯罪率在较低水平。

二是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观念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建立法律顾问、法律咨询制度,依法决策机制不断完善。

各级党委、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综治维稳大普法格局初步形成。

各地党委政府把普法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纳入“一把手”工程,努力推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依法调处化解一体化、篇三:工作纪律检查情况通报工作纪律检查情况通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8月13日、9月28日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晓松带领局办公室、局机关支部书记,对局机关各股室及部分局属单位的作风建设、工作纪律及办公环境进行了检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