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中学地理教学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中学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仍需不断探索,去不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

这样,教学才会不断地推陈出新,日臻完善,使中学地理教学更加走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明确特点要求;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和谐民主;利用资源;遵循原则
随着新课程的进行,作为学校教师,学生都应具有新的策略。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我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总结,以及与同事们的交流,觉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进一步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明确地理新教材的特点和时教师的要求
1、中学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知识框架,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新教材的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虽然有所削弱,但把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真正放在了地理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加强了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

新教材注重:“学以致用”,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主要表现为:①选取了大量反映当代人地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

②反映地理学的思维特征,使学生学会用地理综合分析方法分析问题。

③增加了“活动”内容,具有鲜明的启发性的可操作性,加强学生的地理分析综合、运用等思
维能力。

④增大阅读材料,增强教材的弹性,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符合于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中学地理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
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

新教材在思想要求上贯穿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的思想,打破了过去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框框,着眼于通过加强教材的探究、思考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合作、和谐的学习氛围;设计出“以引导为主---启发式、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式、以个案为主题---开放式、以任务为载体---项目式”等教学新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观。

旧的教学模式,习惯于以“考试定终生”,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加强了教材的探究性,许多问题的提出是开放的、多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出要关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现,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教材”变“学材”的应用观。

教材是作为学习的材料,是学生学习、创新、提高的载体。

新教材在“学材化”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

如在内容的难度要求、知识取舍和编辑手段等方面,力争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认识顺序及认知操作特点;在形式和结构方面,扩大学生自主想象和思维空间,并且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宽阔的领域。

二、精心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就必须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他们学习,探究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新课导入方法,创设新课引入情境,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刺激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联系生活创新情境。

地理学是在前人不探险、考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门学科。

对学生来说,掌握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牲,弄清楚其发展,演变规律是比较困难的,也容易由此产生不愿学地理的想法。

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注意身边的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许多地理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的多媒体,在每个学校都已经被广泛应用,它可以将死板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而且容量大,学生也感兴趣。

所以多媒体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地理课本中设计了许多活动及探究性的内容,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习惯构建了一个好的平台。

而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里最为推荐的一种的学习方法。

许多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凡上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既减轻了教师一味讲的重担,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还可以用自己探索出来的新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的备课过程中冥思苦想,巧设一些问题,而且问题要层层推进,让学生能够去思考,且有深度,给他们营造一种自主学习探究的氛围。

其具体方法是:通过学生预习,引发问题;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合作探讨,广泛交流,引导创新行为,养成创新新习惯;解决问题,升华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将学生引入到:“设疑—分析探究---解疑—产生的问题—最后豁然开朗”的主动学习过程之中。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现代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新课程理念倡导“平等式”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教育不仅制约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生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事事秉为,应给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应能够放开思路,自由自在,轻松自如地把自己对问题的想法说出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
享,并从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升素养,形成能力。

五、利用资源,适当补充,尽可能地使地理教学社会化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的。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适当引用一些平时收集的资料,就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趣味性。

六、中学地理教学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教师在阐明我国经济的历史发展时,要以鲜明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立场、方法,进行历史的纵向对比。

向学生分析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才能达到令学生信服。

2、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中学生正处于一生之中的“黄金时期”,求知欲望强,渴望成材;竞争意识强,但意志薄弱,涉世不深;阅历很浅,可塑性强。

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反复性和波动性大,因此,多以正面教育效果最佳。

同时,增加趣味睡,以事实,实例来进行,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3、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讲解地理基本原理、规律、特点等地理事实时,既要看到我国地理环境的优越性,也要看到我国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章节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危机感,增强抗灾、减灾意识。

另外,还应坚持鼓励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等。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吴晓川.新课程教师培训效果的调查与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j],2002
[3].论在新课程改革中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教育评论[j],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