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考研辅导班-2020清华大学511建筑设计(6小时)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清华大学511建筑设计(6小时)考试科目,2020年初试考试时间为12月23日上午8:30开始,截止时间由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确定,不得超过14:30。
一、适用院系及专业清华大学000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专业学位;清华大学000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二、考研参考书目清华大学511建筑设计(6小时)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谷西《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志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小未盛世清北建议:①泛读<中国建筑史>> 潘谷西.<<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罗小未(清华大学教授)以及<<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的),建构建筑历史的理论框架。
②学习每本教材,需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制知识理论框架图构,建构知识体系。
③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上报教务老师,并与教务教师沟通请教。
④扩展知识面所需书籍。
⑤综合练习:检测前一阶段学习效果配有参考答案自测。
⑥建立每门课的理论知识框架图。
⑦不要求记忆只要求理解!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
分清、整理、掌握重难点,完成参考书配有的习题训练。
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整理真题答案。
1. 将参考书中的概念、原理要注意理解记忆,书中的例题要做一遍。
2. 课后习题尤其是指定习题要完成,要规范地写出答案。
3.把书上可能考到的名词解释、问答、论述等文字性的题目都整理在笔记本上。
4.将全书的重点归纳成一系列的知识点,一定要有系统性。
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印象,并且对知识有更加系统的理解。
盛世清北根据学员需要,整理关于备考复习技巧如下:(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B: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关键点、核心部分记到笔记上,关上书本,要做到仅看笔记就能将书上的内容复述下来,最后能够通过对笔记的记忆就能够再现书本。
三、考研历年真题2009年,教育部出台了严格管理院校自主命题专业考试科目相关资料、限制专业课辅导的规定,很多学校从那时起不再公布和出售真题,并不再提供专业课参考书目。
因此,今两年对于资料搜集的难度大大增加,特别是真题的搜集,制作专业课资料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盛世清北专业课研究中心已经请专业课老师尽力搜集资料,但是对于真题的搜集还是有可能出现不全的情况,本着保证真题准确性、宁缺毋滥的原则,盛世清北只采纳经专业课老师认定,可信的真题呈现给同学。
在复习过程中,盛世清北借助真题把握考试趋势及高频考点,深入透析考试重难点。
配合真题精讲,熟练运用书本内的概念、原理、公式等,达到强化复习的效果。
以下为清华大学511建筑设计(6小时)考研历年真题回顾:2003年清华大学画图题拜占庭圣索非亚大教堂平面圣马可广场的平面密斯的德国馆平面安藤的平面和小透视(列举其一作品)2002年清华大学画图题绘图1. 清式庑殿纵剖面2. 嵩岳寺塔平立面3. 外滩意象(具抽象均可)盛世清北建议:对于快速设计的真题,需要按照县审题后做题的顺序进行解答。
1.审题:(1)、通过任务书要求的数据,退红线后,把握好总建筑面积、各功能块要求面积、灵活自由面积;基地绿化面积和基地的可用面积。
大概估计需要做几层才能满足面积要求。
(2)、看清任务书要求的建筑性质、大的功能块有几个,有无特殊功能需求。
(3)、根据道路情况,决定出入口可设方位。
主次入口各自的可布置方位。
(4)周边环境有何特殊要求等要素。
对体型有何限制。
环境中有什么可利用的要素。
(5)若周围有建筑,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的设置要求。
(6)地上停车位数量,地下车库入口有无特殊要求。
(7)、建筑风格有无特殊要求,建筑手法有无特殊要求2.时间分配:按顺序为,方案1.5小时——柱网轴线0.5小时——首层平面40分钟——主立面0.5小时——透视图2小时之内——二、三层平面共40分钟——总图0.5小时——次立面0.5小时——剖面两个共40分钟。
机动时间0.5小时。
各段时间包括上色时间。
之所以先画主立面和透视,因为除了首层平面外,透视是最重要的,而画透视的话,先得把主立面画出(透视蒙在主立面上画一点透视)。
先把这几个最重要的画完,心理压力可以减少很多,然后剩下的时间再画那些相对次要的图。
这个时间分配在方案训练的后期就模拟练习。
卡好时间,每画一个图就记下时间,到全套图完成以后,反思自己在哪些图的绘制上超时较多,针对性的提高。
四、全年复习规划(1)零基础复习阶段(2月-4月上旬)复习关键:细致、全面、整理框架,不要求记忆,重在理解,阅读3遍以上。
(2)基础复习阶段(4月中旬-8月底)复习关键:明确出题特点。
重点知识点逐个记忆,不留死角,注意循环记忆,叠加强化记忆效果。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1月)复习关键:建立对参考书宏观整体概念、框架意识、驾驭能力。
总结专题串起参考书。
(4)冲刺阶段(12月-次年1月)复习关键:模拟考试,在卷面、答题思路、答题时间控制上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全面提升。
五、考研经验考研总的来说可以说是专业课的较量,公共课过线很容易,但是拿高分很难,恰恰相反,专业课得分很容易,只要你自己肯下个功夫,建筑学基础拿到110分,快速设计拿到110分基本没有问题,两门公共课再拿到130分,总分达到350,考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甚至其他学校,都没什么问题,因此说,专业课才是"王道"!下面,盛世清北就快速设计的复习方法说一些自己的见解。
快题很重要,平时都要练,也是提高得比较快的一个科目。
快题练习不一定要每次都画一个完整的快题,可以每天画个平面或者透视什么的,最好形成自己的模板。
511建筑设计(快速设计),想要拿到高分,盛世清北建议这样做:一,工具的选择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
HB—2B的硬铅笔用来画一些控制线和细节。
0.7的自动铅笔备一支。
2.绘图笔:推荐德国产的施德楼pigment liner,灰色杆,粗细选用0.2——0.7.这笔的价格适中。
好处就是干得比较快,上马克的时候不容易把图蹭黑。
强烈不建议红环一次性,水太大,容易蹭。
也反对红环绘图针管笔,笔尖是金属的,出水慢,常断线,也容易划伤纸。
3.草图笔:推荐stabilo的。
不分粗细。
常用红,兰,绿,黑等颜色。
大到构思小到轴线网格都可以用其来画。
4.马克笔:马克笔较快,也较易出效果。
当然如果有功底的兄弟姐妹选用彩铅之类也可。
对于色彩和马克笔功底比较弱的同学,建议多用灰色系。
浅灰到黑的各个层次的都要有。
绿。
蓝,主选灰色调的。
比较艳丽的大红,大绿,大兰,大黄只用来画比例人。
5.草图纸:用来构思的要提前裁好,裁成你用着最顺手的大小。
6.硫酸纸:可用白色硫酸纸,略带颜色的也行,就当有了个底色。
硫酸纸的图显正式,而草图纸皱皱的。
硫酸纸比草图纸也结实,不易弄破。
裁五张左右小一号的(为了换纸方便,不推介裁成标准一号大的),打上黑色边框。
一张直接用电工胶带贴在一号板上。
可省去考场上裁纸,打框的时间。
要知道,集少成多,考场上的每一秒钟都很关键。
7.其他工具:大号的工具盒,比例尺,橡皮、刀子、双面胶带、透明胶带、电工胶带,三角板、90厘米的一字尺绑好在一号画板上、圆模版、曲线板,红环圆规加红环针管笔专门用来画圆。
8.饮品:两罐红牛。
建议考场上少喝水,虽然可以出去方便,但是时间是自己的。
二,关于表现的训练1.钢笔练习:以临摹为主。
先掌握一套纯钢笔的程式化的表现技法。
学会如何求透视,学会如何表达透视关系。
这方面的书很多。
推介钟训正的《建筑画环境表现技法》和彭一刚的《建筑绘画与表现图》这两本老院士的书讲的都很系统,详尽;范例也是经久考验的名作。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远非那些后辈们的泛泛而谈可比。
认真研究与临摹几个月,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2.透视感:表现透视感就两条原则:形象上近大远小,前后遮挡:灰度上前后互挤,同面退晕。
相信素描好的同学马上就会明白。
由于水平所限,再多的也不敢多说了。
abbs学生广场,有个叫匠人无愚的大牛在那里讲画钢笔画,大家可以去看看。
3.一点与两点透视:个人建议画一点的。
把主立面蒙在下面,定好视点,直接拉出来前后关系就行,而同一面上的各部分比例和立面一样。
优点是起形比较快。
缺点是有点老套和保守,但是可以保证能画完。
两点透视起形难度要大些,如果实力一般或者为求稳者,可舍弃之。
也有一种一个面透视比较平,另一个面透视很陡的画法,其实表现的主要还是一个面。
是稍加变形的一点透视。
4.马克笔练习:找些好的范例。
还是以临摹为主。
其实要想真正提高画画的水平,还是得写生。
考研画表评指点,进步才会比较快。
除非你是跨专业的,才向你推介黎志涛的那本快题100例。
国内画马克笔外部透视的书,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要么太复杂,动辄几个小时才能画出人家的效果,要么是以室内的图居多。
我用的是《设计与表达——麦克笔效果图表现技法》(张汉平等著,中国计划出版社),《建筑画—麦克笔表现》(夏克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还有一本《美国建筑画表现进阶教程2》(好像是这个名字,横16开本黑色封面)。
掌握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平面用色,立面用色,透视用色,都固定好。
如果你是绝顶高手,则可以随意些。
“人,车,树,草找好的样子背熟了”(朱文一,)。
不管什么方案都用一套表现方法。
有人提出,针对不同的建筑性格,选择不同的表现风格,个人认为,除非是很高的高手,一般人还是给自己省点时间和精力吧。
能把一套表现技法练熟已属不易,何必折磨自己呢。
毕竟大效果不会差很多。
我想如果能拿到120左右的分数,绝大多数人就比较满意了(今年最高分是2个130)。
5.用色的复色原理:多数地方都不要用单色,否则太单调。
比如玻璃,不应该用一种蓝色。
几种蓝叠加才有效果 .灰色也是,几种同时上,才丰富。